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付明珠 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推荐人:胡阳新

 昵称15221501 2023-01-02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现代教育科研理论》

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巴东县东壤口镇初级中学  付明珠  邮编:4443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致力于这一点。就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谓语文自学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已有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独立地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读写本领的能力。语老师教语文,主要是引导学生阅读、作文的本领,使学生具有语文自主探究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和作用非同寻常。笔者根据自己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对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的能力做如下探讨。  

   一、正确认识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讲课要少而精,多相信学生

    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对于学生接受知识来说,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内因,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能通过启动学生的学习内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起作用。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废止“注入式”,少讲几句,多相信学生,贯彻“启发式”,实行“群言堂”,否则,教师的主观愿望再好,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就很难改变。

    二、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必须因势利导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出来了,课堂上教学气氛活跃了,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不能抑制,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持久。在改革课堂教学,实行讨论式的“群言堂”中,为面向全体,避免学生讨论发言机会不等不均现象,教师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同学们要轮流担任学习小组长,尽可能让大家都参与教学,得到讨论发言的机会。在学生基本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自学任务的前提下,开始小组讨论,人人发言,遇到有疑难或模糊不清的问题时,教师要适时精讲点拨,进行必要的启发指导,使学生解疑消化,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升华一步。学生在自学语文发言讨论中时常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适时启发引导,对自学有畏难情绪的同学要热情帮助鼓励;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有问题的学生要启发指导,举一反三,要注意树立学习典型,以点带面;要注意让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多一些学习交流发言的机会。在学生自学讨论中,正确的,教师要及时肯定;差点的,要鼓励指正,不能冷漠对待;对于有争论分歧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表态,要多举一些具体实例启发指导,使学生领悟弄通;对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集中争论谈看法,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课堂上实行“群言堂”、讨论式,教师所布置的预习自学要求及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一定要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梯度,使教师的指导切合学生实际。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得恰到好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兴趣就能不断激发出来;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环境氛围创设得好,就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自学语文习惯,提高学生读说写的能力 

    语文是属“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更是如此,因此,教改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读、说、写能力的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我主要采取教师“少讲几句”的做法,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上下功夫,学生能讲的,教师就不讲,学生不能讲的,经教师启发诱导后,还是由学生自己去讲,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促使学生掌握学习规律。一般地说,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文体结构、写作艺术等方面的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都由学生自己去努力完成。主要做法是:大搞试验课,指导学生按读、划、批、写、讲(说)这几个教学过程去完成每一课的教学任务,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指导学生自学语文的教学过程。这里说的“读”,不单指课上指导学生读。一篇课文结束了,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自学把下一节新课文“读通”,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等,先把课文中的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好,弄明白,上新课开始达到基本“读通”。学生自己“读”的机会增多了,日久天长,基础知识就掌握得比较牢固,“读”的能力也提高得快。以上可以说是培养“读”的过程。“划”就是在读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关键词语、重点语段,划分文章结构、段落层次。“批”就是在划的基础上,学生动脑、动手写批注,按着课文的语意、结构形式、写作特点等写出自己的见解认识,以此深一步理解学习课文。经过以上过程,学生对课文内容、脉络已掌握了六、七分,在读、划、批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动脑、动手写出分析段落提纲、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等综合性自学笔记,为下一步讨论做准备。培养学生批写的过程,既是使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得到训练的过程,也是使学生“天天练笔”,培养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完成以上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有反复深入阅读课文的时间,培养学生动脑分析问题的习惯。在学生完成批写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说”和“讲”,指导培养学生“说”和“讲”的过程,就是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学生按着自己的分析提纲、自学笔记在组内或班上讲解课文,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起个“提头引线”的作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机械套用上述教学环节,经历读划批写几个教学阶段,要根据课文篇目、体裁形式和教学目标要求的实际,灵活掌握,有所侧重和创新。

   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的能力,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指导学生自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生掌握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语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也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要拟定好预习指导题,启发引导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自学好语文并不容易,学生开始总感到难度大,抓不住要领,如果指导不得力,学生越发感到困难,就会失去积极性。每篇课文都有其深难独特的地方,要使学生抓住要领,教师布置新一课的预习任务时所提出的预习指导题特别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要结合课文和教学目标实际,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使预习指导题真正起到帮助、引导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拐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

     3、学生主动学习,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有了积极性,并不是教师省心了,而是对教师指导要求的标准更高了,教师必须掌握摸清学生的自学情况,多方面示范指导。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掌握好上中下三种学习情况,教师所提出的预习指导题和课上所提出的启发问题要基本适合三种学生情况的学习态势,难易适度。在时间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对差生帮一帮,辅导一下,使他们尽可能跟上,对好学生来说,能有使其提高一步的余地。课上自学讨论的启发指导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备课要精深,要“吃透”学生,吃透教材。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贯穿于学生自学语文过程的始终。
   4、要重视学生读、说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工具性基础学科,学生走上社会运用语文进行交际活动是十分广泛的,重视培养学生读、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方面,不光是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就行了,要根据课文篇目、体裁形式的不同,可以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也可以教师重点读其一段或反复读一两句。为了提高学生的辩读能力,在指导“读”的过程中还要做到读中有评、评中有讲、讲中有读。培养学学“说”和“讲”的能力也是如此,难度小的课文主要由学生自己说和讲,难度大的课文教师可讲其一段,或来个“范讲”,学生“说”“讲”完,大家评一评,议一议,教师做小结。这样,在“群言堂”上,大家动脑、动口,做到讲中有评、评中有争、争中有小结,这样不但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大脑的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只要我们坚持教学改革的精神,以课堂为中心,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方面,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将会有所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