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天文学之零基础学习六十年甲子纪年法

 沧海一粟1951 2023-01-01 发布于江苏

池鱼数艺

我们在前面的视频或者文章中不同程度的介绍了古人观测星体运转的规律和星象,古人通过比较复杂的观测技术(如盖天仪、浑天仪、璇玑玉衡、古天文台、铜壶滴漏、规矩权衡、圭臬等)来观测星体的运转规律,用来指导政治活动、军事活动、农事活动等内容,但最重要的是通过观测星象制定历法。

浑天仪

古历法是一种纪时系统,是关于年、月、日、时的有规律的安排和记载,“象日、月、星辰的一切动态,察其常规而定制以度时间,叫历法。”在漫长的中国古天文进展中,皇家天文机构的主要任务基本都是观测天象和推算历法,这些“观象授时”成果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与农事活动其实只有很小部分的关系,古历法大部分都是为星占服务的,继而延伸服务到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奇门遁甲、五运六气、堪舆择日、相学斗数、四柱六爻、天干地支等内容,从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关于古天文内容来看,历法是用来“通天地”、“通鬼神”、“趋福避祸”的,了解了这些古历法诞生的背景之后,我们接下来就容易学习古历法系统了。

我们先介绍纪年法,古天文中的纪年法基本都是以太阳的回归年周期为基础,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周的时间,称为回归年,一回归年约等于365日,从西周出土的甲骨文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在商周两代是按照帝王在位年数来纪年的,这叫帝王纪年法,然后帝王纪年法最大的弊端就是,春秋战国时,乱世烽烟,各自为政,纪年就混乱了,你纪你的,我纪我的,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又开始采用年号纪年法,这两种纪年法算是官方通用的纪年法了,但是对于延续性、长久性的纪年是不合适的,所以天文学家们又继续研究。

汉武帝

我们在七曜五星详解中曾经说到过,木星被称作岁星,其运行一周天约十二个太阳回归周期,即十二年,所以从春秋时期天文学家们就开始采用岁星纪年,并且把天赤道均匀的十二等分,从西往东依次是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十二个区间(也叫十二次),岁星一年经过一个区间,这就是岁星纪年法。

但是岁星运行周期并不是完整的十二年,所以用岁星的位置来纪年并不是很准确,天文学家们就假想有一个理想的天体,与岁星相反方向运行,速度均匀的十二年一周天,将地平圈分为十二等分,然后以玄枵次为子、星纪次为寅……往下一一对应,称为十二辰,这个理想的天体就叫太阴或者太岁。这种纪年法叫做太岁纪年法,由于岁星和太岁的周期其实是不等的,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很快就无法对应了,所以,太岁纪年法很快就夭折了,虽然很快失效,太岁纪年法也并不是一无用处,抛开假想天体,实际上太岁纪年法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叫十二地支纪年法,这也为后续的干支纪年法打下了基础,到东汉时,干支纪年法就开始盛行了。

十二次对应十二黄道宫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的发明者是谁,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论,常说的是上古轩辕时期的大挠氏所创,反正商朝出土的甲骨文已经有六十甲子的完整记录了,所以干支纪年法是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六十个干支纪年,这就是我们如今民间广泛使用的六十年一甲子说法来源,从天干的第一位“甲”与地支的第一位“子”组合开始,陆续往下各取一字组合纪年,共得到六十种组合,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刚好六十年后又轮回到甲子年,那么我们现在会常遇到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例如问你1986年干支纪年是什么?那么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公式,以后大家就一通百通了。

首先计算天干:用年份减3,得数除以10的余数,余数是几,对应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0,找出天干。

再计算地支:同样用年份减3,得数除以12的余数,余数是几,对应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0,找出地支。

用1986来举例,计算天干:1986-3=1983,1983÷10=198余3,那么天干就是丙。

计算地支:1986-3=1983,1983÷12=165余3,那么地支就是寅

所以1986年就是丙寅年。

六十年甲子的规律虽无具体的科学论证,但其延伸出来的五运六气、四柱命理等奥妙却能流传千年不衰,民间还把每个干支纪年配以纳音五行:子午银灯架壁钩,辰戌烟满寺钟楼。申寅汉地燥柴湿,纳音五行此中求。

不仅如此,天干地支也被古人用来纪月、纪日、纪时,这年、月、日、时就如同四根柱子支撑起了时间的大厦,这就是四柱的来源,后面我们会学习了解到,当然民间为了简便,去掉天干,只用十二地支纪年,并把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例如子对应鼠,所以地支是子年的年份也是鼠年,这叫十二生肖纪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