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阳喀左秧歌

 新用户5188qQWy 2021-05-20

2016年2月20日、21日,应曲利明、卢英的邀请,在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秧歌汇演期间于老爷庙镇平房子村、东哨镇大马架子村拍下部分照片。在我看来这些照片显属稚嫩,权当是成长的记录。现予分享,敬请指正!

        特别感谢曲利明、卢英!

    获取更多信息,敬请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东北秧歌分为地秧歌和高跷秧歌,地秧歌就是普通秧歌,高跷秧歌也称踩高跷。每年正月,在中国北方,踩高跷、斗秧歌、拜大年成为习俗延续至今。

朝阳喀左的秧歌在关外的辽西久负盛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正月里,当地农民都会自发组成秧歌队,走村串巷进行高跷秧歌表演。历经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喀左高跷秧歌逐步形成了“美、俏、哏、逗”等艺术特点,颇具古风。每年元宵节前后,喀左县城都要进行传统的秧歌汇演。他们中有老有少,穿上行头,化上浓妆,舞姿粗狂优美,乡土气息浓厚,极大地增添了节喜庆的氛围,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观赏。

喀左秧歌豪放、欢快、喜庆、热烈,风格独特,种类繁多,参与人数众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兼容性、区域性色彩,是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近年来,受多元文化和现代传媒的影响,喀左秧歌虽然还保留和传承着古朴、原汁原味的特点,却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一些变化,更加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背阁,即在成年人的肩背上,根据力学原理,运用铁支架、人物、道具,通过绑扎、伪装、美化造型而塑造出来的一组组艺术情节。背阁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上层表演者称为上装”(也叫阁婴),由3岁到8岁的男女儿童扮演;下层表演者称为下装,在整个表演中起基座作用,由身着武生服饰、熟练掌握各种表演技巧的青壮年扮演;中间部分称为中节,是由捆在青壮年背上的一套铁制背架和用于固定上面儿童的支架组成。他们加在一起有4米高,按照孩子们不同的扮相,上下一起踩着锣鼓点边走边舞,玄妙、奇巧,令人惊叹不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