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 | 环境,对于修身重要吗?

 素面逐云空 2023-01-02 发布于北京

//
北京,让人失眠
//
前两天,有个辞职去找回自己的朋友问我:环境,对于修身重要吗?

我毫不犹豫的告诉她:很重要。一个惬意的环境,人更容易放松,更容易去关注自身。而一个嘈杂、功利的环境,人会更容易焦虑。不同环境之下,人的心态、状态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个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睡眠质量的变化,因为我一回来就开始失眠、夜醒了。休假的日子里,我能从晚上11点睡到第二天11点。半夜喂奶都是迷迷糊糊,基本靠娃自主进食。

没想到,聊完这个话题没两天,我自己就切身经历了这种“环境变化的冲击”。让我一下子更深刻的感受到环境变化,对人心绪的影响。

之前的我,其实也是信奉“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真的修行,怎么可以避世呢?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是一种闲适的情趣,在生活的一地鸡毛里努力拼搏也有高歌欢进的快乐。

但是,回来之后才发现:北海,北京,可真的不是表面的一字之差这么简单。当然,也可能我自己确实只是个“小野”,还消化不了城市的嘈杂。


//
北京,让人生病
//
回归职场的前两天,就开始被动收到一些蝇营狗苟之事和背后的茶言茶语。按道理,我一个修行进阶之人,应该不为所动才是。问题是,我的情绪居然受到了干扰。

最明显的就是,我又重新开始看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了。2022年上半年工作的时候,看了四分之一。下半年休假就看不进去了,因为不需要通过孔子老先生的谆谆教诲来提醒自己“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不需要去耳提面命的提醒自己要“仁者爱人”。

《论语别裁》就像一味药,人在不舒服的事后,需要吃药来疏导、来消灭病菌。而在如大理、北海这样节奏很慢,很纯粹的环境下,人就不容易生病。

人处于自然环境之中,面对的是蓝天白云日出日落。人的关注点就会在自身,能够从自然中汲取能量,也就是所谓的“能量内阖”。而回归职场,上来就是不同定位的利益博弈,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尤其是一些恶性竞争,为人所不齿的穿小鞋、打小报告,诸如此类。而这些鸡零狗碎,就会把人的关注点很容易的从自身转向外界,容易影响人的情绪。当情绪波动了,心的支点从自身出去了,就会“能量外散”,是一种能力的消耗。

这个是我这两天特别明显的感触。你在一个舒服的、亲近自然,身边同类更多的环境中,你就不容易被环境干扰。反而这个环境让你更容易进入到“自我察觉”的状态中。

而到了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就像是处于一个有病菌的不稳态里面。干净的环境会净化身体,而有病菌霉菌的环境,人不仅要警惕不知不觉的发霉,还需要分一些精力去加强自己的免疫系统,去和病菌病毒作斗争。你说,一个病人,还哪儿来的闲情逸致去感受运动健身的速度与激情?


//
结束语
//
好了,还是要从“挖螺拾贝”的诗和远方,切换到拾捡一地鸡毛的苟且中了。贴个万通筋骨贴,开始为五斗米折腰吧。

2023重回职场,希望茶言茶语的茶妹茶哥远离我。虽然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让你变得更强大。但,谁愿意喝汤的时候遇到老鼠屎呢……

PS. 这篇文章的出现,本身就是环境影响下的产物。如果还是在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我只顾着仰观宇宙之大,哪儿需要提着大刀来保持六根清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