分享

在2022的最后一天,我们说说天上的“星”

 宝妞 2022-12-31 发布于河南

我看到小破站上有一位视频博主,讲解了甲骨文星字的意义,在我看来是最值得信服的。星字中间的部分应该是一棵树,四周的小方框应该是人在地上设置的观测点。人们站在地上顺着树枝的方向看天空中的星,在地上画好记号,来年还在此地等待,等再次看到这颗星与树枝连成一线,说明时光整整过了一年。

图片

这是星对我们的意义,否则何必观星?难不成为了许愿吗?

为什么我们要观星从而记录一年的周期呢?为了要种地。我们这个农业民族,靠地吃饭。种地早了,可能不会有收获,或者收成不好,种地晚了,就可能吃不上了。或许远古的先民一直在试验什么时候种地最合适。当他们正好得到了好收成以后,他们就想记录那一年的时间点。没有任何工具的时代要靠什么来记录呢?天上的星。哪一颗呢?大火星。这是东方青龙星宿心宿中的第二颗,我们称之为心宿二,或者龙心大火。

图片

当然,青龙星宿这样的总结应该在更晚的时代才会出现,人们或许最先发现的就是夜空中肉眼可见的大火星。大火星出现的时节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清明节。天清地明,这个时节地面上的气候往往明亮,特别便于观测。说到这里,难以让人不联想到有神明的护佑。今天我们都知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或许最开始,人们是看到了大火星,就知道该要种地了的,后来为了方便表达才有了谚语。有人认为当初,应该有个早期历法,就叫火历。

从此之后,当人们的农业生活发达了,吃饱穿暖了,人们才会继续观测天象,完善历法。人们想:一年的轮回,或许还应更加精确,春天也与大地上的万物一样,有所立之时,然后逐渐生长,再发展到可用之时。所以有立春,有春分等等。

图片

陶寺遗址

逐渐完善这二十四个节气的人或许是尧帝,也有人说,这是人们幻想出来的部落首领。但是今天在山西陶寺地区发现的遗址又在诉说着大概五千年前就有人曾在这里观星。所以,一切有可能是真的。

图片

尧帝画像

总之,通过观星,测算出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历法,才是对中国人有意义的历法。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习俗,都跟这些有关。如今使用的公历,比如,明天就是2023年1月1日了,这是西方人测算出来的,他们的测算理由、方法,我不讨论。因为它其实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开放的中国,要融入世界,所以我们就跟世界一起使用公历吧。这样,大家好交流。但是,要清楚自己是谁,自己的历法是什么,或许可能更重要。

图片

大家都说2022是最“二”的一年,好在这一年已经过去。让我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情,用更为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迎接新的一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