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建立的宗人府,为何到了清朝,才让皇家子弟们又爱又怕?

 小姐姐讲史 2023-01-02 发布于河南

皇帝的女人最怕打入冷宫,一旦打入冷宫,一辈子就完了。不过冷宫不固定,其匾额也不是冷宫俩字,宗人府的匾额就是宗人府仨字!

清朝“宗人府”是很恐怖,但远没达到皇子王爷宁死不去,没有一个皇子王爷是在进宗人府前自杀的!皇子王爷最怕不是打入宗人府而是被废为庶人,一旦被废庶人,吃饭穿衣都困难,甚至直接处死,满门抄斩!

皇子王爷谈之宗人府,他们根本不会色变,宗人府可只是关人,还有很多业务要做的。尽管如此,一旦皇子王爷被关入宗人府,最严重的不仅政治生命终结,这一辈子基本完了,那可是终身监禁,无期徒刑啊!宗人府就是皇子王爷乃至宗室的家庭版天牢!

宗人府这么厉害,并不是清朝的发明,而是史上最狠、得位最正的皇帝——朱元璋的发明!有趣的是明朝的宗人府,虽然是狠人发明,但这个机构一点都不狠,比慈善机构还慈善,是皇子王爷们的最爱。

我查证《明太祖实录》发现,宗人府的前身是大宗正院。这一结构于1370年四月丙寅设立。大宗正院级别很高,正一品,专门负责皇家人丁事务,您可以理解为皇家人丁事务局。这一结构就是专门皇室子弟服务的,也是管理他们,其管理方式基本上就是自己人管自己人。

(洪武三年四月)丙寅置大宗正院,秩正一品。——《明太祖实录》

到了1389年正月丙戌,朱元璋“低调”起来了,大宗正院去掉了“大”字,“正”字改成了“人”,将“院”改成了“府”,从此宗人府这一机构就在历史上真正诞生了。前边说了,这一机构都是自己人管自己人。太子以后要治理天下的,齐家的事就有弟弟们管。

朱樉爽了,朱元璋下令老二秦愍王朱樉全面负责宗人府,其职务为宗人令。老三晋恭王朱㭎(朱棡)担任宗人府二把手左宗正,老四燕王(后来的明太宗)朱棣担任三把手,老五周定王朱朱橚、老六楚昭王朱桢分别是四把手、五把手的左右宗人。这里我必须说明的是,无论是一把手还是五把手级别都一品大员,毕竟王爷的级别一样,官职的级别也得一样。

(洪武二十二年正月)丙戌改大宗正院为宗人府以秦王为宗人令晋王为左宗正今上(朱棣)为右宗正周王为左宗人楚王为右宗人。——《明太祖实录》

一、那么宗人府具体的机构是怎么样的呢?

朱元璋设立这一机构的初心就是负责皇家儿女子孙的事务,突然觉得皇家人丁事务局的说法不贴切,准确的说,应该是皇家民政局。其办事机构还有经历司,其长官不叫司长而叫经历,其级别为五品官。这个五品官在六大王爷的领导下,带着一帮小弟负责修缮皇家家谱,记录龙子龙女龙孙的姓名、生卒年月、封号、袭爵、婚嫁以及谥号还墓葬的具体信息。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适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凡宗室陈请, 为闻于上,达材能,录罪过。其后以勋戚大臣摄府事,不备官,而所领亦尽移之礼部。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五品典出纳文移。”——《明史》

当然皇家子孙的取名,也是他们负责的,毕竟带着“木火土金水”的偏旁轮回取名,还不能重复,也真是太难了,绝对的技术活。不仅如此,他们还记录这些金枝玉叶、皇子王爷的品德素养、能力水平,还有他们有没犯错、犯罪行为。

后来,王爷们也忙,就有功劳的皇亲国戚代理负责这事,但他们只干活,没有职务。一开始,有功劳的皇亲国戚感觉倍儿有面子,后来发现只干活还不发工资,也太没意思了。皇帝看他们不够尽心,就让礼部把宗人府给管了。

二、朱高煦:连宗人府都不让我进,杀全家,我好惨啊!

让礼部管宗人府已经是朱棣永乐朝的事了,朱棣有三个儿子,因为老大肥胖仁弱,老二老三一直想夺嫡。不过,老二朱高煦不管怎么自比李世民,最终还是被他大侄子朱瞻基轻而易举干掉。朱高煦又没造反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建文朝就有取代朱高炽的想法,并且十分看不起朱高炽。

朱高煦因为谋反被抓,说起来怎么也得关进宗人府!可宣德皇帝把他关在了皇城西安门的西苑,这地方不是天牢!明朝严格意义上的天牢,只有锦衣卫诏狱和刑部大牢。当然很多把天安门广场西侧的刑部大牢,称之为天牢。锦衣卫诏狱,由锦衣卫的北镇抚司管辖,具体在北京西交民巷。朱高煦被囚之地不是天牢不是诏狱,哪是什么呢?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冷宫!

朱高煦被打入冷宫,他一家人被宗人府开除皇籍,成为与皇家毫无关联的庶民罪人!在文武百官的多次弹劾和劝说下,宣德皇帝将朱高煦和他的儿子们统统杀掉!其结局非常悲惨,是不是比关入宗人府可怕多了。那可是贬为庶民,定大罪,杀全家呀!

  • 清朝的宗人府对宗室保护性惩罚!

1644年顺治皇帝入主中原,清承明制,管理皇家儿女子孙的宗人府保留了下来,并且恢复到永乐之前的模样。也就是说,宗人府从礼部独立出来,专门负责皇子王爷还有族亲的那些事儿。

清朝的宗人府相对于明朝的宗人府,那叫一个“管得宽”!

1635年后金可汗皇太极规定,将皇族分为两支,远亲为觉罗,近亲是宗室。也许,你会说他们不都是爱新觉罗嘛!是,但此觉罗非彼觉罗!也就是说,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其划分标准就是从皇太极的爷爷开始,皇太极爷爷的兄弟,像礼敦、额尔衮、斋堪、塔察篇古他们及其后世子孙都是觉罗;而皇太极叔叔们,像穆尔哈齐、舒尔哈齐、雅尔哈齐、巴雅喇及其子孙都归属于宗室,更不要说皇太极本人及其子孙和他十五个兄弟及其子孙们拉,他们更是宗室中的宗室。

觉罗和宗室怎么区分?皇太极想到一个明显的区别,看腰带!金黄的腰带,那是宗室子弟!红色的腰带,那是觉罗子弟。皇帝的腰带,用色比金黄色还要高贵,就是明黄色!此外,还要蓝带子,他们这些人就是努尔哈赤爷爷塔克世的兄弟及其后裔!清朝的宗人府,不过问蓝带子,但机构也比明朝的庞大和完善。

清朝的宗人府,将负责人由明朝的宗人令改成宗令,其业务还包括理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在左右宗正、宗人之下设有府丞,级别正三品,由汉人担任。以上为堂官,具体办事官员则为属官,左右二司分别设有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效力笔帖式、理事官(原为郎中)、副理事官(原为员外郎)等官员,之下还设满汉两堂主事及经历司经历,都是正六品官。满堂主事负责满文奏稿,汉堂主事则负责汉文典籍。期间,还设立启心郎。启心郎主要职责是翻译,为了加强皇权、检查和启迪六部、理藩院、都察院、宗人府等衙门的诸王贝勒的临时性职官。这一职务,后来被康熙皇帝裁撤。

在影视剧里,康熙对于九王夺嫡非常愤恨,老大、太子、老十三先后圈禁宗人府。影视剧里都是骗人的,宗人府虽然没有自由,但毕竟都是血统高贵的皇子王爷甚至废太子,怎么可能住在近似柴房吃着连菜也没有的白米饭呢?这么说吧,皇子王爷被圈禁在宗人府,基本跟今天住在五星级宾馆差不多。不仅有酒有肉甚至还有妞,日子过得好不快活。就拿康熙家老大胤禔来说吧,圈禁在宗人府的日子,他除了吃喝玩乐外就是不停地纳妾生孩子。26年间,他纳了一堆小老婆,生了一堆孩子。别的不说,仅仅是孩子,前后下来二十来个,几乎合一年一个。

之所以这样,我们也很能理解,他们血统高贵,又是内部处理,惩罚也大多是象征性的。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外部如刑部处罚这些犯错甚至犯罪的皇子王爷们,这些官员也不敢。

别的不说,就是闲散宗室犯错、犯罪,宗人府的官员甚至是汉人官员,还“忤逆”上意为其脱罪。所谓闲散宗室就是只有黄带子身份,啥职务都没有,只有一个最低最低的爵位。他们想法很简单,皇帝盛怒之下下的令,万一事后后悔了,自己不就完了吗?这里我讲一个故事。

嘉庆十三年阴历五月初七,闲散宗室黄带子敏学,唱着小曲喝着酒,带着两个仆人,吊儿郎当地去理发。理发归来,他看见一烤红薯的,他觉得这夏天烤红薯不科学,这红薯一定有问题。烤红薯老大爷那个委屈,敏学就令两个恶仆踢了人家的摊子,砸了人家的炉子,还把人家打的一身血。旁边的人气不过,报了官,步兵统领衙门直接把敏学和恶仆给抓到堆拨房(类似于派出所)。

敏学当时没系黄带子,步兵统领衙门也不知道他是黄带子,没想到恶仆给跑了,带着一堆家丁拿着武器,把堆拨房给砸了,还把衙役给打了,这货就指着堆拨房长官,当着很多看热闹的民众,报出自己的身份,大骂一通,并欢迎他去上告。黄带子如此猖狂,让堆拨房长官非常生气,他决定告御状。他当然知道,黄带子在清朝意味着什么,他们有很多特权,就是杀了人,刑部也不能问,更不能杀,只有交给宗人府处理。

嘉庆皇帝获知此事,龙颜大怒请宗令永璇和刑部尚书秦承恩(状元秦大士)共同审理。嘉庆让刑部参与就是要狠狠惩治敏学的强烈信号,可永璇滑头推给秦承恩,这可让秦承恩头大了,这烫手的山芋,拿不得,吃不得,但又不得不拿不得不吃!他觉得,皇帝一时生气,自己只要按皇帝意思办,事后皇帝会不会对自己来个秋后算账呀?于是,秦承恩就想法为敏学开脱,最终处理是对敏学停发一年工资,关入宗人府九个月,再打25下屁股。

秦承恩给嘉庆的报告,一是敏学初犯,二是敏学认为衙役和卖红薯是一伙的,三是被抓后,敏学喊人没人答应,后边的人还拉他,结果窗户拉掉了。眼看窗户要砸到自己,敏学一躲,撞倒了兵器架。嘉庆皇帝本来要拿敏学给那些无事生非的黄带子们点颜色看看,结果秦承恩妄猜上意,姑息养奸,嘉庆皇帝下旨:把敏学踢出宗室,重打40大板,发配东北。就这样嘉庆皇帝还解气,让宗人府调查有没有类似的渣子,结果又查出六十九户,统统废了他们的黄带子,他们陪着敏学上路!至于秦承恩,嘉庆皇帝直接免了他的刑部尚书一职。

雍正上位后,对废太子、老八、老九、老十等人继续圈禁,他们依然过得很不错。就是老八、老九被废为庶人,称呼他们为阿其那、塞思黑,踢出宗人府,继续圈禁,雍正也没让他们吃不好,穿不暖,但精神折磨肯定是少不了的。至于上刑、毒打、受虐根本不会有!当然对于一心要当皇帝的老八来说,被废为庶人,终身监禁到宗人府,基本上让他的心都死了,心态完全崩了,所以就会死的比较快。

至于《还珠格格》里说的皇帝的私生女紫薇格格、义女还珠格格、金锁丫鬟在宗人府受刑,也是不存在的,更不要说容嬷嬷私自用刑了。不过,有一点是对的,那就是宗人府也对皇女或宗室女子管理,她们同样有黄带子和红带子的区分。她们犯了错误,同样会在宗人府留下案底,甚至圈禁到宗人府。不过,这种事情的概率很低。一是清朝的公主大多很老实,二是清朝皇帝对公主们大多很厚道,嘉庆皇帝处理和珅时,他十公主妹妹不仅没受到一点牵连,反而因为求情让和珅死得很有尊严呢!

黄带子违法乱纪崇信洋教也会被降级的,从黄带子降到红带子,从红带子降到蓝带子(一说紫带子)。还是嘉庆年间,红带子图钦、图敏等人,迷恋洋教,屡教不改,宗人府向嘉庆上报,嘉庆直接将它们除名,流放伊犁半年。道光时,黄带子噶尔萨直冲户部衙门,直接对户部员外郎琦琛寻衅滋事,闹得很不像话。

道光皇帝知道后,直接将噶尔萨的黄带子降为红带子。有废有就复,有降就有升,乾隆时期,乾隆就恢复了他八叔、九叔及其后人的黄带子身份。嘉庆时,还有黄带子、红带子私自改姓为赵、黄、红的,被皇帝发现一律惩治,并勒令恢复爱新觉罗姓氏。

黄带子、红带子也会授予对清朝有功的功臣,那怕这个功臣是汉人。这种操作,我的理解就如同汉唐皇帝为有功且喜爱的将相赐姓。比如刘邦赐项伯刘姓,项伯就叫刘伯,和刘邦大哥重名了。李世民对徐世勣赐姓李,而徐世绩不仅改姓也要改名,他还要避讳,于是徐世绩(徐茂功)就叫李勣。如果李勣不避讳的话,他就叫李世李勣,那感觉比李世民的亲兄弟都还亲,都是世字辈的。雍正皇帝刚一即位曾明确授予平定青海的大功臣岳钟琪三等公,并赐黄带。

那么,你认为这种被授予黄带子外人尤其是汉人,他们的家庭、生平、功过会在宗人府处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