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川掌故| “鹤立鸡群”的民间艺术——二郎高跷

 昵称xklrtVz5 2023-01-03 发布于重庆


图片

高跷,又名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进行的表演。由于表演人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或站在高处观看,也有人称之为“高瞧戏”。高跷历史悠久的合川区二郎镇,被命名为重庆首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二郎高跷起源于清代,传承于二郎镇六合村

二郎高跷起源于清代,传承于二郎镇六合村,表演者站在木制的两根跷棍上,用棉布将双脚与跷棍紧紧绑住,边行走边表演各种动作。表演者可扮作各类戏剧人物作简单的剧情表演,也可化装成小丑作滑稽表演,艺高者甚至可以做出翻身、转体、抛接等高难度的花色舞蹈踩踏动作,既惊险又极具观赏性。表演有双跷、单跷与文跷、武跷之分。文跷重扮相与扮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

高跷的表演形式十分灵活,一次表演少则可以是几人,多则数十人。舞者手上可以拿手绢、扇子、花等道具,左右翻动随意变化,可以自行设计穿花、前后穿插等,配乐可以加上锣、鼓等民间乐器。近年来表演的曲目逐渐换成贴近生活的歌曲,服饰也自行搭配,没有过多要求。

对于高跷表演,二郎群众总是百看不厌

图片

高跷表演一般不超过5分钟,遇上游行则需半小时左右,在二郎当地受到百姓的热烈喜爱。每逢集市表演,居民们早早就把场地围个水泄不通。一阵热闹的锣鼓声后,只见踩着高跷、脸上画得红通通的表演者身着鲜艳服饰,一步一步款款而来。他们或转圈,或排成各式队列,做出不同手势亮相,让人百看不厌。

表演用的高跷一般都不会太高,最长65公分,最短50公分。学高跷并不难,只要掌握好重心,把握住平衡就行。初学时,将脚用布条绑在跷棍上固定好,便可起身行走。挪步时,只需像正常走路一样挺直腰背稳步前迈,双手自然摆动即可,切记紧张僵硬,东摇西晃,或膝盖弯曲,否则就会摔倒。

据史书记载,高跷起源于原始氏族捕鱼的图腾,人们曾经想踩得高点,方便走进海水中捕鱼。才有了踩高跷的最初形式。有意思的是,现在广西的京族渔民,仍然用这种方式捕鱼,本是一项生活技能,如今却成为人们庆祝节日、表现美好风貌的活动。

在大型文艺活动中,二郎高跷永远“鹤立鸡群”

图片

如今的二郎高跷传承人苟祖扬1950年开始学艺,2007年组建了二郎民俗高跷狮舞秧歌队,以踩高跷为主,兼有舞狮、秧歌、莲箫、学生腰鼓等5个项目。他说,自己年仅7岁时见高跷踩着好玩,找到曾经的传人罗海元学习。18岁那年苟祖扬当了名村小老师,但一直没丢下高跷表演,只要有人邀约,不论逢年过节还是红白喜事,哪怕要走上十多里山路,他也十分乐意为乡亲们带去一段演出。

苟祖扬现已70多岁,六合村还有50多人会踩高跷,全镇则有上百人,年纪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12岁。组建高跷队以来,已教了五批弟子,有200多人,遍及川渝地区乃至全国。

新合川报·今日合川网;编辑 罗孝琴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