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草篇——关于珍珠母

 王挺军 2023-01-02 发布于浙江

一、引子:珍珠有母

传说中,珍珠是贝类的眼泪,月影成胎,或曰鲛人之泪。记得有同事写过一册散文集《珍珠有泪》,讲述了其父辈筚路蓝缕、开启当地珍珠养殖业的艰辛历程,读来令人为之动容。

珍珠,为软件动物珍珠贝科及蚌科多种贝所分泌的真珠质包围异物并日益增大而成的圆粒状物。也就是说,珍珠由贝壳育成,贝壳为培育珍珠的母体,可谓之珍珠母。

犹如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心头肉一样,珍珠也是母体贝壳经受了极大的痛苦而精心孕育出来的宝贝。

二、本草溯源

珍珠,古称真珠,自古以来各种本草典籍均有收载,如《本草经集注》用之以“治目肤翳”。

《中国药典》63版只收载珍珠,未收载珍珠母。珍珠母在77版开始收载。《本草纲目》引用苏颂言,真珠“今出廉州(今广西合浦),北海(即渤海)亦有之。生于珠牡亦曰珠母,蚌类也。”珠母,即今之珍珠母。

珍珠的性味甘、咸、寒,归心、肝经。通常碾细粉入药,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具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润肤祛斑的功效,用于治疗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赤翳障、疮疡不敛、皮肤色斑等症。

珍珠难得,珍珠母易得,两者成分类似,作用亦相近。均含碳酸钙为主,另含少量氨基酸等有机物。旧时,物资短缺之季,后者或曾为前者的代用品。至现代,珍珠养殖技术渐趋成熟,药用珍珠以养殖为主。

一般说来,珍珠母的性味咸、寒,归肝、心经,也即肝经为主,兼以心经,能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退翳,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惊悸失眠、目赤翳障、视物昏花等症。

早期,珍珠母的来源较杂,如《中药大辞典》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几种河蚌贝壳的珍珠层,将贝壳用碱水煮过,漂净,刮去外层黑皮,煅至松脆即成;77版药典为蚌科三角帆蚌、射线裂脊蚌、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背瘤丽蚌的蚌壳或珍珠贝科合浦珠母贝的贝壳经煅烧而成。

85版药典,珍珠母的来源逐渐固定为少数几种,即为蚌科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或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的贝壳,并沿用至今。

3种双壳类动物,也为目前人工养殖珍珠的主要贝类,其中,前2种贝类所产珍珠为淡水珍珠,后1种贝类所产珍珠为海水珍珠。

有个成语“合浦珠还”,所指的合浦,自古以来即为传统的珍珠产地。通常说来,珍珠之品质,以产于广西合浦的天然产海水珍珠为最佳,有“南珠”之称。

饮片大致性状为:呈不规则的鳞片状或粉末状,大小厚薄不一,有的向一面微曲。表面乳白色至黄白色,常显光彩。质脆,易碎,并可层层片状剥离。气微,味淡。

另外,《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药材加工中,有置碱水中煮去黑皮、漂净的净制步骤,而在药典中无此明确要求。

三、珍珠母的来源几种

2020版《中国药典》,珍珠母为蚌科帆蚌属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冠蚌属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或珍珠贝科珠母贝属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ker)的贝壳。去肉,洗净,干燥。

这三种贝类,前两者为淡水贝类,生活在淡水泥底稍带砂质的河湖中,其中又以三角帆蚌的产量最高,在长江流域一带广为分布。人工养殖的育珠蚌类中,三角帆蚌约占八成以上。

马氏珍珠贝,又名合浦珠母贝,所产珍珠为海水珍珠,生活于波浪较为平静的内湾、砂泥、岩礁或石砾较多的海底,水流度大、潮流畅通,最适宜生长。广东沿海分布较广,以广西合浦产量最高。

几种贝壳的特征,分述如下:

1、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又名大燕蛤蜊。

贝壳大而扁平,壳质坚硬,外形略呈三角形。左右两壳顶紧接在一起,后背缘长,并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前背缘短小,呈尖角状。

绞合齿发达,右壳有拟主齿和侧齿各2枚,左壳有2枚拟主齿和1枚大的侧齿。壳面不平滑,生长线同心环状排列,距离宽。贝壳内面平滑,珍珠层乳白色。气微腥,味淡。

2、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又名湖蚌、大江贝、鸡冠蚌等。

贝壳较厚大,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形的冠(俗称“鸡冠”)。

壳后背部有一列粗大的纵肋。铰合部不发达,左、右壳各有1枚大的后侧齿1枚细弱的前侧齿。壳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壳顶常受侵蚀而丢失表层颜色。珍珠层有光泽。

褶纹冠蚌属大个体淡水贝类成年个体比三角帆蚌的同龄个体大得多。壳长可达290mm,壳高170mm,壳宽100mm,最大个体壳长可达400mm以上。

3、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ker

贝壳呈斜四方形,壳长5090mm,宽1832mm。二壳不等,左壳比右壳稍鼓起,背缘平直,腹缘圆,壳面淡黄褐色,同心生长轮脉极细密,成片状,薄脆易脱落,末端稍翘起。

壳内面中部珍珠层厚,光泽强,边缘淡黄色。铰合线直,有一突起主齿,沿铰合线下方有一长齿片。

四、背角无齿蚌及其它

产珍珠的贝类,除了上述3种,尚有淡水贝类的背角无齿蚌与池蝶蚌、海水贝类的珠母贝等。珠母贝Pteria margaritiLinnaeus),又名珍珠贝,是广东、海南一带育珠的良种之一。

在幼时的印象中,池塘常见黑色长圆形的河蚌,但家里好像从来不吃河蚌肉,据说河蚌肉是煮不烂的,大抵厨艺不精之故,口感不佳,只是作为猪饲料。这种河蚌,即为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背角无齿蚌,俗名菜蚌、河蚌、圆蚌等,是蚌科无齿蚌属的一种。壳长达20cm,呈稍有角突的卵圆形,前端圆,后端略呈斜截形。壳薄,微膨胀,壳面平滑,生长线细,3条肋脉。无铰合齿。我国各地江河、湖沼中均有分布。

壳质薄,易破碎。壳长约为壳高的1.5倍,贝壳两侧不对称。幼体壳面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成体蚌的壳面呈黑褐色或黄褐色。壳内面珍珠层呈淡蓝色、淡紫色或橙红色,在贝壳腔内常呈灰白色并长有污点。

背角无齿蚌亦为淡水育珠蚌,但所产珍珠的质量稍次,一般只有在缺乏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地区,才将其作为育珠蚌应用。

近些年来,原产日本的池蝶蚌引种至江西获得成功。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与三角帆蚌同属帆蚌属,体型也近似,具有分泌珍珠质能力强的优势。

其中,以池蝶蚌与三角帆蚌的杂交蚌种为主,目前江西、浙江一带的养殖正在逐渐增加,所产珍珠品质优,产量大。至于其未来,能否对于本地生态环境造成多少影响,尚属未知

蚌肉不仅供食用,亦可入药。其性味甘寒,《食疗本草》谓之:“主太热,解酒毒,止渴,去眼赤。”

五、结语

按照目前的药典标准,珍珠母的来源为三角帆蚌、褶纹冠蚌与马氏珍珠贝的贝壳,而背角无齿蚌珠母贝与池蝶蚌等贝类均不能作为珍珠母药材的原料,但作为珍珠层粉的原材料应该皆为可行的。

能孕育珍珠的贝类种类繁多,其贝壳内侧大多均含有珍珠层。用砂轮磨去珍珠母的外、中层,保留内层(珍珠层),研成过200目筛的细粉,即为珍珠层粉。

珍珠层粉,为加工某些中成药如珍珠胃安丸、复方珍珠暗疮片等的主要原料。

至于壳质而言,三角帆蚌、褶纹冠蚌与池蝶蚌的壳质稍显厚、硬,而马氏珍珠贝、背角无齿蚌较为薄、脆。

为了提高有效煎出率,珍珠母应预先煅制处理,煅至酥脆为止。而且煅制后,其内侧珍珠层能达到层层片状剥离。

按《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的处方应付规定,写珍珠母、煅珍珠母均付煅珍珠母。

珍珠为双壳类动物的外套膜受刺激后分泌出真珠质,复以不断层叠而形成的颗粒。历尽磨难,又巧然天成。每一粒珍珠,都是来之不易的;每一道珠光,都是光彩夺目的。

珍珠与珠母,皆以入药。故曰,珠宝有价、健康无价;心系本草、求索永远。吾辈对于中医药的热爱,应当是永无止境的。共勉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