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埔军校三百名将,杨林的传奇一生!

 雪峰读书 2023-01-02 发布于黑龙江

杨林(1898-1936),黄埔军校学生队队长。红军将领。朝鲜平安北道人,寄居我国吉林珠河(今属黑龙江尚志县)。原名金勋,后改名杨林,又名杨宁、杨州平,毕士悌。早年就读于平壤中学。1919年8月1日,杨林在平壤参加一”爱国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遭到日本帝国主义通缉,被迫流亡中国。

到中国后,在吉林通化朝鲜族反日团体创办的新兴武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吉林汪清县朝鲜族反日军事学校当教员。1920年10月,参加该军事学校师生编成的反日武装部队,在和龙县青山里伏击日军,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20年底,杨林由东北到达上海。1921年6月,经广州、香港、越南到达昆明,以“华侨”身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即云南讲武堂)第十六期,编在第六队第一区队,继续学习军事。1924年初毕业后,前往广州,在新成立的黄埔军校教练部学生总队工作。10月,参加平定商团叛乱。1925年1月,任第三期学生队第四队上尉队长。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6月,参加平定刘杨叛乱。

1925年,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骨干成员。1925年11月,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正规军队叶挺独立团在广州肇庆成立,杨林由黄埔军校调到独立团任第三营营长。1926年4月,被调回黄埔军校,任中校教官1927年8月,由党组织派赴苏联学习,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和莫斯科步兵学校。1930年夏,杨林由苏联归国,被派到东北工作,任中共东满特委委员兼军委书记。1931年,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在东北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反对日本侵略军的游击战争。

1932年夏,被中央军委派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劳动与战争委员会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总教官、江西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红二十三军军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四、五次反“围剩”作战。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时,红军大学,第一、二步兵学校和特科学校合编为中央军委干部团,陈赓任团长,宋任穷任政委,杨林任参谋长。在长征中,参加指挥军委干部团完党中央赋予的历次战斗任务。

1935年8月,军委干部团和红四方面军干部大队合编为红军大学后,杨林任特科团参谋长(团长韦国清)。9月,张国焘命令原红四方面军南下后,特科团随党中央继续北上。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杨林任军委动员武装部补充师师长,后又调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参谋长(师长张绍东)。11月23日,率七十五师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2月,党中央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2月22日晚,杨林率七十五师二二三团第一营作为东征先锋营,在强渡黄河后向敌人纵深进击时,不幸腹部中弹牺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