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之本(下)

 明经方 2023-01-02 发布于湖北

无经方不中医

求医不如养生

养生不如寡欲

文字整理:中道之医同修

插图:圆光

Image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四氣调神大论》 

我们接着上一次后面的去寒就温,这里说去寒就“温”,没有说去寒就“热”。温是温暖的,热是热烈的,温度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你不能做一些非常热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泡澡。很多人去汗蒸,这就不是所谓的去寒就温了,这叫去寒就热。真正的去寒就温是什么?生个小壁炉在这儿烤烤火,让身体不觉得冷,这是“去寒就温”。
还有比如说晚上睡觉的时候,村长山里面都没有暖气,晚上睡觉的时候脚比较凉。我们烧水泡泡脚,泡了脚之后让身体很温暖,但是绝对不是泡得大热,会出汗那种。你泡脚到出汗是去寒就“热”了,所以冬天一定要把控好这个度。冬天避寒是必须的,你不避寒的话,寒气在身体里会跑到经络里面,到春天的话,你会得温病,如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首先是保证不能着寒,其次也要保证不能过热。因为太热,你的阳气就又被扰动了,就扰乎阳了。就“温”,我们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前面说的泡泡脚、生个小壁炉。虽然外界寒冷,你保持室内的温度不超过15度,即是避寒就温。一旦室内的温度超过15度,阳气就要生发了。你看春天要连续高过15度,草木就要要准备发芽了,是不是这样?现在城里都有暖气,温度都那么高,身体的气是潜不住、藏不住的,你便没有伏匿,也没有私意,己有所得也都耗散出来了。原因是什么?你为了驱寒了,但没有做到就“温”,你就”热”了。
村长山里现在外边的温度大概是两三度,还有冰没化,屋里生个小地炉,室内的温度是十二度。我们一般不会让室温超过十五度,否则气就会上冲,整个头就会很懵,不舒服。你有没有进过商场,冬天商场的温度特别高,一进商场你感觉整个头是懵懵的、晕晕的。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头一晕,热气上冲,脚反而还凉。村长就有这个体会,冬天的时候一进商场,温度很高,整个人是迷糊的,头重脚轻的状态。就是温度一下太高了,整个气血往头上冲,气血一冲是不是就头重脚轻?这时你出了商场到外面呼吸一下冷气,不一会儿整个头就清醒了。气温只要一冷,整个气就下来了。因为寒气是下降的,热气是上冲的,寒气把热气给你一伏,整个头就不懵了,感觉头脑很清醒了。我们说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就是头脑不能热,头脑一热,热一上冲,就会头昏脑胀,判断不准确了。
秋天和冬天的时候,天气比较寒凉,我们感觉头脑很清醒。夏天的时候,气温三十八九度,你能感觉是清醒的吗?整个人的感觉就是昏昏沉沉的,想睡觉,没精神,是不是?都是因为热气所导致的,只要一热,人就会头脑不清醒,热气上冲。所以要“去寒就温”,不是“去寒就热”。屋里十一二度,我们穿着棉袄,身体是暖和的,手是温热的。身体一点都不冷,但是我们呼吸的气是凉的,热气不会往上冲。如果这个时候打开空调到二十六七度,你一进空调屋,你试一试,头马上就胀、就晕,气太热了。
你别忘了,人体是靠气机来调节的,不是靠体温。体温冬天和夏天是一样的,是靠气机的升降,气一热就会升,气一凉就会降。你身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是靠什么来调节的?靠气,也就是靠肺来调节的,所以说肺主一身之气。中医在治病的时候,用各种药来干嘛呢?不就是调气机吗?上去的给降下来,下去的给提上去,都是用药物的气来调节身体里的气。你太热了,我们用寒气来给你降一降;你太寒了,我们用热气来给你升一升。中医跟调节天气不一样吗?学中医,你会用加湿器,会调节空气的温度,你知道怎么舒服,就能学会中医。你现在整个头脑特别的昏沉,太热了,实在没办法打开冰箱门,头扎到冰箱里面,猛吸那个冰箱的凉气,你吸个一分钟,整个头脑就清醒了,就是利用寒气把气给降下来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那你没有冰箱,你感觉气上冲还很热,那我们怎么办呢?经方里一味药“生石膏”,生石膏这味药煮出来的气,就是太阳寒水之气。你吃了生石膏之后,相当于寒气作用到你的身体,把热给压下来了。生石膏是降气的,跟阳明一点关系都没有。后世把生石膏当成是阳明胃经的药。生石膏是个气药,它走的不是胃,是太阳寒水之气,它就是降你往上升的气的。升气的是青龙,就是麻黄,麻黄发其阳,让气往上面升的,像春天的气,是往上升的。生石膏,就是白虎。整个经方里面石膏和麻黄,它们比例的配比,就是青龙和白虎。是白虎压青龙,还是青龙在上,白虎在下。生石膏和麻黄的作用,就是左青龙和右白虎的关系,是谁更高一些。有的时候需要白虎压青龙,有的时候青龙要往上升,需要白虎来克制他一下,这都是中国的大道。左青龙、右白虎,即升和降的关系,气的升降关系。
我们气是怎么循环的,有上升的气和下降的气,交汇在一起才能循环开,叫“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整个生石膏和麻黄是调节人体大气层的。人体内大气一转,你整个身体的气就周流起来了。这是经方用药的精髓,跟后世经方派讲的哪个药入哪个经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他们不是从天道上面来讲的,能明白吗?我们所有用药的理法,都要模仿天地。“人法地、地法天”,“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我们身体的模型跟天地运行的模型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去寒就温”,一定要控制这个气,不能热,气一热就头昏脑胀。和你惹女朋友生气一样,你女朋友一生气,热血上升,头脑发热免不了就和你干架。这个时候怎么哄你女朋友,打开冰箱门,头塞到里面呼吸冰箱里的冷气,气就降下来了。开个玩笑,我们继续往底下讲。
Image
“去寒就温”,温就不会出汗,后边叫无泄皮肤顾名思义,不能做会发汗的动作,汗出不就是泄皮肤吗? 现在生病用升解汤,不也要去发汗吗?这个是病,你没办法,病总要治。何况并不是升解汤让你出汗,是身体本来就想通过汗解,逼毒外出。我们用升解汤推身体一把,让他出一些汗,因为身体已经启动这个解病模式了。我们说过了,身体是逼不得已才会选择冬天发高烧。但凡这个毒没那么重,没那么恶劣,身体都不会选择冬天去发高烧。它会把冬天的寒气藏在你的少阴系统,就是藏在血脉里,等到春天的时候再往外发。春时阳气,发其冬时伏寒,这就是“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的道理。
冬天发高烧,非常伤肾精。所以这次很多人发了高烧之后,是不是腰疼、背疼?这次得了阴阳毒的小伙伴们,发高烧、身体疼痛的,好了之后是不是很多人腰背疼?这是把肾阳给发亏了,肾虚了。
汽车在开动巨大马力的时候,特别是上坡的时候,烧的是什么?烧的是机油,是你储备箱里那点油。那么人体发那么高的烧,耗的是什么?你的气血,气是从哪产生的?是从精里面产生的,归根结底还是你储存的肾精,就是你骨髓里的精髓。精髓空了,肯定会腰酸背疼。这个时候你吃点肾气丸,给身体补补精气,吃几天也就好了。你冬天发高烧,踩的马力越大,耗的油是不是越多?你油耗干了,油供不上了,你腰能不疼、能不酸吗?你后边腰没能量了,督脉的气上不去了,卡在夹脊关那里冲不过去了,那你就背疼、脖子疼,脖子后面是玉枕关。整个督脉的气没有了,你从腰到背这一路都会难受。这就是原理,你明白了这个原理,再用药的话是不是很简单?
扯得有点远啊,其实也是通过讲这些,尽量让大家知道原理,你知道原理了,就知道治疗的思路了。腰疼、后背疼都是因为肾气不足导致的督脉气弱,导致夹脊关、玉枕关,后背的三关不通,气冲不过去关所以导致的酸疼,根本原因是肾阳不足。
六味地黄丸治腰疼?你可别买错了啊。六味地黄丸是一个删减过的方子,把最重要的两味药给去了,把桂枝和炮附子去了,就好比肾气丸本来是一个阵法,你把两员大将给去了,让一群散兵去打仗,你想这样还能有用吗?
我们继续往底下讲,“无泄皮肤”,就是不能做一些出汗的运动,包括你泡脚都不能泡出汗。村长原来身体很差,后来自己学中医养,现在算是挺好的了。村长怎么泡脚呢?水不能太热,可以多泡一会儿,等水凉了再往里面加点热水。你感觉身体热乎儿了,这个时候就把脚拿出来,别继续泡了,一定不能感觉很热,要出汗了。你感觉身体已经暖和了,脚拿出来。然后这时让身体凉下来,让身体的五脏六腑把热给吸收。你感觉到身体又凉了,继续再泡。感觉又温乎了,然后再把脚拿出来,让身体再凉一下,反复这么做,让身体不断去吸收这个热量,而不会说一泡脚就出汗。
如果你泡脚泡出汗,跟竹篮打水有什么区别?你本来想打水,你想泡脚,你一出汗,本来这个热要在身体里封藏着。你一泡出汗,热刷的一下就出去了,相当于白泡了。你一边泡着,一边漏着,你把热气都漏掉了。所以冬天泡脚一定不能出汗。这个叫“无泄皮肤”,皮肤不能开泄。冬天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做一些发汗开泄皮肤的事儿,除了治病以外,那是没办法了,治病的时候,就该发汗就发汗。我们是讲养生,不是治病,真正要养生的时候,你要知道怎么养。要不你养来养去,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皮肤一开泄,便会“使气亟夺”。比如你泡脚,发了汗,你这个气。本来是要把气封藏在我们体内,为我所用。你一发汗,使气亟夺,迅速把气夺了,气就跑了,你没藏住。前面不是一直在讲伏藏吗?“若有私意,若己有得”,一直在讲收敛。你要是“开泄皮肤”,那就是“使气亟夺”,把你的精气给你夺走了,天地和人是相互地盗,你会养生,你便盗天地之气,把天地之气为我所用。你享受日光浴、你吃的五谷、你泡脚吸收热量,都是在盗天地之气来长养自己的身体;那你要不懂养生,正好相反,天地就把你的气盗走了。你看现在人都在干些什么事?干一些被天盗的事,让天地把你的气给盗跑了,导致你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行了。人盗天、天盗人,其实是相互地盗。但是“盗亦有道”,你去盗天之气,你也要有道;你没有道的话也不行,会失去更多。
“此之应,“应”是相应,与冬天的气相符合,因为冬天本来就是这个收藏的气,冬天天地之气就是这么运作的。你与冬天的气相应,便是“顺天承道”。遵循天道,就是不逆着来,这不就是相合、相应吗?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真正的冬季养生,与冬天相应的养生是什么?养藏之道也。一个字儿“藏”。冬天的养生就是“藏”而不“露”,“藏”而不“漏”。冬天男女也要减少房事,不然男子也会溢精外出,也是天盗人,你没有固住、藏住。所以大自然都是春天交配,不要冬天交配。养藏之道也,这也是一个重点。
Image
“逆之则伤肾,这个说得够明白吧,我们刚才讲的高烧发汗以后腰背疼,伤的是什么?肾。为什么逆之会伤肾?因为冬天要藏精于肾,所有的精气都要藏之于肾。人体的肝肾,相当于一棵树的根。人的心肺在上焦,相当于树的枝叶。脾胃在中焦,相当于树的树干。我们人体的肝肾在下焦,相当于树根。你只要能观察这棵树一年四季是怎么生长的,你就知道人体是怎么运作的。
春天的时候,气在树梢,枝叶发芽,气在上面。秋天的时候要贴秋膘,一到秋天胃口马上开了,这个时候气在脾胃,相当于在树干。当气在树叶的时候,枝繁叶茂;秋天时,气要收敛了,收敛到树干的时候,叶子就会缺少养分,开始变黄变枯。这个能明白吗?秋天气在中焦,人胃口会特别好,所以说贴秋膘。秋天树叶变黄了,整个养分不往树梢上供应了,能量集中在树干。这个时候还没到根里。冬天的时候,树叶全部落光了。这时气都藏在根部了。人体跟这个一样的,冬天的时候我们人体的精气也是藏于肝肾的,肝肾就是你的根。你把人当成一棵树,这样一联想就非常好理解了。
比如挖葛根要秋天和冬天挖,它里面才有粉。春天、夏天挖的话,它里边洗不出粉,为什么?春天和夏天,它在外边长藤子,它能量都在藤蔓上。等到秋天、冬天,它把能量全部撤回来到根部,才有很多的粉。人也是一样的,冬天的时候藏精于肝肾。如果你逆着来,冬天还在树梢上生发,你没有藏到根部,是不是就会肝肾亏虚,所以叫“逆则伤肾”。村长给你举的例子都很好理解,都是天地的象。中医的理很难理解,但是村长给你一举例,一取这个象就很好理解了。
春天的时候,气息在上,这个时候得病会得“春温”;秋天的时候,气在脾胃,在树干,秋天燥热得病的话,那就得“秋温”。冬天的时候,其气在下在肝肾,冬天的时候就容易得“冬温”。所以说《桂林古本伤寒论》里不但论述了温病,还把温病分成了春温、秋温、冬温、湿温,对各种温病都有叙述,是一系列完整的理法。不读《桂林古本伤寒论》的话,你根本就不懂得温病的理法,你也不会治温病。
你看根的能量永远是最大的。一棵树你觉得是树干耐烧,是树叶耐烧,还是树根耐烧?哪个部位蕴含的能量更大一些?这个一目了然,挖一个树根疙瘩,那个大疙瘩能烧很久很久。根是藏精的,它能量是最大的。如果根没藏好精,没藏好能量坏掉了,变成是中空的,你想这个树还能活吗?所以,你的肝肾,这个人体的树根如果没能量了,没有生气了,你想你的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还能好吗?树根已经烂掉了,空掉了,它还枝繁叶茂,还树干长得非常好,那可能吗?现在人那么多病,治也治不好,为什么?根源就是整个肝肾精亏,没精气了。为什么小孩子病很容易治,先天精气充足啊;老年人为什么得了病就很难治,根空掉了,没有生气了。
我们说养生,到现在才给大家揭了谜底,到底是养什么?是养身体吗?养身体,现在人的病都是吃出来的,吃的越多越杂乱身体负担就会越大,生机反而就会越弱。其实真正的养生是养我们的生气,养我们的生机。我们的生机就在我们的精气神。但从根本上说养生是养浩然正气,是长养圣道。
精气神最主要这一关是在精上面,在肝肾上面。没有精哪来的气,没有气哪来的神。怎么去养你的神?说一千道一万,根源就在肝肾,养人的肾经。我们现在的社会表面是枝繁叶茂,但是根已经烂掉了,表面上的只是浮华,但没有根了。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也一样,所以说要从根基上去下手。
为什么修行要百日筑基?百日筑基你修过没有,是养什么?就是养肾精、养精元,这个是根。真正治病的是什么?是药吗?药是干啥的?药是调兵遣将,损有余、补不足的。那你根本就没有,你底下已经亏空了,怎么调兵遣将?一调就死。你三年筑基还腰酸,说明你肾精太亏虚了,你没填满。先填肾精,把肾精填满,你才有志气。有志才能去做一些事儿。要不你想做什么事,你自己有气无力,没有志向,做不成。根源在哪儿?大家要明白。
你要填满肾精,不是吃肾气丸就填满肾精了,而是你不要去消耗它,然后筑基再慢慢去填补它。并不是药能给你填满肾精,也不是药能治病。你千万不要这样想,这样也是逆天行道的。你要知道你是怎么耗损的,你不去消耗它了,它自己就填满了。你现在整个人是漏的,只有把这些漏给补上,就填满了。百日筑基,这个很重要的。村长填过一整年,一年没有漏过,实实在在地,一点儿都不妄语。我那时跟师父在一起短期出家,跟师父录经、做饭,伺候师父。自己也养了一年。后来我肩周炎全好了,它自己就好了。你看神不神奇,有精了就有气,有气就有神了,神安内守,整个气血运行起来了,邪气都进不来,自己就好了。
我们现在彻底讲明白了,养生是养什么?养生气。这还是在有形的层面来讲,养精气神就是养生。其实真正的养生,是孟子说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长养圣道,这个才是真正的养生。“天之大德曰生”,生其实就可以称为是道。真正的养生是养正道,养正气。这才是究竟上的养生,养浩然之气,养正道。因为你不知“道”,我们退而求其次讲法则,讲法则就是告诉你该怎么做。你知道在有形层面怎么养,在无形层面怎么养,形而下和形而上都会养,才是真正的懂得养生。
Image
逆则伤肾,则“春为痿厥”。刚才说根部没有能量了,根部空了,等到春天生发的时候,你能发起来吗?灯没有油了,你该燃的时候,火苗该大的时候,底下油不够,火苗儿窜不起来。痿,就像缺水而枯萎的植物,太阳光照太强了,禾苗根部的水跟不上,是不是就晒蔫了,这个就是痿。因为你的肾精不足,才会出现痿。痿和厥是两个词儿,阳气不相顺接叫“厥”,阴气和阳气不相顺接。要把痿、厥两个字讲透,得专门讲一个专题课,我们不讲那么多专业的内容,我们只是讲一些小白能明白的内容。
痿,其实你也可以理解就是没精打采。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植物缺水,叶子耷拉下来,没精打采的样子。冬天不养好精的话,没有可供生发的肾水,等到春天真正要生发的时候,你就生发不起来。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病,叫“春困”。春天稍微温度高一点,你马上没精神,人没精打采的。问你怎么了?很困,就想睡觉。一定要注意,春困可不是正常现象,春困是个病。春困的原因就是因为你冬天没有藏好精,等到春天生发的时候,你没有肾水来滋润你的身体,就是藏的阴不足,你就会出现困。
人睡觉是为了什么?就是养阴的。春困是身体主动保护你,让你犯困,让你睡觉来养够体内的阴。以前村长在北京暖气很高的时候,每年春天都困得要死。有的时候连睡三天都不解困,昏天黑地地睡,也不知道原因。当时以为春困是正常的,其实是因为你冬天没藏够精,春天才会困。春困是病,不但春困,还有眼睛干涩、皮肤干燥容易过敏,皮肤痒,这些都是因为冬不藏精导致的病。水路不通,身体皮肤干了才会痒,都是这个原因。所以春困,没精打采,也是痿证。
痿,广义理解有很多,肺萎也是痿,骨痿也是痿,没劲儿走不了路,也是痿。痿证的本质是什么?本质都是因为藏精不够。我们有一个专门治春困的方子,就是给肝肾来养精的。这个方子在《桂林古本伤寒论》里,宋本没有。这个理法叫“阳旦汤”,元旦的旦。为啥叫“阳旦汤”,就是阳气出来了,阴气跟不上。春天不是阳气要生发了吗,但是你底下的油不够。灯的火苗子起来了,但是你的灯油不够,升不起来。这个时候能灭火苗吗?阳气已经升起来了,你不能给它往下压。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给它加灯油,是这个道理。阳旦汤就是给肝肾补油的,补好油你就不困了,眼睛就不干了。肝肾阴虚的人,会长期的眼干,会得“干眼症”,这个是肝肾阴虚的表现。还有肝掌,整个手掌很红,也是肝阴虚的表现。
阳旦汤的方子我们同修已经打出来了,地黄、半夏、酸枣仁、牡蛎等。是个中医就知道地黄是入什么的,地黄是补肾精的;酸枣仁是补肝的,酸入肝,酸枣仁是治肝的。这个阳旦汤是给你补油的,给肝肾加油的,阴不足了,给你补油。阳旦汤,现在所有的经方家都以为桂枝汤是阳旦汤,其实根本就没有明白这个“阳旦”是什么意思,也没不白《黄帝内经》说的这个“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是啥意思。阳旦汤这个方子你能用好,我们现在的社会许多病你能治的太多了。就是因为这一理法不知道,你干着急,你用不了。


奉生者少,也是在说,想生发但所藏不足。农民要想去种地,发现粮仓里没有粮食,是不是“奉生者少”?车的发动机想开足马力,油箱里没有油,根本开不动,是不是“奉生者少”?油灯想着烧旺一些,但罐子里油空了,火苗能着起来吗?这也是“奉生者少”。春天该生发的时候,奉生没有了。
“逆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一气贯通,读得很过瘾是吧?你别认为《黄帝内经》是教你养生的,这一段你感觉很简单,村长给你讲完了之后,你还感觉这段简单吗?从古到今,有几个人能看懂这一段。原来没给你讲之前,你能真正理解这一段吗?千万不要以为《黄帝内经》里讲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养生那些很简单,一点儿都不简单。言简意深,真正把这些理解透了,后边《黄帝内经》讲的那些通通都不用看了。后边是讲病的,是讲生了病该怎么治,在讲医药了。就是因为前面的四季养生你没有做好,才导致了病。这四篇你能真正明白,后边的内容你都不要看了。因为你不会再生病了。已经顺天承运了,你怎么还会得病?你就懂得这个理了。你看《黄帝内经》,和村长看的深度是不一样的。你看《伤寒论》,学习伤寒的理法,跟村长看《伤寒论》也是不一样的。你看《西游记》,跟我看《西游记》想必也是不一样的。
Image
我们把冬三月养生讲完了,所有的就通透无比,小白能听懂。冬三月养生是四篇之首。因为厥阴之气是第一气,你能把冬三月养生做好,其它的也便能做好。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其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最好能把这段话背下来,然后你自己知道了法,再传给别人,这个就是自度和度人。自己首先做到,然后再去告知他人,福德无量。这是真正为人健康,为人的身体奉天承运的事儿。
如果以后村长要讲《黄帝内经》的话,我后边通通不讲,就把前面那一章讲完,内经就讲完了。因为你做不到前面,后边才讲病,讲如何治病,前面讲理法,是法则,法则做不到,后面就讲病了。讲病我们就讲《伤寒论》了,《伤寒论》是专门治病的。我们现在人写东西,喜欢搞悬念,到后边才揭开谜底。古人不是,古人是先和你说最好的、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你听不懂,他再给你拆解、分析。就像《心经》一样,先叫你观自在,你会观自在吗?你会观自性本在吗?如果不会观,后面再跟你讲。跟《圆觉经》一样,“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你能离幻吗?如果你离不了,后边再退而求其次跟你继续讲。以前人写书都是这样的。
我们整个《桂林古本伤寒论》的理法都没有公开,等到真正公开的时候,那可能真的是一个炸弹,一个原子弹。你要想学经方,想了解经方,你可以去关注村长侃,看看里面的文章。可以关注村长视频号,不定时会有直播。你想学《伤寒论》,想走行医救世度人的这个道,欢迎加入我们中道之医。我们有理法,从道开始到理法方药,五行都有,只要你肯学,全盘都会教,不会若有私意。有私也是为了用之至公。
这是村长这几年研究经方的心得,只能说是心得,不能说我们研究的就一定是对的,一定是完全合乎仲景心意。村长这么多年在山里,基本上是殚精竭虑,可以说把时间都花到这个上面,每天思辨,把研究结果在明年五一给大家做次汇报。大课开的时候肯定会提前通知大家,大家关注村长侃,到时肯定会有通知。
村长也可能是个大喷子、也可能是个大骗子。你跟我学也可能是跳坑里。买菜都要货比三家,就先看看村长侃里“圆光大虱啃伤寒”那几篇文章,看看能不能入门,感兴趣的话,你再决定要不要一起来学《桂林古本伤寒论》。“先尝后买,知道好歹”。
冬三月养生,一气呵成,大家都听明白了吧,大家听明白了,也要把这个火种播种下去。我们自度也要度人,人不能光想着自己好,我们也要去渡别人。大家都好了,我们才好。
关于病毒的治疗,村长侃里面都有写,还有几个视频直播,把整个理法的来龙去脉都说得清清楚楚了,大家自己去看。看会了也可以自度度人,这都是工具。光靠我们同修几个,光靠我的力量不够。有多少人在苦海里挣扎,多少人在吃降压药、降糖药,终生服药,身体里积累了多少毒素。我们自己如果不主动站出来去传播正法、去救人的话,民族就真的没有救了。所以大家不能光想着自己,一定要去自度度人,这个才是正道。你知“道”,然后去行“道”,最终才能得“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