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让产品力赢在起跑线

 乔诺咨询 2023-01-03 发布于上海
来源/ 乔诺咨询
撰文/ Florla


据调査,超过六成CEO对产品研发的表现感到失望然而,很多公司把产品研发中的困难当作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其典型的核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产品多,爆品少:产品sku多,但爆品占比不足10%,产品成功只能靠运气,找不到规律;

  • 同质化竞争,打乱仗:向上,攻不进高端市场,向下,与友商拉不开差距;

  • 各自为战,组织难协同:内部不协同,只有老板为产品商业成功负责,各部门KPI都很好,但经营结果不佳。

事实上,这也是IBM曾遇到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IBM引入了IPD,让其起死回生。

之后,华为又在IBM的帮助下,系统构建了IPD流程,在之后的二十多年实现了高速增长,奠定了从百亿公司迈向千亿公司的基础。

完整的IPD流程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庞大的体系。今天,我们主要聊聊IPD的5大核心理念:产品开发作为投资管理、市场+技术双轮驱动、结构化流程支撑运作、并行工程、跨部门团队协同。

01

产品开发作为投资管理


人们习惯于将产品开发看作是一项技术开发活动,主要是研发部或开发部的工作职责。

而IPD的出发点,是视产品开发为一项投资行为,这是IPD体系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和理念。

任正非先生曾指出:IPD的本质是从机会到商业变现。

而往往产品从前期研发到商业变现是最难的。

什么是投资?

投资是一种不确定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在短期内没有收益,要经过中长期的投入才能看到效果。

所以,产品开发就变成了财务中的一项成本,一项费用。在这个开发过程中,必然会有一系列的投资决策。

好的产品投资决策管理,能做到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早发现问题,节约投资。找到更大机会,加大投入。更合理调配资源,花更少的成本,做更多创造客户价值的事情。

否则企业研发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 开发的进度、质量、成本不可视,不可控,不可预测。比如,研发项目超出估算周期,平均交付时间逾期;
  • 质量不稳定,频繁的售后服务冲击了研发节奏,蚕食利润;
  • 广种薄收:N个概念只有一个成功,资源流失浪费严重,新产品市场成功率低、无法全面商业化;
  • 只能靠人英雄式开发,成功偶然,难以复制,发展受到制约……

因此,产品投资决策评审作为IPD重量级团队IPMT管理产品投资的重要手段,站在公司业务战略层面,对决定投入具有很大意义。

IPMT始终站在“投资商”的角度,来进行决策当下阶段的产品开发,是通过、终止、还是重新评估。

企业研发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最宝贵的,只有研发资源利用最大化,才能发挥出企业的最大研发效率。

企业可以采用721原则,衡量投资新产品项目的合理性:
1、聚焦项目70%,这些项目是公司现金流、利润、市场份额以及品牌的主要承担者;
2、突破项目20%,未来市场潜力大,有希望成为公司明星产品的项目;

3、尝试项目10%, 一些潜力项目,目前竞争不激烈,短期内不会产生利润,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有重要的影响。

对多产品开发进行布局,合理地进行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平衡,以达到产品开发投资行为的均衡性和利益最大化。


02

市场 + 技术双轮驱动


IPD体系倡导前端应用型产品的创新,以市场及客户需求驱动,后端平台架构以技术创新驱动,二者缺一不可。

产品路标规划要以客户需求为主要的输入,以市场为导向,这是原动力和火车头。

技术创新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低的成本,但也必须通过现有基础业务,去满足客户需求来体现其价值。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如果片面强调市场驱动,带来的结果就是定制化产品太多,研发团队疲于奔命,质量也做不好。

反之,技术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像宗教一样崇拜,忽视了基于客户需求的市场导向,恰恰是企业最大的战略风险。

特别是2B类企业,产品与技术的复杂性高,技术的先进性与稳定性,往往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部四轮驱动的汽车,前轮就是市场驱动,后轮就是研发驱动。

华为在产品研发的策略是“支起两只耳朵,瞪起一双眼睛”:
  • 一只耳朵倾听客户需求,技术更需懂市场;
  • 一只耳朵倾听行业技术趋势,创新更需有效性;
  • 一双眼睛是指盯紧竞争对手,领先半步。

 策略1:上前线倾听客户需求,技术更需懂市场 

技术的“高大上”必须经过市场的“蹂躏与摧残”。

华为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派遣研发技术人员进入市场营销体系,号称“百万儿女上前线”。

同时,华为内部文化非常提倡跨部门的频繁交流,尤其是研发部与市场部的交流。比如,任正非先生就多次要求,研发部要学习市场部人员的“喜群居,吃杂食”作风,出差住同一宾馆,出门同吃大排档,没事多打电话。

华为从早期市场营销人员数量超过技术人员,到中后期的研发人员超过市场营销人员,在把控前轮“市场驱动”与后轮“技术驱动”的大小比例上、快慢切换上,表现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策略2:切准行业技术趋势,创新紧贴实效性 

通信行业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其技术创新路径有两类:一类基于客户应用需求的小创新,另一类是基于核心技术突破的大创新。

前者投资小、周期短,对研发体系要求低;后者则投资大,周期长,对研发体系的规模要求高。

华为的成长,演绎了从以前者为重,到以后者为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华为始终将技术创新的有效性放在首位,拒绝虚荣性的“叶公好龙”创新。

华为在处理技术创新的“大方向”与“小突破”的矛盾上,既高屋建瓴地顺应了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又紧贴了市场需求与客户应用的地气,辩证统一地将技术创新火候,聚焦到营销策略的关键点上。

 策略3:紧盯竞争对手,领先半步控比例 

超越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是华为成长的路径标志。但领先一步可能成为先烈,领先半步才能成为先驱。

技术可以储备,可以领先市场1年、5年,甚至10年。但产品的表现力上,要控制比例,只领先对手半步。

一方面,过于领先的技术,可能不适应市场现状,无法在商业上得到变现。

另一方面,当你领先太早,加大市场宣传和开发力度,逐步赢得消费者认可时,竞争对手可以快速跟进,后发制人,反而可能成为市场的最后赢家。

举个例子,在上个世纪末,郭士纳接任IBM总裁后,实施的就是这一竞争策略。苹果的个人电脑推出市场4年后,IBM突然发力,在苹果已经大量影响客户的使用习惯后,采用比苹果“更接地气”的、客户接受度更高的个人电脑系很快就在市场份额与影响力上反超了苹果。

当然,这一策略的运用需要多种前提,包括:
  • 世界级的宏观行业视野,能客观准确评估技术先进度,与市场接受度的空间差距;
  • 在研发体系上早投入、持续投入,孕育足够的能弯道超车的潜在技术动能;
  • 把控好超越竞争对手的切入时机(市场机会窗),始终领先竞争对手半步。

03

结构化流程支撑运作

什么是结构化的流程?

简单理解,就是产品开发过程中,在什么时间,由什么样的角色,做哪些事情,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这样就避免了产品开发过程的随机性。不同的项目,依据的流程都是一样的,项目成功了经验可以复制,失败了可以知道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只要做相应的改进提升就可以。

因此,结构化流程对于IPD非常重要,可以说正是因为IPD的流程是结构化的,使得后面对它进行分解、裁剪等都变得比较容易,从而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

IPD结构化流程框架主要包括三个: 

一是市场管理流程,就是要选择正确的市场机会和把握产品投资机会,即“做正确的事”。

二是IPD流程,就是把选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正确地开发出来,使得产品开发的过程规范、高效、产品质量有保障,即“正确地做事”;

这个流程分为5个阶段: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发布阶段。

三是需求管理流程,把客户需求管好,聚焦需求确认、跟踪落实与实现,以保证开发出来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准确满足客户需求的。 

这三个关键要素只有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一个有序的流程体系,才能达到管理有序、投资有效、开发高效、商业成功的目的。

IPD对流程实施分层分级管理,越是上层的流程,越简单,越往下,越复杂,越具体。

结构化流程使得各子项目各部门,既可以在高层次保持协同一致,又可以在低层次按场景实施裁剪。


04

并行工程


在项目开发或产品开发过程中,出现了重大技术问题,或者卡在某个功能上,迟迟不能突破,导致整个项目交付延期。

这种情况,怎么办?

并行工程,通过减少项目结构之间、系统之间的强关联,然后打时间差,通过共享器件、共享技术,减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风险。

并行工程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其特点在于重视用户的诉求,全面考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集成管理和控制。

它主要有3个特点:

 一、全方位考虑产品生命周期 

在并行工程项目中,集成产品开发团队全方位考虑,并处理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方面,实现职责和权利共享。

制造部门成员和其他功能成员,不会等到产品开发完成才参与进来,而是一直和产品设计师紧密配合,完成产品开发和过程处理,最终使产品具有更好的可生产性及更低的成本。

 二、并行交叉有序 

并行工程作为一种方法,旨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就能综合评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因素,做出正确决策。

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工程设计、生产技术准备、采购、生产等各种活动并行交叉进行。

并行工程强调各种活动并行交叉,并不是也不可能违反产品开发过程中,必要的逻辑顺序和规律,不能取消或超越任何一个必经的阶段,而是充分考虑整个产品的各个子模块,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尽量并行交叉进行。

 三、尽早开始工作 

正因为强调各活动之间的并行交叉和节省时间,并行工程往往要求员工学会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就开始工作。

05

跨部门团队协同


我们在组织内部常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形成部门墙,还有一个错误是 “屁股指挥脑袋”。

这两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不能调整局部利益和整体的利益,这也是协同之间最大的难题。

如何避免发生这一现象,实现跨部门高效协同?

IPD流程通过多个跨部门重量级团队来打破部门墙,促进端到端的高效运作:
  • IRB(投资评审委员会),负责新业务的投资决策及业务组合管理;
  • IPMT(集成组合管理团队),负责新产品立项的决策及产品组合管理;
  • RMT(需求管理团队),负责需求管理;
  • PDT(产品开发团队),负责新产品开发及产品管理;
  • LM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团队),负责产品生命周期维护和定制开发;
  • TDT(技术开发团队),负责平台/技术开发。

不难看出,基于IPD流程的产品开发,是一件“集团军”作战的事情。

而人才梯队解决了有无适配IPD体系运作的人,激励机制则是解决各类人才愿不愿意干,是否齐心协力,力出一孔的问题。

对此,华为经过多年的探索,对于非经济利益的分配,如任职资格、干部晋升、学习机会等,采用的是事后的,自上而下的评价分配制,对于经济利益的分配,采用了事前的,经营单元自主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获取分享制。

没有合适的人才与有效的激励,任何设计良好的管理体系,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总体而言,IPD的5大核心理念,相当于IPD“圣经”或“宪法”。

起到什么作用?

一、统一语言,组织内部文化共识,IPD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商业成功为目标;

二、给出专业的指导方向,做正确的事(产品战略与产品路标),正确地做事(产品开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