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底琥珀,苏州博物馆之旅(鲁慧旎)

 老沈阅览 2023-01-05 发布于广东

恰好,是雨天。细密的雨雾里,江苏苏州博物馆新馆氤氲着温柔的氛围,不似浙江嘉善博物馆蝴蝶展翅的明艳,也不似上海博物馆历史积淀的厚重,而像沉在湖底的琥珀,静谧但暗藏生机。

在我看来,博物馆是历史的缩影,也是不同地域文化的呈现。苏州博物馆新馆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底,巧用极简线条的几何造型,利落勾勒出传统园林的飞檐翘角,用一池湖水描绘出远山青黛,恰似苏州这座城市,唯美、温婉,让人不禁为它停下脚步。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的贝聿铭先生,曾设计了巧夺天工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而在他毕生的设计作品中,只有苏州博物馆新馆(以下简称苏博),贝老将它亲昵地称为“我的小女儿”。

我与好友刚步入馆内,天空便飘起了雨,像绢丝一般,又轻又细,我们便被眼前雾气腾腾、山水若隐若现的奇景吸引。再仔细一瞧,原来是贝老以庭院中的白墙作纸,假山石为画,结合庭院中规整的水面,在朦胧的江南烟雨之下,这样的景致就形成了一种虚实相生的水墨画意境。亦真亦幻的片石假山在雨雾的柔化之下,完全融入了这种意境,一眼即是江南。

细雨静静地落下,馆内两棵露天的紫藤被湿漉漉的雨雾滋润后,更显梦幻、更添绚丽。它们嫁接着从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默默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并不断向天空攀缘,就如同脱胎于传统精粹的苏博新馆一般,是煌煌历史的创造性延续。

微风吹过,雨帘斜了,轻轻敲打在窗上,溅起星星水花,两三滴聚在一起,又顺着玻璃窗滑落。贝老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于是,苏博的窗不仅仅是透光,更多的是透出风景,透出一年四季。而现在,我从窗向外望去,春雨如同满天发亮的珍珠,万物愈显茂盛与青翠,好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我和好友约定,待入秋后,还要再来苏博,那时候的黄叶、白墙,一定美得更加诗意。

沐浴在春雨里,我沿着九曲桥慢慢走着,看着澄清的活水从高处墙洞落下,落在金鱼池里,溅起了朵朵雪白的水花,耳畔仿佛传来了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那钟声正诉说着苏州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我感觉,所有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了,自己已融入这无边江南烟雨中。

雨幕之下,苏州博物馆新馆就像一块沉在湖底的琥珀,初看“不高不大不突出”,但细细打量,就会被其中蕴含的生命力震撼。新馆既有历史的骨,又添进步的魂,现代与古典交融,在苏博这里做到了极致!

(作者系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居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