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启示录118:讲中庸为什么要高度评价孔子

 新用户17779036 2023-01-05 发布于江苏
导读
子思先生在阐述中庸之道的时候,为什么要高度赞扬自己的祖父孔子?为什么说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是有根的?为什么说圣人以天地为师,读无字天书?为什么说孔子最好做到了古与今,事与理,原则与灵活的融合与平衡,而这恰恰是中庸的境界?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我今天一起精读《中庸》的第三十章,先读原文。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01
还是先用今天的家常话,把这段文字尝试着翻译一下。
孔子,往远里说,以尧舜公天下之道为根本,并且加以阐述。
往近里说,又以周文王、周武王的德政和他们所制定的礼制为典,加以效仿。
往高处说,能够遵守天时的规律。往低处说,能够顺从地理环境,符合水土的走势。
他的德行就像苍天和大地一样,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承载,也没有什么不能够覆盖。
又好比是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运行,又如同太阳和月亮一样轮流照耀。
万物能够共同生长而又不互相妨害,能够各行其道而又不会互相冲突。
小的德行就如同河流一样,长流不息,滋润万物。大的德行敦厚,并且能够感化和转化万物,改变人心,移风易俗。
这也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吧。
02
我们读了这一章的文字,应该好奇一件事情。
子思先生一直在帮我们阐述啥叫中庸之道,为什么突然高度地评价自己的祖父,伟大的孔子呢?
我们看《中庸》的前文,子思强调了制礼作乐必须既有其德又有其位。然后告诉我们,检验君子之道真伪的六个方面: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建诸天地质诸鬼神,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货真价实的君子,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这个时候告诉我们,他的祖父,大圣人孔老夫子是怎么样炼成的,就相当于举个例子,竖个样板。
告诉我们孔子这位君子中的君子,天下真君子的表率,就是像他前文讲的那样六个方面都经得起检验,而且其行其言都能够为天下人效法和遵守。
这就让我们相信,虽无天子之位,虽无国君之位,有道的圣人一样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德行影响与教化世人,从正面去帮助执政者治国和平天下。
虽然无位,但是仍然可以有为。
03
子思先生说,祖父孔子祖述尧舜,这分明告诉我们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是有根的,不是他老人家坐在书房里拍脑袋想出来的。
一个领悟和践行中庸之道的君子,一定会深扎其根,不会盲目自大。轻视祖宗,看不起传统,对历史经验一票否决。
尧舜是公天下时代的表率,他们的德行和功业是后世执政安民思想的根,也是源头。
04
和顽固的坚守传统一味复古的人相比,孔子的中庸又体现其能够面对现实,能够尊古而不非今,不僵化,不顽固。在坚守中道的基础上,能够通权达变。
这就是子思先生讲的宪章文武,能够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找到榜样,能够把传统和现实有机的融合。
能够做到古今融合,理事融合,原则性和灵活性完美融合。这是普通人极难企及的中庸境界。
子思先生说孔子“上律天时,下袭水土”,等于告诉我们圣人之所以是圣人,他们不仅读有字书,更会读无字天书。
既能以前圣今圣为师,又能以天地为师
这和前文“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是相互呼应和相互认证的。
05
说白了,一句话就可以总结,子思先生阐述的中庸之道和一个能够践行中庸之道的君子境界,都是有人做到的。
这个样板、这个榜样、这个案例就是他的祖父,被我们尊为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
在孔子身上最充分体现了古今的融合与平衡,理事的融合与平衡,原则与灵活性的融合与平衡。不偏执,非常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
也就是说,我们明白了啥叫中庸之道,还应该找到一个践行中庸之道最好学习的样板和榜样。
我们读懂了子思先生讲的《中庸》,更容易理解孔子;如果我们深度地了解了孔子的一生,我们也就更容易领会啥叫中庸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