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说的巴尔干火药桶是怎么回事

 云语禅心 2023-01-01 发布于湖北

既然是火药桶,那肯定是有几方势力互相角力,矛盾累积才能一点就着。咱们就先说说这几方势力。

首先是宗教。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时候欧洲基督教和中东的伊斯兰教是死对头,两边为了争夺圣城耶路撒冷是打得你死我活,中间还孕育除了十字军这个怪胎,直接催生了骑士团现代银行业。后来罗马分成东西罗马,基督教也跟着裂成两半,西罗马这边是天主教,东罗马说你这个不正宗,随手就发明了个东正教。两边先是对骂,后来彻底决裂。于是欧亚大陆的主要宗教变成了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谁也瞧不上谁,平时就对骂,有个风吹草动就开始互砍。

关于这三大宗教的渊源,可以参考前面的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59404552339603979/?log_from=
db5949cb172af_1668571148087

咱们再说说这民族,欧洲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舞台上唱主角的就是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游牧民族除外,游牧民族虽然历史在短时期都有过高光时刻,但没有耐力,基本上就是一世而亡,没法形成稳定的势力范围)。这两大民族本来都是蛮族,不过日耳曼人跟着罗马混了好多年,慢慢就文明化,信了天主教。早早上岸的他们,看着还在河里的斯拉夫兄弟是一脸鄙夷,不但不拉一把,还站在岸边猛踹。斯拉夫人只能把目光就转向了对岸的东罗马,改投了东正教门下,两大民族一个占着西欧,一个占着东欧,从此就开始了互相不对付的生活。

斯拉夫人内部也分裂。斯拉夫人发源于维斯瓦河流域,也就是现在波兰那一块。后来随着扩散方向不同,分成了三伙人。往南一直到巴尔干半岛的,变成了南斯拉夫人;留在原地的是西斯拉夫人,就是现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往东发展的变成了东斯拉夫人,主要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族。

巴尔干半岛的主角就是南斯拉夫人。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黑山等等。

介绍完背景,咱们进入正题。

巴尔干半岛之所以成为火药桶,是因为它处于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三者的交汇地;地缘上是欧亚两州的纽带;加上这一地区以山地为主,南斯拉夫人被切割成了很多独立的民族,又和原住民阿尔巴尼亚人搅在一起,民族种群上也是丰富多彩。这么多势力集中在半岛上,各种排列组合,加上背后都有各自的群体支持,不乱成一锅粥,怎么体现世界的多样性?

由于各方势力复杂,咱们抓主要的。巴尔干半岛主要的矛盾是克罗地亚(天主教)、塞尔维亚(东正教)、阿尔巴尼亚(伊斯兰教)三国,这三个国家分别代表了三个民族、三种信仰。其它地区,像经常在新闻上出现的波黑、科索沃,其实都是这三方势力博弈的焦点。至于斯洛文尼亚、马其顿什么的,基本属于打酱油,可以忽略不计。下面咱们一个一个说。

一、克罗地亚

首先咱们强调一点,克罗地亚信奉天主教,虽然是种族是斯拉夫人,但属于西欧阵营。

克罗地亚历史上曾经有过高光时刻,祖上阔过,所以克罗地亚人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这也是他成为巴尔干半岛一方势力的重要原因。

话说斯拉夫人迁到巴尔干半岛后,首先进入了斯拉沃尼亚地区,也就是现在的萨瓦河与德拉瓦河之间的区域。这是一片大平原,有一伙人觉得这地方不错,就留了下来。

还有一伙人往东南方向迁移,成了塞尔维亚人,咱们后边再说。

留下来的这伙人,经营的可错,很快站稳脚跟,还把巴尔干半岛沿海的一片区域(达尔马提亚)占了,有了出海口,能做点进出口贸易,小日子过的很不错。

不过很快就遇到了麻烦。

那个时候垄断海上贸易的是威尼斯人,大家可能听说过威尼斯商人,实际上这票人不是咱们理解的一般商人,他们能量很大,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资有物资,可以组织自己的军队,甚至教皇组织十字军都得靠威尼斯商人的船只运送,是当时西欧很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

这些人和平时期是奸商,一言不合,船上换个旗子就变成了海盗。而且西欧当时没有中央集权,只有有钱,雇一支军队,那不是什么难事。

达尔马提亚就被这么一票人盯上了,沿海地区的克罗地亚人被骚扰的不行。

祸不单行,克罗地亚人的另外一块核心区域斯拉沃尼亚北边就是匈牙利大草原,那个地方历来就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天堂。8世纪占据匈牙利大草原的马扎尔人皈依天主教,建立了匈牙利王国,成了西欧天主教集团的前沿阵地(再往前面就是东正教地盘了)。

这些匈牙利人,游牧民族出身,早就看上了斯拉沃尼亚这一片大平原。克罗地亚人知道,与这些马背上长大的民族,在平原上正面硬刚,基本上就是找死。

加克罗地亚地形图。

两厢权衡,克罗地亚人选择了和匈牙利联手,接受了匈牙利的统治,文化上也完全倒向西方。

天主教新收了小弟,也没对克罗地亚客气,干脆的进行了去斯拉夫化的清洗,比如禁止用斯拉夫语举行宗教仪式,禁止给操斯拉夫语的神职人员授圣职。

直到现在克罗地亚的官方书写语言还是拉丁字母,而不是斯拉夫人通用的西里尔字母。

16世纪奥斯曼帝国击败匈牙利,克罗地亚被又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依然是在天主教势力范围之内,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解体。

二、塞尔维亚

前面咱们说过,有一部分斯拉夫人没在斯拉沃尼亚停留,继续往东迁徙,很快又找到了一块平原,也就是摩拉瓦河冲积平原。在这生活了一段时间,演变成了现在的塞尔维亚人。

随着人口增加,塞尔维亚人开始沿摩拉瓦河向上游探索,很快就发现了两块高地盆地。一块是科索沃盆地,还有一块是斯科普里盆地。沿着科索沃盆地西边的白德林河,塞尔维亚人西下,赶走了原驻民,拿下了达尔马提亚一部分海岸,这一片区域大致就是现在黑山。沿斯科普里盆地东边的瓦达尔河可以直达下马其顿,塞尔维亚人顺这条线路又占领了马其顿。

这两个盆地所在的地区基本上等同于现在的科索沃,可以看作是巴尔干半岛的核心区和制高点了。其中斯科普里盆地,是马其顿的首都,塞尔维亚建国是也定都于此。

大家可以看下地图就直到塞尔维亚为什么不惜一战也要阻止科索沃独立的原因了。科索沃是连接塞尔维亚和黑山、马其顿的枢纽地带。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塞尔维亚崛起的时候,刚好身边的两个邻居都信奉东正教,一个是保加利亚,一个是东罗马帝国。他觉得也不错,也就跟着信了。本来有这两个强大的邻居在(东罗马不必说了,保加利亚当时也是地方一霸,牛逼过几个世纪,曾经挑战过拜占庭),初来乍到的塞尔维亚人也就是给人拎包当个小弟,事实上一开始塞尔维亚也确实跟着保加利亚混。可是,好巧不巧,他赶上了好时候。

保加利亚那时候正好被蒙古人攻击。东罗马帝国正在和奥斯曼帝国撕逼,两家都忙得不可开交。塞尔维亚人瞅准机会,沿着刚才咱们说的线路,一路扩张,巅峰时期几乎占领了几乎大部分巴尔干半岛,建立了王国,牛的不行。他的国王被称做“塞尔维亚与希腊人、保加利亚人和阿尔尼亚人的皇帝”,大家从这个名字里感受一下国王强烈的表现欲和帝国管辖的疆域。

好日子没过多久,很快奥斯曼帝国就打过来了,塞尔维亚人节节败退。后来在科索沃,双方组织一次大会战,塞尔维亚这边把能找的外援找了个遍,什么保加利亚人,克罗地亚人、匈牙利人,拼凑成基督教联军,组团跟奥斯曼人厮杀。不过也没什么卵用,联军被奥斯曼军队团灭。

咱们多说一句,其中还有个故事,说塞尔维亚有个叫米洛斯的骑士,眼看战局不利,通过诈降刺杀了奥斯曼的苏丹。这件事本身对战局没什么影响,不过这人后来成了塞尔维亚的民族英雄。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刺客,据说就是受了这个前辈的影响。

回到主题。塞尔维亚人没什么原则,看看打不过,干脆投降了奥斯曼帝国,跟着做了小弟。奥斯曼帝国觉得塞尔维亚人挺能打,也就没怎么难为他们。给他们一个半独立的地位,让他们当仆从国,跟着东征西讨,充当急先锋。塞尔维亚人也真是卖力气,几次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这奥斯曼帝国也没安什么好心,打下巴尔干半岛后,觉得留着塞尔维亚人始终是个祸患,准备把塞尔维亚肢解,两边就打了起来。塞尔维亚人哪是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的对手。很快就被击败,首都贝尔格莱德也被占领。很多塞尔维亚人不想被穆斯林统治,纷纷收拾行李,举家逃亡,越过萨瓦河、多瑙河进入了匈牙利境内。

匈牙利人也指望塞尔维亚人能帮着抵挡穆斯林,于是就同意了。没想到这拨人住下就不走了,一直住到了现在,这块地区就是现在的伏伊伏丁纳(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

另外一方面,塞尔维亚人走了,地方不能空着啊,谁来填补呢?

三、阿尔巴尼亚人

阿尔巴尼亚人可以算是巴尔干半岛的原住民了。他们一开始就在巴尔干半岛靠近亚得里亚海的海岸线当海盗,后来罗马人崛起后就把他们收拾了。不过也没全消灭,有一部分进入了迪纳拉山脉腹地,罗马人要的是海岸线,看他们钻到深山老林里,也就没管了。这部分人就形成了现在阿尔巴尼亚的主体。

塞尔维亚人来了以后也拿他们没办法,阿尔巴尼亚人自称为“山鹰之子”,在山地里那是予求予取,升缩自如。不过他们在沿海和平原开阔地带有干不过塞尔维亚人,只能猫在山沟沟里过自己的小日子。

一直到奥斯曼打过来,塞尔维亚人跑路。

塞尔维亚人走了,阿尔巴尼亚后来一看这奥斯曼人也不怎么管他们,纷纷从山里出来,进入了原来塞尔维亚的地盘,其中有一部分就定居在了科索沃。这就成了现代科索沃问题的导火索。

四、巴尔干半岛的伊斯兰化

一般说来伊斯兰教的同化能力很强,基本上占领一个地方几十年就能培养一帮穆斯林。但是在巴尔干半岛,伊斯兰教推行的不顺利。主要因为在他们进入之前,天主教和东正教已经占领了思想高地,伊斯兰教对多神教还有些优势,但是面对同根同源的一神教师兄弟,也没什么好办法。

穆斯林传教基本上还是比较文明,不会拿刀逼着你入教,也不会迫害异教徒。他们通过调节税收的办法传教:不信伊斯兰教没问题,只要多缴税就行了。这样一方面扩大了国家财政收入,另外用这种相对平和的手段,可以有效避免与异教徒直接硬刚产生的统治成本,可以说是非常经济了。

此外与异教徒通婚也是传播伊斯兰教的一个手段。

奥斯曼人属于游牧民族,骑马打仗在行。但是巴尔干半岛这个全是山地的地方,穆斯林的骑兵可就没有用武之地了。于是他们就发展原住民,像斯拉夫人、阿尔巴尼人等帮他们打仗。

但是也有问题,这些人忠诚度不能保证,不太敢用。特别是科索沃战役中塞尔维亚人刺杀苏丹的之后,帝国对于外籍兵团的使用就持谨慎态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奥斯曼人决定从娃娃抓起,创新推出了“血赋”。具体操作,就是按比例从基督教家庭中抽调小孩,从小接收伊斯兰教育,长大后编入帝国军队。既能保证军队的活力,也能吸收基督徒入教。

就这样,各种操作之下,奥斯曼也成功的把两个民族发展成了穆斯林。一个就是我们上面说的阿尔巴尼亚人。他们本来就没什么信仰,土耳其人来了,顺手就拿伊斯兰教给他们洗了脑。对这些山里的土炮来说,没法拒绝这么高大上的东西。

还有一个就是经常见诸新闻的波斯尼亚人。其实严格说,没有波斯尼亚这个种族。波斯尼亚就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

看下地图就知道了,波斯尼亚正好处在克罗地亚(天主教)和塞尔维亚(东正教)之间。咱们说巴尔干半岛是东正教和天主教碰撞的地方,波斯尼亚就是那个碰撞的接触点。

由于是交界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混居,各自过日子,彼此相安无事。可是土耳其人来了。这地方的人本来就没有固定信仰,脑子活泛。土耳其又是一顿忽悠,加上加税,血赋各种操作,很多人就信了伊斯兰教。经年累月,这部分人心里上就不认同原来的种族,而把自己当作独立的波斯尼亚人。

克罗地亚人(天主教)、塞尔维亚人(东正教)、波斯尼亚人(穆斯林)三股势力集中在这儿,波黑就成了火药桶中的火药桶。很快,盖子就压不住了。

五、奥斯曼帝国崩溃后的巴尔干半岛

19世纪末,奥斯曼帝国衰落,巴尔干半岛也躁动起来。最先起来闹事的自然是人口结构最不稳定的波黑。

很快波黑爆发了反抗奥斯曼帝国的起义,要求并入塞尔维亚。起义虽然被镇压,但是大家都看出来了, 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日子到头了。于是几个欧洲的大佬,像奥地利、英国、俄罗斯,拉着土耳其开了个会,一顿劝说之下,土耳其同意把波黑交给奥地利管理。

俄罗斯其实希望波黑并入塞尔维亚,他是东正教的正朔,又是斯拉夫人的老大,自然要罩着塞尔维亚小弟。不过当时的奥地利势力很大,又代表天主教控制着边上的克罗地亚,说话更有分量。俄罗斯毕竟离的远,鞭长莫及,不过他也从别的找吧回来一点。

他两一顿暗箱操作,就把事情定了。当时谁也没想要和波黑商量,小国嘛,通知你就行了,还要啥自行车。

多说一句,欧洲大国瓜明目张胆开会瓜分巴尔干这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二战后期,斯大林和丘吉尔也这么搞过一回。两个拿了张纸,一顿写写画画就把巴尔半岛的势力范围画好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就这么决定了,连丘吉尔都觉得不好意思。

咱们说回来,等奥地利人组织接收波黑的时候,出事了。

成千上万的当地的民众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拿起武器和奥匈军队硬扛。莫斯林、东正教、犹太人、老人、妇女、小孩都跨上了抢。特别是穆斯林,对待奥地利军队,手段极其残忍。反过来也导致了奥地利的报复,战争打的十分惨烈。最终奥匈帝国付出重大伤亡后占领波黑。

这一场惨胜也让奥地利对波黑的占领蒙上了一层阴影。

奥斯曼的势力被赶出波黑,巴尔干其它几个小兄弟也坐不住了。1912年、1913年爆发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在西方的支持下,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纷纷独立。奥斯曼人彻底被赶出了巴尔干半岛。

对于奥斯曼人撤出后在巴尔干地区留下的真空地带,欧洲几个大国都想插手。特别是代表天主教集团的奥匈帝国和代表东正教的俄罗斯。

此时的欧洲已经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夜,各国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就等一个火星。

1914年6月28日,火星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产生了。导火索是一场夫妻恩爱秀。

当时奥匈帝国的王储是费迪南大公,他的妻子索菲亚没有皇室血统。这在当时讲究出身的贵族圈子里可是件大事,西方也讲门当户对。所以当时一帮皇亲国戚就反对这门婚事,不过大公和女友是真爱,两个人还是结婚了。不过索菲亚过了门就受尽各种白眼。大公心疼他媳妇,正好萨拉热窝有个阅兵仪式,他就带着媳妇来了,一方面散散心,另一方面也在公开场合展示一下王妃的正统地位。没想到他挑的日子不好,6月28日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咱们前面说过,塞尔维亚在科索沃被奥斯曼人击败就是6月28日。而且波黑心念念的是塞尔维亚,国耻日你跑人家地盘上阅兵,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塞尔维亚人那火爆脾气,当然不能忍了。

一个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在车队经过的时候,对准王储开了几枪,王储和王妃不治生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个是一般以为是普林西普单独行动,其实不是。他的背后有黑社会和塞尔维亚情报机构的帮助,刺客一共有五个,事前有详细的刺杀计划,五个人分工合作,还设计了连环套。本来大公已经躲过了第一轮刺杀,只不过返回的时候好巧不乔,车子停在了普林西普旁边,给了他一个机会,也算是命中注定了。

六、南斯拉夫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烂奥匈帝国,塞尔维亚作为战胜国,自然接收了波黑,顺便把原来奥匈帝国统治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一起收入囊中。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成立,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民族第一次统一在一个国家。

不过统一的基础并不牢固,主要是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一直不对付。克罗地亚一直觉得自己应该属于天主教世界,本来就不愿意来,只是苦于宗主国没了,没人给他撑腰。偏偏塞尔维亚觉得,自己是南斯拉夫人的大哥,你们都得听我的,没事就对底下的小弟指手画脚。别人也就忍了,克罗地亚祖上也牛逼过,加上有天主教世界暗中支持,于是就各种不配合。双方围绕议会席位、各自的地盘展开明争暗斗,中间还发生过几次暗杀和武斗,总算双方还没正式翻脸(主要是塞尔维亚比较强势,摁着谁也不让走),就这么磕磕绊绊,一直到二战爆发。

大战打响后,德国人气势如虹,入侵了巴尔干半岛,克罗地亚本来就不满塞尔维亚的统治,很快就归附了德国,翻身做了主人,开始死了命的迫害塞尔维亚人,双方的隔阂越来越大。

二战后德国战败,克罗地亚又回到南斯拉夫,本来塞尔维亚人是准备找他们清算一下的。没想到铁托上台了。铁托是个政治强人,而且他是克罗地亚人,自然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

而且铁托觉得南斯拉夫联盟离心离德的主要原因,就是塞尔维亚太强大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压制塞尔维亚人,搞势力均衡。具体操作是把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从塞尔维亚分割出,成立自治省;把波黑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维亚人为划定为波斯尼亚族。

这种划分客观上造成了南斯拉夫解体后,塞尔维亚人的困局。大家可以对照一下,后来的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都和这次划分有关。

应该说,铁托的民族政策很不成功。他的本意是想在联盟内部搞平衡,大家一碗水端平,谁也吃不掉谁,大家和平共处。他甚至考虑下面的八个共和国轮流执掌大权,可以算是绝对平均主义了。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搞均衡的后果就是没有主次。没有主体民族,一个国家就缺乏向心力。铁托在世的时候,凭借个人威望还能压得住阵。他一死下面的小弟们就各奔东西,还给塞尔维亚留下一堆麻烦。

其实南斯拉夫当时面对的情况和苏联比较像。但是斯大林处理的比较好,他自己是格鲁吉亚人,但是他在位的时候还是维护了俄罗斯的主体民族地位,没说把俄罗斯肢解成几块搞平衡。所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经历阵痛,但主体还是保留下来。

再看塞尔维亚政府现在的一地鸡毛,估计也只能对着铁托坟墓一声叹息了。

七、克罗地亚独立战争和波黑战争

90年代初东欧剧变,影响很快波及到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然而到克罗地亚和波黑这儿,麻烦来了。因为这两个地方有大量的塞尔维亚人,你们独立了,这些塞尔维亚人怎么办。

先说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本心不想让克罗地亚独立,后来看实在拦不住,就说克罗地亚你要走就走,不过塞族人的地盘你得留下。

在塞尔维亚政府的支持下,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人公投成了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准备单独过日子。克罗地亚人当然不答应,说你们塞族人爱上哪儿上哪儿,不过这土地可是我克罗地亚的,得留下来。两边一言不合就打起来了,先是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人,在南联盟军队(主要是塞尔维亚人)的支持下与克罗地亚军队作战。后来塞尔维亚直接出动正规军,战争也演变成两个国家之间的战斗。

波黑的情况也差不多。境内塞族人不想跟着波黑走,公投成立了波黑塞族共和国,说要从波黑独立,和塞尔维亚合并。不过波黑的情况稍微复杂点,因为这里还多了一个波斯尼亚族人(也就是穆族)。捉对厮杀变成了三国演义。剧情也很狗血,先是穆克两族联合起来对抗塞族,后来两边闹翻了,三方开始对砍。

说明一下,波黑战争和克罗地亚独立战争,几乎是同时进行。因为这两地方本来就挨着,打仗的也就是这三伙人,所以后期就打成了一锅粥。

如果没有西方军事干涉,战争走向大概率会沿着塞尔维亚设计的方向走。好理解,南联盟解体后,主要的军事力量都留在塞尔维亚,而且军队中塞族人居多,中央军干几个地方武装还是绰绰有余。

不过克罗地亚背后靠着西方世界,给西方(奥匈帝国)当了几百年小弟,心里上已经有了认同。西方世界也不想丢掉这个对抗俄罗斯桥头堡。所以战争一开始,西方就旗帜鲜明的支持克罗地亚,先是的军事援助,后来撸起袖子自己上了。当然也没出动地面部队,主要是派出飞机和导弹搞空袭。

大家一定要有个概念,现代战争,制空权是相当重要。如果你的通讯,后勤,重武器都在空中火力的打击范围之内,那基本上都用不上了。想象一支通讯靠吼、交通靠走,装备轻武器的军队,也就只能上山打游击了。

而且对西方来说,不出动地面部队,能把人员伤亡减到最低,国内老百姓也都能接受。而且枪炮一响,黄金万两,正好养活国内的军工企业。

另外还要说明一点,波黑战争非常血腥,期间各族武装对敌对方面进行了疯狂报复,导致血案频发,死伤惨重。很多克族人和塞族人,头一天还是邻居同事,第二天就拿起屠刀对砍。很多人对此没法理解,其实种族仇杀非常可怕,本能的恐惧感会使人选边站,而融入团体最好的办法就是共同进退。参与集体屠杀,会使人更有归属感。处在那种疯狂的环境下,人很难保持理智。一旦开始拿起屠刀,就跟吸了毒品一样,根本就停不下来。

战争,会使人变成恶魔。

说下结果,这两场战争都以塞尔维亚的失败告终。克罗地亚和波黑都独立成功,境内的塞族区域也都摁住了没让走。塞族人虽然得到有限的自治权,但跟塞尔维亚合并的可能是没有了。

八、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这个地方咱们前面说过,基本上处在巴尔干半岛的核心区域,是塞尔维亚联通黑山、马其顿的枢纽,也是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崛起的龙兴之地。

奥斯曼占领时期,很多塞尔维亚人逃离家园,等过来几百年回来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地方已经生活了很多阿尔巴尼亚人。

当时南斯拉夫已经成立,还搞社会主义,大家觉悟都很高。一看都是阶级兄弟,也不好给人赶走,也就这么着了。

铁托为了平衡塞尔维亚的势力,给了科索沃自治省的权利(本来正常科索沃应该划分给塞尔维亚共和国),取得了和塞尔维亚平齐平坐的地位,也给后来的科索沃矛盾留下伏笔。

铁托死后,南斯拉夫各联盟共和国实际上已经貌合神离。科索沃在阿尔巴尼亚的支持下开始搞事情,驱赶境内的少数塞族人。

塞尔维亚也找了个机会把科索沃的自治省也给取消了。

南斯拉夫解体的时候,科索沃模仿其他共和共搞了个公投。当时就被塞尔维亚给否了,说你们科索沃原来就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根本没有公投的权利。科索沃也不管,只管成立了自己的议会和政府,搭起班子和塞尔维亚当局对着干。

到了1996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科索沃解放军成立了。斗争升级,文斗改成了武斗。

剧本还是一样,先是塞尔维亚把科索沃解放军按在地下一顿摩擦,然后北约又出场了。

不过塞尔维亚这次没准备屈服,因为科索沃无论从感情还是现实对塞尔维亚人都太重要了。

北约为了使南联盟屈服,扩大了轰炸范围,塞尔维亚境内所有的军事设施,发电厂、化工厂,甚至有些民用的桥梁、公路都被打两个稀巴烂,期间还炸了中国大使馆。

空袭持续了78天,塞尔维亚最终虚了,咬着牙承认了科索沃的独立地位。没办法,实力不济,再坚持下去国家都要完蛋了。

文章接近尾声。现在的巴尔干半岛还属于在西方主导下的短暂平衡,内部的民族、宗教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旦有个风吹草东,火药桶还是随时会被点燃。

大家还记得前面说过的伏伊伏丁那吗?这个地方现在是塞尔维亚的自治省,不过历史上属于匈牙利,土耳其占领巴尔干半岛时,塞族人才迁到这个地方,说起来也不过几百年。目前主体民族虽然是塞族人,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匈牙利人。如果北约还想搞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也是未来的一个棋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