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亚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昵称15221501 2023-01-02 发布于湖北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施洋小学    张亚鸣    邮编:442213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关键。不少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从多个角度作了很多探索。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制约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思维习惯。认真、主动思考、自觉检查等良好习惯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马虎、不思考、不检查这些不良习惯,则会制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品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作为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重要性
    思维习惯,作为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思维方式,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还是实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目标,都离不开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而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核心之一就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的品质(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发展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得以持续,才有可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验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能够使其受用终身。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思维习惯的培养。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的类型
     从多年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小学生以下思维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启发、训练学生在探索中独立思考。例如“在1至9这九个数字之间添加运算符号或括号,使得数为1”让学生独立思考,多数学生在5分钟内就能找到3种以上的解法。这样的训练,即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又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培养观察、联想、推广、求异和非逻辑的直觉思维习惯
     观察不等于是用眼睛看一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看,它既要敏锐,还要精细。要多让学生在极其相似的题目或事物中寻找不同的地方,在极其不相似的题目或事物中寻找相同的地方。培养联想的习惯,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推广的习惯,由特殊到一般,开发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求异的习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指出:“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来学习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非逻辑的直觉思维习惯。
      3、“问”的习惯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问题起着定向作用,驱使学生积极思维。要培养问的习惯,首先是敢问。对学生的提问,哪怕是非常幼稚的,也需要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给予肯定和赞赏。其次是会问。提问的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模仿到独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在学习中留一定时间让他们独立质疑,自我展示。三是善问。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让他们在解决新问题中再提出实际问题。 
     4、审题的习惯 
     审题的实质就是动脑思考,弄清题目要求。小学生因思维习惯差,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养成审题的习惯,才能为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5、检查、验算的习惯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不愿回头检查、验算,常常出现抄错数和运算符号,题意理解错误,计算时看到的是减法脑子里想的却是加法等等错误,例如0.8×0.8=0.16,0.2+0.3=0.06,一个小学生体重0.35千克……。因此,养成检查的习惯,不仅可以发现、纠正错误,更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控力,使思维更加深刻,这对学生学好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有必要把检查、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以强调,持之以恒地养成解题时检查验算的习惯。
     6、整理错题的习惯
     学习是一个争取正确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整理错题,培养辨误的思维习惯,把以往的错误变成经验,才能为下一步追求正确提供保证。整理可以按四步法进行:一是勾画错处。二是分析错误类别及原因,是会做出错,还是不会做。会做出错的原因是题意理解出错,还是看错或写错数、运算符号,或者是计算出现错误。不会做的原因是读不懂题,还是相关知识没掌握、没记住,或者是没见过。三是整理错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自己从错题中得到的经验。四是重做错题。对于整理的错题还要定期清理、总结,逐步达到完全弄懂保证以后不会错的程度。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的方法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由于小学生自觉性不强,自控意识和能力较低,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才能达到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目的。根据良好思维习惯形成过程三阶段论(约束→适应→自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小学生的思维习惯:
     1、以情激趣,以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思考、由思考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才能在确定思维习惯养成的目标后,自觉地加以修正和约束,才能在觉得不舒服,甚至难以适应时靠自身意志的力量加以克服。
     2、严格要求学生,促进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教师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适度地要求学生。就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是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让学生通过努力实现后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鼓励。不能让学生像《伊索寓言》里看到又红又大的葡萄的那只狐狸,想吃却跳得精疲力竭都摘不到,最后只好说:“哼!这葡萄是酸的!”。
   (2)具体明确地要求学生。对养成思维习惯的要求不具体、不明确,会使学生感到空洞、抽象,就没有行动的具体准绳和衡量尺度,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达到了要求,离要求还有多大的差距,主要不足在哪里,感到无所适从。
   (3)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只是起着外因的作用,思维习惯的养成最终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做到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学生。困难时,鼓励他们;困惑时,帮助他们;成功时,赞赏他们。
   3、纠正不良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克服定势思维和直线思维习惯中不利的一面。
  (1)对学习对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盲目从众,克服定势思维习惯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计算25.36-0.91+0.09,如果问问自己“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能不能先算0.91+0.09?”就可以避免先算0.91+0.09的错误了。
   (2)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克服直线思维习惯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化肥厂生产一批化肥,原计划14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3.5吨,9天就完成了生产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吨?”有的学生想到了“工效×时间=工作量”,但在题中找不到原计划的工效,也找不到实际的工效,觉得这道题很难。其实换个角度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3.5吨,实际9天比原计划9天多生产9个3.5吨,也就是按原计划工效需要5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做好这件事情,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让我们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