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评价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

 123xyz123 2023-01-04 发布于湖南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1935年2月在娄山关战役后写下的一首词,全词只有短短的四十六字,但字字千钧,句句生辉,气势如虹,实属毛泽东海量诗篇中最为震撼人心的精彩华章,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水准和强大的语言驾驭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艺术的最高感染力在于“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忆秦娥.娄山关》上阙中,毛泽东将自己的感情交付给西风、雁叫、晨月、马蹄、喇叭这些自然景观和事物,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高艺术境界,也从侧面体现了毛泽东严以律己,自觉维护党内团结的高贵品质。在下一阙,诗人则画风一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是毛泽东诗作中唯一一句叫人整阙都能熟记的诗句,表现出毛泽东傲视万物,藐视一切艰难险阻,对中国革命充满必胜信念的体现,预示着那些黑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革命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

诗言志”,这是毛泽东一贯遵循和提倡的创作原则。古往今来,歌颂英雄品质、塑造英雄形象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是这些作品往往侧重表达个人之志,抒发个人情怀。而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则独树一帜,为我们展示的是中国工农红军无畏艰难险阻,逆势而上,浴血拼搏的战斗精神和对实现革命目标的坚定信念。正如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的那样:“毛泽东的叙述,已经开始脱离'个人历史’的范畴,有点不着痕迹地升华为一个伟大运动的事业了,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是你看不清他作为个人的存在。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关心人类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这首在中国革命转折时期创作的词作,体现的正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励精图治的价值取向与使命担当,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追求和理想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