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元整体教学不仅仅是赶时髦 | 争鸣

 顺其自然h 2023-01-0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2011年的上一轮课改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开始走向综合。许多音乐课失去了以音乐为本的基本原则,成为四不像的大杂烩。而在本轮新课标尚未出台时,音乐教学已然刮起一阵以单元整体设计为主流的新风向,似乎一课一设计已经快要被时代的车轮所淘汰。

单元整体教学并不是我国新创,而是建立在“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上,其心理学基础是1912年始创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即完形主义)。单元是自为一体或自成系统的组合体,具体到学科教学中,就是教科书所呈现或者教师重新组织的教学单位。

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是建立在何种课程理念上的呢?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是新课标的三大理念,适用于每一种教学设计。单元整体设计必然有一个更具体的理念,我认为应该是“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从“理解多元文化”到“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是对音乐本位的回归。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包含音乐审美、音乐实践、音乐创造等理念,而不同单元、同一单元中的具体内容,无一不体现出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但就中小学目前使用的音乐教材来看,有的是按单元编撰的,有的则是按课时编撰的。少数老师为了跟上单元整体教学的先遣队,自己尝试整合教材,非常值得鼓励,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教学目标谨防空洞泛化。比如所有的目标都按照培养音乐基本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来制定,没有具体到该单元以及每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知识点及技能要求标准不清晰。

二、教学内容谨防简单堆砌。人类音乐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皓若星辰,在进行单元内容整合时,如何取舍,考验着教师的音乐修为及全面素养。是按题材分类、还是按体裁分类?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情感类型?都大有讲究,并不是简单地将同类型作品整合到一起。

三、教学过程谨防走马观花。如果单元内容过于庞杂,分配到每课时的学习内容过多,难免会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并不能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还不如一节课一个内容学得扎实。

可见,单元整体教学一定是内容先于设计,没有科学合理的内容整合,就不可能有精准恰当的教学设计。

如何整合教材组成单元,我有三个小建议:

一、以小见大。单元课题不要贪大求全,像诸如“影视音乐”“非洲音乐”等,都会因为题目太大而产生选择困难症,教师自己都无法确定选什么样的作品更合适。而如果是“中国四大名著影视音乐”,一单元四节课,分别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电视剧配乐(包括主题歌、插曲),选择起来就容易得多。

二、浅入深出。一个单元内的三至四课时,应该呈阶梯式递进,简易作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中等难度作品加强学生艺术表现力,高难度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拓宽审美视野。

三、与知识技能同步。笔者在《理想中的新课标音乐教材》一文中,特别强调了教材的编写应体现音乐学习的顺序性,同理,单元整体教学无论是在内容整合还是教学设计上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把单元教学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纵览我在30余年教学过程中接触过的教材,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著的高中《音乐鉴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教材。尤其是第二单元“音乐的美”和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紧紧抓住了音乐是情感艺术及音乐具有时代性这两大特征。比如讲到优美,教材选用了《牧歌》《夜曲》《月光奏鸣曲》《彩云追月》四首作品,远近都有,中外兼顾,非常具有典型性。而“音乐与时代”这一单元,6个课时,因为选材精准,基本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外音乐史,像《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管弦乐选段,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

我认为目前阶段,对基层一线音乐教师而言,整合教材内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还存在相当难度。即使少数老师做到了,但学生并不能人手一册,缺少文本,学习效果必然不尽人意。如果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还是需要专家编写专门的教材,只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才能引渠灌溉、浇培花木。

【争鸣】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