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幻莫测的血肌酐,竟是这些药在作怪

 大熊7lhzea09p9 2023-01-04 发布于广东



在看一位门诊患者的生化报告时,发现她的血肌酐结果比之前几次的检测结果低了不少。患者女性,71 岁,慢性肾病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长期门诊随访肌酐和血糖水平。生化结果的历史数据见表 1。

表1. 患者最近三次的肾功能随访结果
图片

患者本次血肌酐检测值为 132μmol/L,明显低于历史检测值,考虑患者为长期随访的慢性病患者,不应出现肾功能的突然好转,且胱抑素 C 未体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询问患者其近期治疗有无变化,遂告知其最近在服用羟苯磺酸钙,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嘱患者停药 1 周后(9/2)再来复查,肌酐:272μmol/L,尿素:17.02 mmol/L,胱抑素:C 2.35 mg/L,肌酐水平相较上次有明显差异,但与此前的随访结果相似,由此可确认是羟苯磺酸钙对肌酐检测产生了严重干扰。

检测干扰


羟苯磺酸钙是一种微血管保护药,主要用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及肾小球硬化症)、非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和静脉曲张综合征的治疗。

目前血清肌酐的检测方法主要为苦味酸法和肌酐酶-肌氨酸氧化酶法。酶法测定血清肌酐的原理是采用肌酐水解酶催化肌酐生成肌酸,继而水解为肌氨酸和尿素,其中肌氨酸再经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下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再通过比色反应确定肌酐含量。酶法因特异性高,干扰因素少,准确度和紧密度高,更适合用于仪器自动化分析。

酶法反应步骤:肌酐 → 肌酸 → 肌氨酸 → 过氧化氢 → 醌亚胺(紫红色络合物)

当血液中存在羟苯磺酸钙时,可对肌酐酶-肌氨酸氧化酶法产生负干扰,特别是当实际血肌酐水平 <200μmol/L 时。羟苯磺酸钙对酶法检测血清肌酐结果的负性干扰作用可能与羟苯磺酸钙的还原性有关。苯磺酸钙可消耗酶法反应中参与反应的过氧化氢,抑制了生色酚的氧化显色,导致肌酐水平的假性偏低。

无独有偶,一位因双足水肿待查、双侧胸腔积液入住心内科的患者,肾功能检查出现如下结果:血清尿素 3.5 mmol/L,肌酐 1131μmol/L。同是两个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结果却大相径庭,而患者的临床问题主要是心功能不全,暂无尿量减少等急性肾损伤证据。询问采血护士才得知,标本采集时患者正在输注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的药物),该药在体内会代谢生成磷酸肌酸,后者再代谢生成肌酸,从而对酶法检测肌酐产生正干扰。

目前对肌氨酸氧化酶法和苦味酸法测定肌酐的干扰因素的研究较多,苦味酸法会受到维生素  C、丙酮酸、丙酮、乙酰乙酸、葡萄糖、蛋白质、胆红素等多种物质的干扰,不宜用于黄疸、溶血等情况下患者的肌酐测定,特异性较差。2006 年,美国国家肾病教育计划(NKDEP)实验室工作组推荐使用酶法代替苦味酸法进行血清肌酐测定。然而,酶法仍会受到维生素 C、葡萄糖、儿茶酚胺等某些物质的影响,如表 2 所示。

表 2. 苦味酸法和酶法的几种常见干扰物及其干扰方向

图片


启示


羟苯磺酸钙除了对血清肌酐的测定有负性干扰作用之外,也可能对血清中的其他生化指标的检测产生影响,如尿酸、三酰甘油、糖化白蛋白等。这些指标的变化也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与用药史,进行综合分析与全面判断。

已有文献报道,羟苯磺酸钙对血清胱抑素 C 的干扰作用很小。在反应早期肾损伤方面,胱抑素 C 的敏感性也优于肌酐。因此,对服用羟苯磺酸钙的患者而言,胱抑素 C 可能比肌酐更能准确反映肾功能的真实水平,不失为临床工作者决策时重要的参考指标。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陈墨馨, 俞明朝, 张宇, 等. 羟苯磺酸钙对血清肌酐测定干扰的研究进展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2):2685-2688.
2. 陈克娜. 酶法检测肌酐水平降低的秘密: 羟苯磺酸钙的干扰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1):121-125.
3. 余久如, 潘桂红, 鞠萍. 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肌酐的干扰 [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2):161-164.
4. 梁亚楠. 羟苯磺酸钙对血肌酐检测方法及肾功能影响的比较分析 [D]. 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