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海城高跷到王城

 微卫星空间 2022-04-29 发布于河南
        海城高跷秧歌是今年王城公园新春游园会上最热闹的节目,每天六场的表演,观众叫好声不绝于耳。海城高跷秧歌有3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东北民间艺术的一枝独秀,是一种融中原文化与东北文化为一炉,舞蹈、杂技、音乐、小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演员们在台前翻滚腾跃、轻歌曼舞,看似轻盈,实则是费了大力气的。据介绍,在海城,男女老少都能踩上高跷走几步,田间地头甚至超市里都能看到踩着高跷练功的人,每年农历正月、二月,扭秧歌、踩高跷是海城人的重要民俗。后来,海城高跷秧歌经过不断的改良,创造出许多新的表演风格和演出形式,表演队伍不断壮大,逢年过节,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海城高跷秧歌的精彩演出。这次来王城公园的高跷演员共有24名,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16岁,他们所踩的高跷,最高的有1米多。
 
【原创】海城高跷到王城

【原创】海城高跷到王城

【原创】海城高跷到王城

【原创】海城高跷到王城

【原创】海城高跷到王城

【原创】海城高跷到王城

【原创】海城高跷到王城

附录:海城高跷赋(文/花-影
        观海城以高跷兮,融雅俗其一体;叹民间之艺术兮,贯古今而传奇。祈福迎神,揉来一捧乡土;求天祭祀,踏引几番凤池。历经百年,韵味愈发浓郁;独树一帜,风情滋长颠痴。非遗保护,大众熟知。东方芭蕾,舞尽红裙绿袄之豪放;中华瑰宝,传承黑水白山以执迷。
       嘈嘈锣鼓响,促促马鞭扬。可踩高跷二三尺,如行平地一丈长。彩扇摇开,万里流云扫;古装扮上,两足绝艺忙。看那王婆,戏嬉烟袋应声笑;来了文丑,竖立辫儿纵意昂。孔雀开屏,细挽轻歌而曼舞;迎春飞燕,叠成巧技以留芳。大场气势恢宏,如行云流水;小场情怀细腻,若细雨柔肠。身形交替扭,脚步稳平浪。俏中观动静;逗里品鼓相。
       笑这诙谐,演绎人间百态;寻其质朴,勾描世上千张。一轻一重;一柔一刚。不庸不俗;不急不狂。欲把春风踏醒,且将腊雪封藏。赊取民风裁几缕,添来年味入八荒。
       正是:
       辽南一脉卧游龙,八字排开起鼓风。
       雅俗人生天地阔,焉能论尔不英雄。

——原文发表于2019.2.22.微卫星新浪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