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骚动的多巴胺or被偏爱的内啡肽?

 蓝小烈 2023-01-04 发布于云南

因为陈奕迅的《红玫瑰》被奉若经典的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忽然想到了多巴胺和内啡肽。

就说这也没多大联系吧?

不!咱偏要强求。

多巴胺,科学家美其名曰“快乐分子”,它寻到的快乐总是转瞬即逝,于是在它的驱动下,你会像一个陀螺一样地持续寻找下一秒的快乐,不就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吗?

而内啡肽,只要你掌握了关于它的幸福密码,过上“被偏爱”的人生,不就可以有恃无恐了吗?当然,也不能太嘚瑟。

圆了,没毛病。我们来具体一点儿。

超量多巴胺——裹挟你,没道理

多巴胺能让我们快乐是普遍共识,今天想讨论的是不受控制的多巴胺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想象一下你平时吃炸鸡啤酒、烤串儿、甜品的时候,那种即时的快乐;还有睡觉前刷抖音、微博、各种视频号,刷到一发不可收拾,总觉得下一条会更香的那种期待,结果一不小心吃撑了,夜深了,悔恨不已。

这些时候的你就是被多巴胺裹挟了。

多巴胺总是让你对未来产生预期,这是因为大脑在运行时把外部世界分为了近体空间和远体空间,多巴胺正好是大脑分泌出来处理远体空间的化学物质,所以它看向未来,总是在寻找下一刻的快乐。

因此,在鉴别了多巴胺的本质后,科学家把它“快乐分子”的名号改成了“欲望分子”,有没有点儿像武侠里面“道貌岸然”的名门正派被揭开丑恶面目的感觉?

由此,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冲动购物,有人不管不顾恋爱脑继而被pua,更有甚者不加控制的话有可能会成瘾,比如暴饮暴食、烟瘾、酒瘾都是过度的“欲望分子”多巴胺造成的。它唾手可得,不停骚动,但是转瞬即逝,如果没有新的刺激接力甚至可能会把人带入焦虑。

这就是为什么大吃一顿、熬夜轰趴、通宵刷剧都会让你在短暂快乐以后陷入深深的疲惫甚至自责中,但是戒不掉的你第二天还会继续这些行为,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内啡肽——爱就是克制

说完多巴胺,我们来侃侃内啡肽。如果说多巴胺是个大花蝴蝶,内啡肽就是个低调的小可爱。

还记得刚刚说的远体、近体空间吗?内啡肽、血清素、催产素被称为“当下分子”,它们影响的是近体空间,也就是此时此刻。

内啡肽给你的快乐是先苦后甜的,如果说多巴胺是喜欢,那么内啡肽就是爱,因为喜欢就会放肆,而爱则是克制,谁程度更高,一目了然。

一旦你内心最深处的渴望被满足,内啡肽机制就会被激活,释放的内啡肽激素会让你产生持续而长久的幸福感,比如健身、学习技能那些需要我们通过持续努力、克服困难才能解锁的成就,基本都会激发内啡肽机制,让我们沉浸于心流状态,精神世界被积极情绪充满。

所以选哪个是不是一目了然了?

选什么选?成年人全都要!

这里要说明一下,前面虽然着重讨论了多巴胺的欲望特质,但并不是说多巴胺不好,适度的多巴胺有益健康。毕竟多巴胺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热情,但我们要学会识别多巴胺的“陷阱”,不要过度依赖多巴胺,适度的多巴胺让我们有动力不断追寻一些快乐美好的事物。

而长久的快乐让内啡肽来给你,上一篇送你一朵人本主义的向日葵花花我们提到的“活在当下、此时此地”的幸福真谛和“当下分子”内啡肽的底层逻辑不谋而合!

当然,内啡肽的获得是一个非常遵循事物基本规律的过程,也就是说你要付出辛劳和汗水,才能收获内啡肽的快乐。

清醒的快乐——你值得拥有

怎样获得内啡肽?

答案是:培养一些长期回报率高,你真正喜欢并愿意为之投入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门全新的技能,或者投身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或者爱好,比如阅读、健身、跑步、跳舞等。

以下是3个培养内啡肽机制的小方法:

1、定上小目标,给生活赋予意义感。首先,目标不宜过短,比如说定一天的目标,你实现不了很多的东西,你获得的意义感不强,成就感也就较弱;但是一个月的目标又太长,你可能做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整体的衔接度不好,所以可以定周目标,把每周要完成的事情列出来,比如说这周要完成什么样的工作任务,健几次身,跑几次步,每次跑几公里,或者这周要看多少书,做一个清单,然后一项一项划去,增加正向成就感。

2、所做安排要力所能及。意志力是有限的,所以不要过度对抗人性,而是要在顺人性的前提下做适当安排,比如说开始跑步,每周跑三次,一次跑三3公里,那一次大概不会超过半小时,容易完成;如果去健身,选择的健身房最好在家附近,这样的话可以大大增加你抵达健身房的概率。

3、不要太紧绷,适当地放松。有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做,适度放空发呆,做一些白日梦,这样能够让你的大脑活动更接近潜意识,有助于创造力的增加,或许会有更多的奇思妙想产生,充盈的精神动力可以让在现实世界中的疲惫得以缓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