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祝乌高洞,空村的记忆

 东江 2023-01-02 发布于广东

乌高洞,这个地方现在应该很少人知道了吧,即使惠东的本地人 。因为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没有人居住,变成了荒芜的空村。十六年前的2006年元旦过后,我曾与山友一起从这里作为起点爬石人嶂,当时还住有一户人家,记得是姓何的,部分田地还有人耕种,但那种荒凉和空寂,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十七年后,近日我再次走进乌高洞,旧地重游,寻找当年的记忆。这次看到,乌高洞更加荒凉了,上次看到还保存完好的房屋大多都已倒塌,曾经的田地也早已荒芜,长满了高过人头的野草,变成野生动物的天地了。

中心村谢氏宗祠

乌高洞,是“乌狗洞”的谐音写法,或许是嫌“乌狗”不好听,所以人们把它写作“乌高洞”或“乌交洞”——这边的人都习惯将狭长的山谷地形叫做“洞”,它是这片狭长山谷的统称。乌高洞位于多祝镇的南部,属岭梅行政村管辖,距离多祝镇区8公里路程。这里四面环山,一道源自海拔1092米高峰石人嶂的清澈小溪,自东南向西北流过,溪谷旁,散落着黄屋凹、洞底、中心、墩背、旱垅、上翁屋、下翁屋、吕屋、岭头、戴屋等袖珍小村,当年居住的人口总数接近上千人。但是,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居住在这里的人家纷纷外迁,这里慢慢变成了无人居住的空村了。

乌高洞,当年还是连通多祝和海丰县赤石镇的古道中的一段。古道沿着溪流往东南方向,翻越石人嶂下海拔800多米的垭口海丰凹,下行到达赤石镇。想当年,古道上人来人往,何等热闹;现如今,时过境迁,古道重归山林,村庄没有了人气,已经无法想象当年的热闹场景了。

墙上写着大大的“忠”字,已经塌掉一半

从乌高洞最外部的洞底村,沿着溪边的小路往里走约4公里,就走到最里面的吕屋村。我们徒步往里走,一路上没见到一个人,只有一辆摩托车停在路边,人不知钻到哪个山旮旯去了,也不知道是去采药还是搞其他山货。吕屋村更是连村庄的模样都看不出来,外迁出去的村民在里面重新建了一座简易平房,墙上一字排开钉着“岭梅村吕屋小组”1号到9号九个门牌,还在一块大石头上用油漆写上“吕屋”两个大字。这是背井离乡的村民,对于故土的最后一个念想了吧?

过了吕屋村,就开始进山了。这一条山林间若隐若现的小路,很难想象就是当年通往海丰的古道。下一次来,我要把这古道走一走。

谢氏宗祠,还有人来打理

挑水的桶钩,现在很难见到了

漂亮的石墙

老房子大多破败了

谢氏宗祠前面一口泉水井,井水依然清澈,大冬天里井水是暖的

棵400岁的古树,第一次认识这种细柄蕈树

冬天,有外面的人进来养蜂打蜜

当年的老房子,已与杂草为伴

里面的老房子

屋里空空如也

杂草丛生

曾经雅致的拱门

往里面走去

这房子,只剩下外面的一面墙了

藤蔓爬满了墙头

空空的窗口,仿佛没有眼珠的眼睛

前面一棵柿子树,还会挂果吗?

当年赖以生存的田地

变成了沼泽地,生怕走错一步,就陷下去了

沿着溪边的小路往里走

清澈的溪流

路边的杨梅树是有意留下来的,以便让路过的行人解渴,可是现在没多少行人了

来到吕屋村,村民新建了一座房子

墙上钉着9块门牌

石头上写着“吕屋”的红字,颜色已经黯淡

过了这条小溪,就开始进山了

远处的垭口,就是下次来的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