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愚昧无比,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广州玉 2023-01-02 发布于广东

谈到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得不看历史书上鸦片战争时提到的一个来自乾隆时期的隐患。“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互通有无”。

其大概意思是我们大清帝国应有尽有,要什么有什么,根本就不想与你们通商。这极为狂妄的语言便出自1793年乾隆皇帝写给英国乔治国王的信件。

文章图片1

从如今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信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虽通篇976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乾隆对大清帝国的自信和自豪。

纸张里字字珠玑都是他发自内心所想,在他的理想国度里目光所及到处都是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盛景。

他狂妄自大,大清帝国的真龙天子所统领的国家定是富饶强盛、万国敬仰,英国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地方,想必就是一个无人知晓的蛮夷之地,又怎配和我大清帝国谈通商。

乾隆在康乾盛世肆意挥霍自己那狭小自大的心胸,做着天朝地大物博的美梦,殊不知正是他的傲慢害得清朝覆灭、近现代中华民族随意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

文章图片2

滞留的东方与发展的西方

世人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赞誉他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也有人批判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败家子弟。这位风评两极化的皇帝就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清高宗乾隆。

说到乾隆大家并不陌生,每年热播的清朝影视剧中他就是出场最多的一位皇帝,例如大家所熟知的“还珠格格”“延禧攻略”等。今天我们跳脱出影视剧,走进历史拨开云雾,一起来解读这位极具争议的帝王。

时光回到公元1735年的秋天,爱新觉罗·弘历在紫禁城开启了自己60年的执政生涯,而此时也正式进入了康乾盛世。

文章图片3

纵观历史长河,毫不夸张地说乾隆绝对是史上最幸运的一位皇帝,年仅10岁的弘历第一次见到康熙时就被66岁的康熙一眼看中,并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能享受这份殊荣的人自古以来也没几个。

有了前期康熙亲自调教的基础,后来再由父亲雍正长达13年的勤政爱民的努力下,等到乾隆真正接手大清帝国的时候可以说是国库充盈、国泰民安。

不比史上一些皇帝的艰苦创业,乾隆一开局就享受着自己爷爷和父亲耗尽一生打下的稳固山河,这也无异于他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比别人拥有高层次的起点。

在乾隆统治的下大清通过早期的发展,几乎把封建制度的生产力推到了巅峰状态。正是因为康乾盛世的繁华富饶,所以如今才有了无数的影视剧去描绘这一盛况。

文章图片4

当乾隆皇帝还在流连美色、沉溺于后宫时 ,此时的西方世界,却早已展开了如火如荼、震惊人类历史和推进世界文明进步的工业革命。

俗语常言“落后就要挨打!”说的就是此刻的大清帝国。

工业革命又指产业革命,人们熟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便于1760年率先在英国兴起。喷洒着浓雾,轰隆作响的蒸汽机带领着工厂的织布机在机械零件的碰撞中飞速推动人类生产迈上新台阶,也打响了西方国家由农耕手工转向机械生产的第一枪。

文章图片5

此时,重洋外的大清帝国却还在交织的机械声中大行叩拜之礼。滞留的东方与发展的西方就这样在时代命运的轨道上相遇和碰撞。

人与人相遇总是相让,国与国相遇总是相争;1733年的英国人手持飞梭、盘坐蒸汽机就此浩浩荡荡地开启了国家工业革命的列车。

而此时,海洋彼岸的乾隆却还在乾清宫的龙椅上坐着天朝繁盛的春秋大梦,他是绝对不会想到一个被自己满心鄙夷的小国居然可以把大清帝国撞得头破血流、满目疮痍。

看到这里,肯定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乾隆可以这么狂妄自大呢?他的资本又是什么?

文章图片6

提到乾隆自大的底气,在此首先要展开说一下清朝的财政问题。

清朝封建时期的商品经济繁荣的原因从表象看,功劳归结于经济作物的推广,但是实际制度上却是依靠稳定的货币制度;在清朝一直就保持着庞大的铸造钱币数量。

除了铜钱质量的把控再加之海外贸易带回的较多白银,以及运河维护良好,这些都方便了全国贸易市场的形成。

所以后来才有了乾隆的一句“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互通有无。”看懂了清朝的财政运作,也就理解乾隆对于大清帝国的底气来源。

文章图片7

相较于农耕手工时代,工业革命后的国家,最大特点便是生产力有了巨大的提高,机械配置的工厂流水线迅速取代了家庭式的手工制作,除生产速度以外接踵而来的还有堆积的货物。

此时的英国像极了一个被快速充气且临近爆炸边缘的气球,他们急需寻找一个倾销口来释放压力。而此时GDP排名第一的大清帝国,毋庸置疑的成为了英国倾销货物的头号目标。

远渡重洋的拜访

1973年,英国使者马嘎尔尼率领使团挥别故土远渡大西洋、印度洋来到了位于东方的大清帝国。

他们此次的拜访之旅不仅是为了庆贺乾隆皇帝的生辰,更重要的任务便是实地考察大清帝国的具体情况,并借机求得通商机会,以此帮助英国打开大清这个潜在庞大的市场。

文章图片8

为了展现诚意,马嘎尔尼等人为大清帝国带来了各种先进的工业革命的成果,例如蒸汽机、织布机等工业生产工具,除此之外他们还献上英国的第一艘大型战舰“君主号”的模型和毛瑟墙等当时非常先进的武器设备。

但是,面对来访的英国使臣和他们展示的贡品,乾隆和大清臣子不但没有拿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态度,反而摆出一副轻蔑傲慢的姿态。

即便后来在使团演示物品的过程中,也不乏臣子被先进的设备所震撼;但一刻的震撼始终无法改变他们固有的思维——这些都是蛊惑人心的“邪物”,所以官员们在上报乾隆时都没有据实相报。

文章图片9

这些迂腐蠢笨的大清官员不知是为了维护自己旧有的自尊,还是为了掩饰自己可笑的自大。

他们在乾隆面前班门弄斧了一波,文书上报和皇帝玩起了文字游戏,对于英国使团和“邪物”不仅不据实相报,还小心拿捏分寸地拍了乾隆一波马屁。

文章图片10

告知乾隆英国的那些劳什子物品说不上什么科学技术,不过是一些蛮夷物品,在天朝大清帝国丰饶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一位在位60年的皇帝难道还无法辨别大臣的言语吗?无论你如何努力,也不能叫醒一位装睡的人。

而此时乾隆就是那个叫不醒的装睡者,他沉浸在藩属国瞻仰统治者的蜜罐里,无法睁眼观看世界格局的变化。

“而今更笃凌云志,莫教冰鉴负初心。”乾隆在康乾盛世中引吭高谈,肆意畅想规划着大清帝国的蓝图。

文章图片11

作为世界GDP排名第一的大清帝国在当时被很多西方国家视为非常神往的神秘富饶的东方国度。也正是因为众多国家的来访进贡。

导致了大清的统治者们在一声声的“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中迷失自我逐渐走上了盲目自大的不归之路。

整个大清帝国上至乾隆,下至满朝臣子统一将西方国家划分为蛮夷国家,把他们的文明成果都视为蛮夷之物,还把这些国家的优点进行选择性屏蔽。

他们在幻想中认识其他国家,而此时其他国家却在清醒中学习超越。最后由于大清帝国的过度耳目闭塞,西方国家不仅远远甩开了我们,还用战争和血肉狠狠地鞭打我们。

文章图片12

有了乾隆的傲慢之态作为基础,才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马嘎尔尼等人兴致勃勃地为他介绍机械工具,而与此相对的乾隆却表现得兴致平平。

哪怕最后马嘎尔尼已经累到汗流浃背,也没能引起乾隆的瞩目,在他心目中始终认为蒸汽机等物品不过是蛮夷的雕虫小技,毫无用处。

如此自大傲慢的乾隆,他向马噶尔尼等人展示了大清帝国的众多奇珍异宝,英国使团赞叹着迷的目光,无疑加剧了乾隆的傲慢。

他也由此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蛮夷之地产出的物品怎么能和天朝的奇珍异宝相提并论。为了彰显自己的皇帝威严他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封书信,命英国外交官马嘎尔尼转交给英国国王乔治三世。

文章图片13

马嘎尔尼

“我以此兴,定以此亡。”骄傲对于国家来说是自信心、归属感,奇珍异宝、物产丰饶是一个强盛国家的最大底气。

本来这些都应该是乾隆和大清帝国为之自豪的物品,但也正是这些为日后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危害后世的信件

英国使团虽然在大清帝国和乾隆面前受到了冷待,但是对于乾隆显摆展示的众多珍宝早已侵占了他们的眼球和大脑,金钱利益驱使着他们对大清帝国种下了窥窃之心。

两国的通商任务虽然被乾隆拒绝搁置无法实现,但此次东方之旅让他们进一步确定了大清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好地方。

文章图片14

在英国使者的单方面热情交流结束后,乾隆不仅没有认真听取他们的介绍,也没有仔细观看使团带来的工业革命产物,甚至还打心底里鄙夷看不起这些西方蛮夷。

不过,虽然心里是这样想的,但面上的行动可不能落下。为了维护自己威严的天朝皇帝形象,他亲笔书写976字的回信以示恩赐回礼。

不久后,马嘎尔尼带着乾隆的亲笔书信返回英国,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封信能带回令人喜悦的消息,不曾想一打开信件居然是如此令人气愤。

信件起笔,乾隆就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他在开头言到:朕批阅表文,词意肫肯,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文章图片15

乾隆完全无视英国的真正来意是为了通商贸易交流,而并非为拜见他。他开口就说你们态度诚恳,我知道你们国王有一颗恭顺的心,为此我表示很欣慰。

除了开篇这样的语言,他还在信中明确地拒绝了两国的通商请求。继而信件中的大篇幅都是乾隆傲慢的显摆。

他说英国地方偏远自己不要求他们进贡只要心诚就好,这次拜见他很满意,还准备赏赐天朝的瓷器、丝绸等物。

但让英国暴跳如雷的是最后一句:“大清儒学乃先进思想的精髓,你们根本学不会,教你们都是糟蹋。”

文章图片16

狂妄自大的语言,轻蔑的态度彻底激怒了英国人,国内越来越多人提议放弃和平通商的方法,直接使用武力来教训一下清朝。

大清帝国连皇帝都如此傲慢无知,那他们就算有再多的珍宝也无法守护好,所以在1874年英国利用鸦片率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就此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

人只要走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乾隆可能到死都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封书信居然有如此大的“功劳”。

而他的后世也吃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苦果。这封令人羞愧的书信如今依然还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留与世人警醒。

文章图片17

存古开新

不知乾隆如果泉下有知,是否会后悔自己当时的行为和决定。

不过,此事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长廊中,无论他是否有悔过之意,中国人民都已经付出了长达百年的沉重代价。

这是沉重的一课,它包含着无数先辈们的血泪,但正是因为沉重所以我们必须翻过它,才能获得新生。

文章图片18

花无百日红,人和国家的发展都是要经历许多磨炼,最后才能在千难万磨中站稳脚跟。

一时的跌倒,一时的犯错对于千年人类文明来说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错误。在面对民族屈辱历史时我们要做的是不逃避、不避讳,大胆谈论、认真反思。

真正做到通过正确解读历史以达到以史为镜,端正其身的终极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