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有痰湿、寒湿、湿热之分,你分清自己是哪种了吗?一方降一湿,才能有效除湿。

 www777 2023-01-05 发布于辽宁

图片

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说自己湿气重,然而吃了一堆祛湿的药,无效不说甚至还有的症状加重,要想有效除湿,分清种类关键。湿有痰湿、寒湿、湿热之分,你分清自己是哪种了吗?只有方法对了,祛除湿气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痰湿:面部出油、腹部肥满、舌苔厚腻
中医常说“怪病责之于痰”、“痰生百病”、“百病皆为痰作祟”等等,很多疑难杂症都可能与痰有关。比如糖尿病、痛风、眩晕、失眠,还有脂肪代谢异常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
▲痰湿体质自检
  •  一般情况下体形较胖,腹部肥软,四肢容易出现水肿,按之凹陷。
  • 关节易疼痛、麻木,下肢困重,小腿浮肿。
  • 平时容易出汗,出汗后肢体发凉。
  • 面部皮肤和头发容易冒油,面色淡黄发暗,经常有眼袋。
  • 口唇色淡,口中黏腻,容易有口臭;很少感觉口渴,经常忘记或者不想喝水。
  • 觉得咽喉经常有痰,吐不干净,常常需要清一下喉咙。
  • 舌苔淡红滑腻,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 喜欢吃甜食冷饮,爱吃肥甘厚味,平时吃饭口味比较重,喜欢吃烧烤,好饮酒。
  • 胃肠消化功能不好,吃凉东西会胃胀、胃痛。
  • 大便比较多,不成形,容易粘马桶,夜里小便次数多,尿量多且颜色浅。
  • 身体容易酸乏无力,慵懒不好动,容易疲惫困倦,白天嗜睡,夜晚睡眠不实,睡觉时容易打鼾。
  • 体检报告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指数都比较高。

▲痰湿体质调理方法
【组成】 陈皮10克,姜半夏6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

【解析】

  •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

  • 相对于生半夏,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

  • 茯苓味甘、淡,性平,适当地服用一些茯苓,可以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 炙甘草、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

  • 此方可以改善很多健康问题,比如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腹胀、恶心或呕吐,头晕目眩,肢体困倦和身体沉重感,等等。

    图片


2、湿热:口唇较红、口干口臭、易生痤疮
如果六淫中的“湿”和“热”两邪同时侵入人体,或湿邪郁久化热,久而久之,湿热之气蕴结于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引起湿热证。
▲湿热体质自检
  • 身体多肥胖,汗味大、体味大,容易腰酸背痛,肌肉疲劳酸重。
  • 面色发黄、发暗、油腻,脸总像洗不干净。
  • 牙齿比较黄,牙龈比较红,口唇也比较红。
  • 脸上容易生以脓包为主的痤疮,红肿疼痛较明显。
  • 口干、口苦且口臭。
  • 皮肤容易出现疮疖、湿疹、脓肿疮疡,易得皮癣、脚癣、体癣等癣症,男性多阴囊潮湿,易得湿疹,女性经常外阴瘙痒,白带较多,色黄、黏稠、有异味。
  • 脾胃湿热,则脘闷腹满,恶心厌食。
  • 大便黏稠或黏滞不成形,臭味难闻,小便短赤,颜色黄,异味大。
  • 情绪上容易紧张、压抑、焦虑、发怒。
  • 睡眠多梦,睡而不实,容易早醒。

▲湿热体质调理方法

【组成】杏仁6克,白蔻仁3克,生薏苡仁15克,厚朴6克,法半夏6克,白通草6克,竹叶9克

【解析】 

  • 方中以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以畅中焦气机;生薏苡仁甘淡寒,利湿清热而健脾,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三仁相合,宣上畅中渗下,共为君药。

  • 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利湿清热,共为臣药。

  • 佐以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消痞除满。

  • 诸药相合,使湿去热清,诸症自除。 

3、寒湿:四肢酸重、食欲不振、大便黏滞

中医认为,寒湿不仅是一种证候,也是一种致病因素,容易阻遏气机运行,损伤阳气,伤遍全身。当身体为寒湿所困,就会出现困倦头昏、身体发沉、四肢酸重、食欲不振、大便黏滞不爽等诸多症状。
▲寒湿体质自检
寒湿和湿热都具有脾虚湿盛的特点,表现为食少腹胀、肢体倦怠、头身困重、大便黏滞等,但寒湿和湿热二者又有所区别,其中比较明显的区别有以下三处:
  • 面色发青、发暗,脸色越暗说明体内寒湿越重。
  • 脸上油光,毛孔粗大,长斑或者长痘,皮肤长湿疹。
  • 怕冷,常年手脚冰凉,下肢浮肿。
  • 困倦头昏、总觉得身体发沉、四肢酸重。
  • 四肢关节疼痛,总感觉腰酸背疼,肩颈酸痛等
  • 舌质淡,水滑苔或苔白腻、白厚。
  • 经常腹痛、腹泻,大便溏泻或不成形,粘腻,马桶总冲不干净。
  • 吃生冷的食物后容易出现多种不适。

▲寒湿体质调理方法

【组成】厚朴姜制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3克,茯苓10克,草豆蔻3克,木香5克,干姜6克

【解析】

  • 方中厚朴辛苦温燥,能温中行气,燥湿除满,为君药。

  • 陈皮辛苦温,助君药行气宽中,燥湿除满;草豆蔻辛温,温中散寒,且又燥湿,共为臣药。

  • 干姜、生姜温脾暖胃以散寒;木香行气宽中;茯苓健脾渗湿,共为佐药。

  • 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 诸药相配,使寒湿除,气机畅,脾胃健,则腹痛、虚寒胀满自解。

【注意】要想有效除湿,必须谨记一个调理原则,那就是改变不良生活起居习惯,如果不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用再厉害的灵丹妙药都无济于事。
我是大贤良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坚持分享中医心得,做您的健康助手!医可道,非常道,医可名,非常名。如果大家觉得写得不错,对您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更多的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