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舆丨​北宋守内虚外的“玩国”之策

 老三的窝棚 2023-01-05 发布于河南
北宋守内虚外的“玩国”之策
周舆
北宋建国伊始就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为了避免重蹈五代覆辙,进一步巩固统治,宋太祖及其继任者逐渐确立了“守内虚外”的根本国策。
守内虚外,就是把军队进行本末倒置的部署,即不把重兵屯戍在北方重镇,反而屯聚在国内重要战略要地,以加强对内控制。
宋史专家邓广铭在《中国史纲要》中,曾对北宋统治者“守内虚外”国策进行了批评,他说,“在统一南北方的割据政权以后,北宋统治者对于军队的使用、分布和屯驻,采取了'守内虚外’的原则,在边防地带依然只驻有仅仅可资防守的部队,把大部分军队驻屯在诸州郡的冲要地区,专力镇压各地的农民大众。”
北宋统治者采用“守内虚外”这一原则,一方面因为确实不敢与北方游牧民族一争雄长,另一方面觉得对内镇压可能的叛变和起义比较重要。
宋初,由于两次北伐失利及大侄子赵德昭险些趁机发动政变,宋太宗明白了北方游牧是惹不起的,同时也更加忌惮内部可能发生的反叛,于是确立了“守内虚外”国策。
尽管北宋的头等大患显然是北方游牧,但宋太宗此后却“不敢北向”,对辽改为战略防守以求苟安。同时,他无时无刻不将预防内患、奸邪作为头等大事。此后,“守内”是第一位的,防边是第二位的。
大臣赵普曾向他上书,提出了“兵久则生变”的告诫。这句话也甚得太宗之心,因为他也认为,“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唯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于是,这个“祖宗家法”就这样确立了,而在宋真宗那里得到了变本加厉的发挥,与南下的辽人达成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达成,让宋统治者获得了一种“启示”:原来这个北方大国,不过就是喜欢钱,“通过金帛赎买的办法不仅能够消弭边患,并且代价比用兵更小。”

图片

有个叫王旦的大臣在一次上书中说出了赵宋君臣的心声:“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此后,在处理与北方新崛起的西夏和金的关系上,宋廷都依照战而后和、和而后安的模板行事,以“和戎为利”,以此换得屈辱的和平。
精通财经的大臣富弼也曾指出:“岁遗差优(给北方的岁币),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
著名词人秦观也指出“盖大辽自景德结好之后,虽有余孽,金帛绵絮他物之赂,而一岁不过七十余万……北边岁赂七十余万而兵寝士休,累世无犬吠之警”。
显然,赵宋君臣都认为因澶渊之盟向辽支付的岁币较之交战的军费开支,不过百分之一二,因此不算失策。
对北方的大辽就这样“和”了,而到了庆历四年(1044),宋廷采取了同样的“和买”方式,与西夏议和。而大臣张方平上疏继续给统治者开脱,说“自古以来论边事者,莫不以和戎为利,征戍为害。”
当然,当代学术界和民圈的不少人也觉得北宋统治者的想法是对的。那么老夫在此,也只有呵呵了。
“澶渊之盟”达成以后,宋朝就结束了与辽国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双方的关系走向正常化。于是,宋廷更加忽视战备,满足于一时的“和平”。
但也有少数明白人却看出莫大的危机,李觏就曾批评道:“天下无事,则卒伍放于冗从,……一方有警,则……人情焉得不惊,战阵焉得不败?”不过,这是后话了,靖康之耻的后果没几个人能够看到。
既然大宋的军队,不是为了对外的,那自然就是为了对内的。而这些军队对内又是富富有余,那么剩下要做的,就是防范这这军队不造反。
首先,宋廷把地方部队中的精兵猛将全部抽调中央,编入禁军。都城开封始终驻有十多万最精锐的禁军以震慑地方,形成“内外相制”之制。
其次,为防止地方驻军转化为新的割据势力,又制定了驻军三年必需轮换的“更戍法”,士兵以指挥为单位定期换防,实行兵将分离,这样造成了“兵不至将,将不识兵”的情形,基本没有多少战斗力。
再次,宋廷推行“崇文抑武”、“将从中御”的文尊武卑政策。宋朝统治者有意排斥武功,抑制武力因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在政治地位上压制武将。
因此,这样的军队是毫无战斗力的。对内镇压行,但对北方的军事防御其实就变成徒有虚名的花架子。
一是,宋朝把兵力屯驻在重要关卡,采取了分兵防御、分兵作战的方式,这样在兵力数量上,宋军人数相对不足,造成以寡敌众的弊端。二是,消极抵御,只守不攻。三是,作战计划落后呆板,将权不伸。本来武臣大多能力平庸,又因任用期过短、权力过小,因此没有锻炼成长的机会。四是,宋军尽管数量多,但兵源素质差,训练也不被重视,而仅有的训练也多为演练阵图等花架子,临阵毫无用处,同时纪律也差,因此遇敌一触即溃。
由于北宋统治者吸取了五代几个短命王朝的教训,在北方边患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却仍然强调防患“内忧”的重要性,因此确立了“守内虚外”的国策,将政权与皇位的稳固确立为政治的首要目标,将主要精力用在如何维护朝廷内外的安定统治上。因此,在经历了澶渊之盟之后,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光明”大道,即以“和买”的形式来换取和平,绝不轻易动武。
后来南宋大儒朱熹曾不满地指出:“本朝全盛之时,如庆历元祐间,只是相共扶持这个天下,不敢做事,不敢动。被夷狄侮,也只忍受,不敢与较,亦不敢施设一事,方得天下稍宁。”
对北方一直做缩头乌龟也不是可以,通过大量的金钱贿赂,确实换来了一百年的“和平”。但宋徽宗却轻易改变了这一国策,准备要联金灭辽。大辽在金人的打击下,到是容易被攻灭了,但宋朝及宋军外强中干的假象被金人看了一个底掉,立马出兵两次来伐。北宋不仅灭亡,而且还亡的异常轻松和耻辱,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

图片

治上国如烹小鲜,可惜两宋君臣治国都太过儿戏了。不仅把小鱼烤糊了,甚至把锅也砸了。说起来还是宋太宗比较明白,知道大宋不行,于是早早就认了怂,不敢北向。
宋徽宗显然不懂逻辑,既然大宋一百年都拿大辽没办法,那么何苦去招惹比大辽更厉害的大金?大宋既然打不过大辽,那么到时候拿什么抵挡大金呢?

遗憾的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南宋又重蹈覆辙,在外交上也轻忽玩国,竟然幻想联蒙灭金,最终导致覆灭,这就真不值得同情了。
20221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