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名故事”要流传 “地名历史”要传承——看“南京市地名调整表”有感

 大春观察 2023-01-04 发布于江苏

“地名故事”要流传

“地名历史”要传承


作者孙连生

城市是由五花八门的街区所组成;
城市的地图是由万紫千红的各类要素汇集而成型。
遍布在南京市市区各个方向各个角落的地名对南京市市区的地图而言,更可谓如影随形,不可分割。
星罗棋布般的城市里的地名,不仅具有表示地理之名称与位置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能反映其所在位置历史的变迁。
而城市里一些区、街、巷地名的更名更是凸显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近日在家中整理资料时,无意中找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南京市有关部门专门向全市各基层单位下发的“南京市新旧街巷名称对照表”。
从这本只有六页纸的小册子里,就可以充分感受领略到那个年代的政治气息和历史背景——
南京市城区原本带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区名被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区名所替代。
南京市城区原本有着世代相传故事的街巷被粘了上红色革命的标签......
历史被颠覆
文化被扭曲
南京市市区的区、街、巷名称也受到了一次彻底的、革命的“战斗洗礼”!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随着“保护历史遗迹、弘扬民族文化”政策的不断落实,南京市市区的区、街、巷再一次“平反”、“昭雪”,还了“历史本来面目”。
老城南的乌衣巷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

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
彰显南京特色的路名
虽然经过风淋过雨,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城不以人事更迭变节,不以风云变幻改颜——

山山水水间仍然显现出龙盘虎踞;

街街巷巷里仍然吟颂着十里秦淮。
如今,经过保护、挖掘,南京市市区的地名正在朝着历史与现代并进的趋势同留。
修旧如旧的小西湖片区
难能可贵的是:南京市市区的街巷建设已呈现出“老街区修旧如旧、新小区竞相争艳”的可喜局面。
在街巷的名称上,不仅保留了一些老的有历史意义的,还拓展出一些有特色有个性有内涵有文化的新名称。
更为有趣的是:在我们南京市市区的地名中,还能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百家姓”对上了号——
邻近新街口的王府大街
六合区的赵家庄;鼓楼区的钱塘路;浦口区的孙家洼;秦淮区的李府巷;栖霞区的周家山;浦口区的吴家巷;建邺区的郑家庄;秦淮区的王府巷;六合区的冯家沟;秦淮区的陈家牌坊;栖霞区的诸庄;玄武区的卫岗;栖霞区的蒋王庙;建邺区的沈家庄;建邺区的韩家苑;白下区的杨公井......
著名学者朱自清先生说过,“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随着新的居民小区的开发,南京市市区大量的老地名从人们的身边逐渐消失了。水佐岗、归云堂、娃娃桥、柏果树、堂子街等数十个具有历史渊源的地名也遭到了更改或废弃。 
尽管老地名的保护工作数十年来一直在着手落实,但有些地方“地名虽然恢复,原貌已面目全非”。......

地名故事要流传  

地名历史要传承
一个老地名就是一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它更代表着这个地方的历史。

但愿先人留给我们的六朝古都的文化历史积淀与底蕴,在我们这代人手中能够学习、继承、发扬、光大! 

——孙连生壬寅年长至节后修改于“难得清闲斋”

作者简介:

孙连生,业余书画、古玩艺术爱好者。曾经是“老三届”中的一员;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中的普通一兵;曾经是南京市燃气行业的一位老同志;曾经是南京市城建集团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探索者、实践者。在文学写作上,曾受教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包忠文教授;在书画艺术上,曾受教于书画艺术家田原(饭牛)先生。退休之前,闲暇之余喜欢收藏、写写画画;退休之后,在收藏、写写画画之余,为一些老中青书画家写一写书画印方面的鉴赏评论文章。在书画艺术方面,侧重于在游艺中“寻兴”。在撰写书画印鉴赏评论文章方面,有志于:“用文字留住历史、让历史记于平凡。目前,担任江苏省大众书画院党支部书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