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428 未来可欺

 了用民 2023-01-04 发布于陕西

图片

NO.428

公元859年,宣宗李忱去世,依照之前的惯例,唐朝朝廷派出使节通知各藩属国,让他们前来吊唁。

当使者来到南诏国都羊苴(jū)咩(miē)城(今云南大理)的时候,恰逢南诏前国王丰祐也刚刚去世,继任国王世隆(我国史书上为了避讳,一般称其为酋龙)这年才16岁,年少气盛,看到使者带来的诏书上写的竟然还是他父亲的名字,当即把眼睛一瞪,把桌子一掀,用手指着唐朝使者的鼻子,大声咆哮:什么?要我们吊唁你们的皇帝?不可能!我国也是国丧,为何你们不来吊唁?更过分的是,你们的诏书居然是颁给先王,而不是我!

说完,他就气呼呼就把使者打发走了。

使者碰了一鼻子灰,只能灰溜溜地回去向皇帝李漼汇报。

李漼一听也火了,当即决定对南诏实施报复——不对世隆进行册封,也就是不承认世隆的国王身份,理由是世隆不遵守藩属国的礼节,没有派人前来吊唁,且名字犯了两代皇帝(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的讳,实属大不敬。

李漼以为世隆为了求得册封,肯定会作出让步——改掉名字,乖乖地赔礼道歉。

他实在是太不了解世隆了。

事实上,世隆的刚烈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他这个人,宁可被杀头,也绝不可能低头;宁可自己入土,也绝不可能容忍别人在他头上动土!

对于李漼的胁迫,他给出的回应非常干脆——你不册封我为国王,那我就当皇帝!

公元859年底,他悍然宣布称帝,定国号为“大礼”。

与此同时,他还发誓要让大唐变得未来可欺。

称帝后不久,他就派兵大举入侵唐朝,攻陷了播州(今贵州遵义)。

对南诏的挑衅,唐朝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管。

几个月后,安南都护李鄠(hù)率军发起反攻,夺回了播州,没想到南诏军却趁其后方空虚,派兵三万攻占了安南治所交趾(今越南河内)。

李漼闻讯大惊,急忙下诏命邕管(治所今广西南宁)及邻近各道发兵救援安南,与撤至武安州(今越南海防)的李鄠等人合力反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收复了交趾。

但顽强的世隆却依然不肯罢休。

公元861年七月,南诏军又再次出动,攻陷了邕州(今广西南宁),大肆烧杀抢掠,二十多天后才退兵;数月后,他们又入侵雟州(今四川西昌),并攻打邛崃关(位于今四川荥经)。

862年二月,南诏又一次进犯安南,新任安南经略使王宽抵挡不住,频频向朝廷告急。

朝廷急命湖南(治所今湖南长沙)观察使蔡袭代王宽出镇安南,并征发忠武(治所今河南许昌)、义成(治所今河南滑县)等八道兵马三万人,全部交给蔡袭指挥。

见唐军势大,南诏军没有恋战,很快就撤退了。

三个月后,宰相杜悰等人见安南的形势逐步已经稳定,为了节省军费,决定调走前来支援的各道兵马,蔡袭认为南诏肯定还会再来,请求留下五千人驻守,但杜悰却坚决不同意。

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果然被蔡袭说中了。

当年年底,世隆遣军五万再犯安南。

蔡袭一面向朝廷求援,一面率部固守。

然而毕竟寡不敌众,在坚守了一个多月后,交趾城最终还是陷落了,蔡袭也为国捐躯。

此时唐朝调集的各道援军还在路上,见形势严峻,朝廷经过商议,决定召各道援军暂时撤回岭南西道(治所今广西南宁),以防备南诏可能发动的进攻。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唐朝连续两任岭南西道节度使康承训、张茵虽然多次与南诏交战,也取得了一些战果,却基本都是挠痒痒级别的,始终未能有突破性的进展。

安南,依然被牢牢地掌握在南诏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