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学基础-18-第3章 信用(7)国家信用

 巨蟹座思考者 2023-01-05 发布于北京

政府也会借钱—国家信用

传说战国后期,秦国逼近王城,周赧王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他让西周公拼凑6000士兵,由于没有军费,只好向富商地主借钱。他很快就把借的钱花完了,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他便隐藏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因此后人把这个台叫“债台”,成语债台高筑就是从这里来的。

周赧王向富商地主借债的行为体现的便是国家信用。国家信用通常是指政府的信用,以国家为主体,按照信用原则筹集和运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这种信用形式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在中国史书上,明确记载有不少朝廷借债的事。东汉安帝永初四年对羌(qiāng)人作战,军费不断增大,曾有“官负人责(债)数十亿万”的记载;顺帝永和六年,国家向王侯预征一年租税和向有钱的百姓每户借钱一千。关于封建社会时期国家借债的相关记载各朝各代都有。
国外也有同样的事情发生。英法“九年战争”时,英国国王威廉三世为了筹备战备资金,向首都伦敦城的商人和贵族封建主借钱,由于这笔资金规模很大,不得不单独建立起一个机构进行贷款后的管理。战争结束后,这家机构并未撤除,而是逐渐壮大,最后变成了英国的中央银行。
国家不仅是借债人,同时也是放债人。《周礼·泉府》记载“民”可以从“泉府”赊贷;汉代有官府贷放种子、口粮的做法;汉朝顺帝也曾对“贫人”放贷;隋唐之际,有专门用来放债和经营商业活动的本钱,叫“公廨本钱”;北宋王安石变法,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措施,一是政府向农民贷钱贷实物,二是向商贩贷款,目的在于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从革命根据地开始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革命政权一直对农民发放农贷……
1877年,英国经济学家和作家沃尔特·巴佐特认为,政府筹措短期资金时,应采用与商业票据相似的工具。于是,他发明了一种国家票据,并首次在英国发行。这种票据面值为一定金额,而且采用折价发行的方式,例如面值为100元,民众购买时只需支付95元,甚至更低的价格,到期后收回100元面值,这多出来的5元为利息。这种国家票据现在称之为国库券,是国家财政当局为弥补国库收支不平衡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后来,许多国家都依照英国的做法,以发行国库券的方式来满足政府对短期资金的需要。

37 国库券
国库券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风险小。国库券的债务人是国家,其还款保证是国家财政收入,所以它几乎不存在信用违约风险,是金融市场风险最小的信用工具,所以经常用来作为避险资产。第二,期限较短。一般可分为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期4种。第三,不记名。国库券采用不记名形式,无须经过背书就可以转让流通,也正是因为不记名,转手方便,所以国库券存在活跃的二级市场。
除国库券之外,政府筹措资金还有另外一种工具,那就是国债。国债与国库券的区别有几个方面。首先,期限不同。狭义的国债一般是期限在1年以上的债券,国库券一般是期限在1年以下的债券。其次,券面形式不同。国债分为记名的和不记名的,国库券是不记名的。再次,发行地域不同。国债分为国家内债和国家外债,而国库券属于国家内债的一部分。国家从国内借债是内债,从国外借债是外债。
国债最重要的作用是弥补财政赤字。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设施的建设提升,国家财政支出迅速上涨,而财政收入一直比较稳定,增长速度较慢,从而财政赤字的缺口也越来越大,为了弥补这部分资金缺口,国家采取向国内外发债的形式来弥补。而且,国债作为金融市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可以用于调控整个经济。
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发展,国债二级市场开始成熟,国债的规模也迅速扩张,这点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
表格 31 1980-2010美英日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例(%
  年份  国家 
美国
英国
日本
1980
43.57
40.84
51.78
1990
61.15
27.14
68.85
2000
54.16
41.38
142.06
2010
92.8
76.7
225.9
表格 3‑1我们可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日三个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相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增长,其中日本的债务负担最重。这三十多年来,发达国家财政赤字严重,不得不大量发行国债,而且为了更好地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资金调控,大多国家鼓励发行国债,国债规模便越来越大。
与其他信用相比,国家信用具有显著的特征。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为债务人的信用关系,国债的发行权和资金的支配权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处于国家信用关系的主导地位。国家使用国家信用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总体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政策性。国家信用的主要作用是弥补财政赤字,暂时利用社会资金来帮助实现国家管理目标,筹集中长期资金用于国家大型项目建设,甚至通过短期国债的操作来控制流通货币量,以调节经济运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