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饥饿的盛世、虚弱的大清,英国使团眼中的所谓“康乾盛世”

 历史与健康 2022-04-03

小地球,大历史,纯原创,轻阅读,每日更。有态度的历史记录和发掘者。

地球纪元公元1793年,马戛尔尼勋爵率领一个庞大的外交使团,以给乾隆皇帝贺八十大寿之名,出使大清

距今229年,华盛顿连任美利坚合众国第二任总统,24年后,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

“崇拜中国的集体氛围”

由《马可波罗游记》和各种遥远的传说带来的影响,那个时代的欧洲有许多中国迷,极其向往和崇拜中国。很多欧洲学者们认为要向中国学习,要与中国接轨。而中国,就是那个欧洲人眼里遍地黄金文明高雅的东方大帝国。而当时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在向全世界扩张的脚步下,必然会遇到大清这个庞然大物。

“建交?还是朝贡?”

马戛尔尼使团此行名为向乾隆皇帝贺寿,其实真正的意图是打算通过和清政府直接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并打通全面的通商关系。英国使团提出的核心目的就四点:

双方互派全权大使驻对方首都,即英国派大使常驻北京,清政府派大使常驻伦敦,双方建立正式大使级外交关系;

准许英国在浙江舟山和天津进行商业贸易,并仿效澳门,在舟山附近指定一个小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和存放货物;

允许驻澳门的英国商人居住广州;

英国商品在中国内河河道运送时,尽量减免税款,并希望中国有固定、公开的海关收税标准;

而当时的大清,还没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苏醒,从皇帝到大臣,压根没有一丝现代国际社会平等外交的概念,他们眼中的外交,只有“朝贡”这一种方式,乾隆皇帝也理所应当然的认为英吉利使团是仰慕我天朝上国,来“具表纳贡”。

英国速写师笔下的中国

因此可笑而令英国人颇为不满的一幕出现了。英国人从天津港一上岸,英国使团队伍就被前来迎接的大清官员自作主张的插上了几面彩旗,上面用中文写着“英吉利贡使”。当时在全世界所向披靡、无人敢不尊重的大英帝国的贵族外交使节们估计十分郁闷,看似被隆重迎接,却莫名其妙不由分说的矮人一头,明明是来建交通商谈判的,却被打扮的五颜六色成了来上贡的。

“丰厚的礼物,无知的国度”

英国人为这次来访寄予了厚望,因此为乾隆皇帝准备的丰厚的礼物,这些礼物主要是向大清介绍英国先进的科技,也希望由此能让大清对于和英国的通商贸易保持兴趣。这些礼物包括装备了110门火炮的英国“君主号”战舰的模型,蒸气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等当时最先进的工业设备,还有榴弹炮、迫机炮、手枪、地球仪、太阳系天体运行仪等结合了天文地理和机械工艺的精密设备。

说实话这份礼物在作者我看来,简直就是在赤裸裸的炫耀国力,它包含当时整个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认知、工业、机械工艺制造水平,足以让每一个落后的国家为之神往,看清差距,并产生深深颤栗之感。而当时的乾隆皇帝和清政府的态度呢,则淡淡的表示,这都是些“奇技淫巧”,我天朝上国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念在你们朝贡的诚心,这点儿东西我们收下了,然后就没有任何后文了,并且不是假装没有后文了,是真的没有后文了!

现今世界,凡是最尖端的设备、最先进的战机,都会装备自毁程序,一旦落入敌方之手,即会启动自毁,以防先进技术落入他手。而愚昧的大清王朝和乾隆皇帝,别人将先进的东西送到你手中,你居然连研究一下的心态都没有。这真的印证了一句话:只要你足够无知,别人炫耀都炫不到你头上,因为你根本看不懂。

“尴尬的会见,无功而返的外交”

乾隆时期,清政府对当时欧洲各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进步茫然不知,对于文明国家平等尊重的外交关系也毫无概念,还一味的称马戛尔尼勋爵为“贡使”,要求在会面中对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而英国作为当时事实上的世界第一强国,其使节向中国这一传统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双方谈判几近破裂,但最终仍然达成了协议,马戛尔尼使团终于在热河行宫,即承德,受到了乾隆皇帝的接见。

至于面见乾隆皇帝时到底有没有行三跪九叩之礼,双方史书各有不同记载,英国人记载马戛尔尼只是对乾隆行了单膝跪地礼,而和珅的奏折中则记述马戛尔尼对乾隆行了三跪九叩之礼。很多外交之争最后必有妥协,至于谁说的是真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这次外交会见的结果,可以说英国使团完全无功而返,他们以贺寿之名前来出访,最后居然真的就是给乾隆皇帝贺了个寿,他们所希望达成的外交目标清政府一样也没有答应。

值得一提的一个人物是此次外交使团副使,乔治·斯当东的儿子,托马斯·斯当东。时年13岁,聪明伶俐,随父亲出访期间便学会了些中文,很得乾隆皇帝喜爱,面见乾隆皇帝时,乾隆皇帝曾将身上所系的黄色荷包解下送与这个小孩。这个小孩,在此行中深刻的见识了大清的虚弱,在几十年后,英国议会的辩论中极力主张对中国动武,这个深受乾隆皇帝喜爱的小孩托马斯斯当东,后来成为了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重要支持和推动者。

乾隆接见小斯当东

人类野兽的本性从未改变,弱小就是原罪,当你的昏聩与虚弱被人看在眼里,连一个小孩都会生出亡你之心。

“收获满满的归途,彻底看清了巨人的虚弱”

在外交和商贸进展上毫无建树的英国“朝贡贺寿团”,贺完了寿,在清政府的要求下只好踏上归途,然而这趟归途,却收获满满。

英使团归国路线选择了从陆路,由北京至广州,然后由海路归国。这趟路线等同于纵穿了整个中国腹地。英国的外交使团,本就不是单纯为外交而来,同时也为了进行详尽的考察。

在北京至广州的这段路途中,英国使团对沿途中国的经济情况、地理、人文、风物、军事力量、官僚系统等信息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当时还没有发明相机,但英国使团随团带了专业的速写画师,对此行的各种重要的场景、沿途风物进行了详尽的绘画与记录,整个大清的国家安全,可以说完全透明的暴露在了英国使团的眼中。

英国使团归途中,满目皆是饥饿、麻木、愚昧的在满清统治下如奴才般的民众。同时还有纸醉金迷的朝廷、沿途负责接待的腐败落后的官僚,落后废弛的军备。这一切,全部都被英国使团以详尽的文字和图画记录了下来,并整理成专业严谨的资料和书籍供英国的学术机构和政府决策者们参考。马戛尔尼更是评价:“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而他胜过别的船的地方,只在他的体积和外表”。

自此,盛行欧洲百年的中国富庶强盛的理论彻底被改变,中国,这个无比虚弱的巨人,和这个饿殍遍野的“康乾盛世”被英国人彻底看穿。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促使英国政府决议武力攻击中国这个东方巨人的,便是这次几十年前的访问,英国人清楚的明白中国这个暮气沉沉的大帝国的不堪一击。

多年的殖民统治经验让英国人早已了解,科技与武力的代差可以带来怎样的“降维打击”,就如同当年西班牙的殖民者皮萨罗带领一百五十人的骑兵部队,消灭了印加帝国一样,古老的大帝国在先进的科技面前就是一个一戳就倒的巨人。

马戛尔尼当年没有达成的外交和通商目标,在几十年后的鸦片战争中,全部达成,附带还有更多的赔款和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由此开始。可以说,这份屈辱,从当年马戛尔尼访华时,就已经注定。

小地球,大历史,纯原创,轻阅读,每日更。

地球大历史,有态度的历史记录和发掘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