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担任平型关会战的总指挥,曾受邀前往延安考察,晚年生活清苦

 逍遥书屋123 2023-01-04 发布于山东

在抗战初期,八路军与山西的国民党军交往是比较密切的,双方曾联手打了不少大战,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平型关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12万兵力,在绵延百余里的战场上激烈交锋。八路军也正是在此次会战中伏击了敌人一支运输队,取得了抗战第一个大捷,这场会战的指挥官名叫杨爱源。

文章图片1

杨爱源是山西人,1886年出生,幼年时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村里的私塾上学,20岁那年,他深感时局艰难,读圣贤书救不了处于水火中的黎民百姓,于是果断选择投笔从戎,报考军校。辛亥革命次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名校保定军校,毕业后在直系军阀手下服役。1916年跟着长官转投阎锡山麾下。

1917年,一支陕军偷偷渡过黄河,向山西袭来,目标直指太原。杨爱源随部前去打阻击,陕、晋两军在汾河一线展开激战,杨身先士卒,带着士兵们奋勇搏杀,配合友军一举歼灭敌人500先锋军,取得大胜,而后又向西追击,将陕军渡在了黄河边。陕军指挥官见大势已去,带着亲信渡河逃走,其部众瞬间做鸟兽散,向晋军投降。

文章图片2

阎锡山闻讯后,大赞杨爱源忠勇,对他委以重任,很快将他提拔到团长的位置上。当年8月,孙先生率军北上,讨伐北洋政府,革命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占了湘南诸镇。北洋政府大骇,立即命令阎锡山派兵去支援湘军。阎当即以杨爱源为先锋,率一个团先行南下,又派遣两个团在后面压阵。

晋军人生地不熟,又缺乏响应的情报,结果行至湘潭一线的时候,遭到革命军包围。杨爱源立即向湘军求援,湘军却为了保存实力作壁上观。最终,晋军小部分被歼灭,大部分缴械投降。阎锡山闻讯后,一边感叹湘军不义,见死不救,一边找人打探杨的下落,生怕他死于乱军之中。所幸,杨只是被俘虏,后来趁看守不备偷偷逃走,安全返回山西。阎大喜过望,不仅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还升他做了旅长以示宽慰。

文章图片3

北伐战争时,杨爱源已经是晋军第2军军长了,他奉上级命令,配合冯玉祥的国民联军向河南、河北的东北军发起进攻,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中,因为突发意外情况,部队未能完成预定作战任务,反被包抄,损失了不少人马。但在随后的第二阶段作战中,他改变战略,采取侧击包抄的方式分割了东北军,使其左右不能相顾,被迫撤往张家口一带,华北由此被晋军占领,北伐宣告胜利。

抗战时,杨爱源担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1937年,他统一指挥晋绥军4个师又5个旅,连同八路军115师共计10万人,于平型关一线设防,迎击2万余日寇。战斗打响后,驻守在防线突出部的两个师受到了敌人的重点进攻,伤亡惨重,被迫撤退,日寇尾随追击不放,誓要将晋绥军赶进黄河。这时,八路军抓住机会,伏击了日寇的辎重车队,歼灭千余人,日寇的部署随即被打乱,只得停止追击,晋绥军由此逃过一劫。

文章图片4

后来,杨爱源受邀去延安考察过,他对红色胜地勃勃生机的景象啧啧称奇,回到山西之后对部下直言中共做得好,晋绥军应当效仿。杨爱源一生极其敬重阎锡山,甘愿跟着他出生入死,面对蒋介石的拉拢,他从来都是不屑一顾,同僚由此称赞他忠厚高尚,恩怨分明。解放战胜时,他在与解放军的对战中接连失败,1949年跟着阎逃往台湾,晚年受到排挤,被迫居住在偏远的草山上,日子过的很清贫。

有一次,阎锡山和白崇禧来看他,见他如此落魄,心生不忍,便去找蒋介石求情,为他谋了一个闲职,他这才有了一份薪水,生活好了许多。1959年,他于台北病逝,阎锡山闻讯后,亲自为他治丧,出殡时当着众人的面哭得泣不成声,表示忠厚人永别人世了。

文章图片5

杨爱源是于国家是有功的,他在北伐战争的时候,配合国民革命军将军阀消灭了大半,使得国民政府名义上掌控了除东北以外的所有地区,推动中国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抗战时,他又指挥晋绥军多次与敌人激战,守护了中国的国土,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尊严。但是他本人仍存有反动之心,不愿与人民站在一起,遭遇失败是迟早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