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祥发:忆及一段老话

 结庐作伴 2023-01-05 发布于四川

你以双眸燃烧我的诗句,我以苦修等待天涯的相逢。

一句家训的是与非

在我还比较年幼之时,就产生过一个疑问:父母总教我要与小伙伴们搞好团结、搞好关系,互相谦让、礼让,凡事多站在别人角度想想、多替别人着想,所谓“吃得亏,打得堆”“帮别人就是帮自己”“你怎样待人家,人家也如此待你”。父母在讲了一大堆“为别人、多谦让”的道理之后,有时会突然冒出一句与此极不相称、和谐、协调的话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不仅在年幼的我听来难以理解,连父母自己也觉得难为情、不自然,甚而有些不好意思、害羞,说错话似的。当时的我就觉得父母这么说,绝对不会是自己的“发明”和心有所感,而是来自祖传,虽不大情愿但不得不说。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以及我的父母都是这样理解的:人如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也就是说,人生下来,必须要为自己的利益尤其是财富名利着想。否则就没顺天理,为天地所不容。后来我上学了,再后来,我接受了许多高大上的思想,但对这句话的理解依然如故,认定它反映的是传统社会的思想,是腐朽没落的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与当下主流思想背道而驰!

后来查到一份资料,我终于疑窦顿开。作者说,理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最重要的是要能理解到这句话是从哲学高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己”,“人”和“己”指的是人类本身,“为己”则是要求“人”遵循道德法则。人类的总体道德应该是:尽可能地将“人”(人类及其文明)健康地延续下去。“人”若不懂得如何善待自身,就等于由“天地”诛灭一般。人应该尽可能利用自身聪明才智去避免灭亡,更不能因为“不为己”的人祸而灭亡。既然“人”是泛指“人类整体”,则每一个人也就包括在这个整体之中了。人类整体的一切是由每一个人的活动合成的,所以遵循道德准则也就要从每一个个体之“人”的身上体现出来。
    

这种理解是从全人类生存角度去说了,涵义非常的广阔,很有道理。如果人类为了自身发展而盲目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失衡,天灾频仍,这便是“天诛地灭”。
    

今后拿这句话做家训之时,在解释时可要小心了。到底你是要孩子自私牟利呢,还是要他们超做一个超凡脱俗、欲求寡淡的人,顺应自然,关爱整体呢?如是后二者,那就太好不过,那便是“要多替别人想想”“为人要厚道、要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人”的“人类共爱、共助、共存”。

不忘初心,忆及一段老话

2005年,我率队赴某山区镇开展“先进性教育”,我们驻督组共三人,有县质监局一名副局长、县公路局一名工程师,再就是笔者。刚到那天晚上,我们三人聚一块谈心,我讲了该镇附近一个镇建国初群众保护县上派驻工作队的故事,启发大家在活动中要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若遇不测,群众才会舍命保护我们”。我这一说,他俩都忍不住笑开了,说“陈主任年岁不太大,还喜'摆古’呢,现而今哪还会有'国民党残余势力来杀上级派来的工作队员,需要人民群众保护’的呢?你是'老故事’看多了,神经过敏,想多了”。我说“不,到哪里都要与群众真诚合作、打成一片,赢得群众拥护支持的道理是一样的”,于是我便与他俩讲了以下意思。

我们不能高高在上,必须时刻与群众在一起,不脱离群众。我们三人在单位都多少有点职务,也熟悉并习惯于“层级管理”,凡事只听中干的,群众给我们反映什么就会被视为“越了级,不合规”,这,一般是对的。但如果照搬下来,凡事只听镇领导班子的,村社干部、镇部门干部都不能直接给我们反映问题,更别说一般党员、一般群众,那我们必然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起不到督查组应有作用,就会成“瞎子”“聋子”。因为镇域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加之交通不便,很多情况连镇上都未能收集,而且长期以来“天高皇帝远”,群众反映问题存在“中梗阻”,久而久之便会认定“官官相护”,心冷了,对党和政府失去信心。所以,我们这次下来,要尽最大可能了解群众真实意见,否则群众会更加心灰意懒,就会积重难返,今后我们再说什么,群众都会充耳不闻。

我们不能醉心于“内页资料”和经验报送,必须热心于多办实事。活动中按要求“内页资料”不会少,阶段检查、最后检查又重点看这个,老实说我本人又是“文字匠”出身,看到大小简报天天宣传推介必然“定力”不够,也会总结推介点“中看不中用”的经验,而这些往往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外面传得热闹,群众不认账,“只出经验不出成绩”。对此,你俩要多监督、多提醒,我们要多办好事实事。一是我们要督促镇村多办好事实事,二是我们要多给单位主要领导汇报,让其知道这里最缺最需什么,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我们三家单位都有优势,关键要汇报衔接好,莫虚度时光。

我们不能搞“官官相护”,敢于主持公道,积极为群众做主。我们不是“钦差大臣”,既不能脱离群众,也不能脱离党员干部,必须紧紧依靠党员干部开展工作,更不能搞过去“极左”那一套,挑动群众整干部,“运动”结束干部又“秋后算账”整群众,大家都灰溜溜的,对“上级”敬而远之。我们要深入走访调查,了解惠民政策、惠民项目、产业扶持、民事调解、干部作风等问题,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如实向上反映,及时给群众一个答复,让大家看到希望。宁可多跑弯路、“冤枉路”,也不搞“层层陪同”,莫把自己与群众“隔离”起来。收集到群众意见后,还要注意保护反映问题的人,“无意中透露”要切实避免,也不要“故弄玄虚”让干部生疑,既要理直气壮,又要注意方法。

不能只说不做、弄虚作假,必须把党的温暖真正送到群众心坎上。我们要到单位开恳谈会,下村社开院坝会,要表态要鼓劲;到了施工现场,遇到群众反映“资金缺口、请求援手”,要表态承诺,但要谨开口、慢表态,一旦“应承”,就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时间只有几个月,镇村原先也安排了不少实事,过去未完工的还必须完工,村社干部都是兼职,所以“必做之事”不能安排太满,否则就成了“说得闹热,做得淡白”。安排的事要恰到好处,“说到做到,绝不放空炮”。

我当时说了怎么多,但后来因主客观原因,实际工作做得很一般,用他俩的话就是“陈主任理论水平胜过组织协调能力”,其实就是“言胜于行”。对此,我照单全收。但当时的想法我自认为还是对的,所以我忆录于此,与大家共勉!

“挑刺专家”何以失语?

 某次,办公室通知我到县政协机关参加“社情民意信息阶段总结表彰会”,并提前祝贺说“又要领奖了”,我说“领啥奖,我几乎没写”。次日参会,眼睁睁看着别人领奖,政协领导那意思我“今不如昔,江郎才尽”了。是的,当年县政协机关聘我为“社情民意特约通讯员”时,也是基于我作为“老政协”,在政协机关工作的五个年头、作政协委员的十个年头,报了大量社情民意信息,被同志们誉之为“专家”,被笑称“挑刺专家”,认为很敏锐、敏感且勤敏,什么瑕疵都难跳“法眼”。

但这次怎么哪?今天以来一篇都没报,受表彰自然无缘。

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确是没啥可写。

当地组织部门建立了三级便民服务中心(有的地方连生产队即“组”都有,成了四级便民服务中心),县上的“便民指挥中心”与组工12371信息平台捆绑在一块,群众有什么事需要帮助解决“上可通天、下能落地”。村上的便民服务中心长年累月一天24小时都有人值班,及时接受、处理、回复群众来信、来电提出的问题和求助事项。笔者也是所在单位12371信息平台的督办者之一,也经常要接受、转接、督办和回复群众服务事项,对全县三级、四级便民服务中心的运作了如指掌,知道这条线运行畅通无阻、高效高能,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也促进我单位极大地改进了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今年在大规模医疗精准扶贫中,本人也曾带领一小队人马在全县走村入户深入调查、诊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卡贫困群众,每到一村,每每找到便民服务中心,都会有人热情带路,千方百计帮助找到需要寻找的因病至困农户,无一不能。那几天正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我当即想到共产国际,想到《国际歌》,想到革命导师列宁那几句话:“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他都可以凭《国际歌》那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我当时真点儿这一感觉。

群众办事方便了、便捷了,哪还有什么重大“社情民意”需反映呢?回想过去十几二十年前,只要回老家农村走一趟,甚至于在城里大街小巷、公园码头等人群密集场所走一走,“社情民意”事例就有了。现在呢?难了。有时虽“有了”,但还没写,可问题马上就解决了,又成了“伪问题”,这“社情民意”泡汤了。

我这当年的“挑刺专家”,而今是失语失业了。此乃民之大幸、国之大幸啊!

“眼皮底下”积弊最易隐匿

 根据本人多年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实际经验,那些在主题“活动”中需要整改的问题,本是长期存在的。之所以见怪不怪未加整改,一是只用“望远镜”而未用“显微镜”,只望观而未近察;二是争执于这“规定”那“规则”而未用“常识”和通常“感觉”决定取舍,未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笔者所在单位办公区域过去长期无办事群众的座椅,包括本人在内的管理干部却视而不察,觉得没有什么不妥。新班子到位后,立即安排足够条椅让办事群众休息、等候,大家顿感十分舒心。再如长期以来单位门口车辆进出十分拥挤,既不“雅观”又危及行人安全,本人作为管理干部之一,长期看在眼里,觉得“县级综合医院患者多,可能应是这个样子;某种意义上还呈现一派'生意兴隆’景象”。新院长到任后,多次强调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当领导的无能”,于是痛下决心予以解决。我等一反思,觉得对呀,群众多拥护呀!这么好的事,过去怎么没想到呢?

古有“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汉文帝,今有“不问民生问宇宙”的孙连城(《人民的名义》中光明区区长)。《人民日报》曾以“眼前睫毛最难见”为题批评个别干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海阔天空、侃侃而谈,但自己责任田里却杂草丛生”的好高骛远、知行不一、不务正业。人民不抽象、不遥远,“服务人民”也不高深莫测,只要立足岗位把平素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民生实事一件件办好就算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反观笔者,长期“服务人民”四个字不离口,但在实践中往往只用望远镜不用显微镜,只远观而不近察,把“人民”“服务”当成了一个抽象物。这是许多问题长期应解决而未解决的病症之所在,教训十分深刻!

到风急浪高处“增氧”

“青春与奋斗”,当首选基层,首选艰苦复杂环境,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曾读到这么一段话:经验丰富的渔民都清楚,要想抓大鱼,须到河流的转弯处,而风平浪静的河道中心,只有一些小鱼在嬉戏、栖身。原来河中心水流缓慢,氧气较少,大鱼是很难存留住的,它们要想生存,就必须游到河流的转弯处,那里水流湍急,氧气充足。大风大浪看似是大鱼的“顶头船”,其实是它们的“增氧机”。同一道理,基层艰苦环境看似对青年成长进步设置了重重障碍,增添了诸多困难,但实则“风景这边独好”,“水流湍急、氧气充足”,为青年成长进步提供了“经风雨、见世面”的绝佳环境。

基层艰苦环境常常意味着险境、难处和挑战,与舒适、安闲、稳定的生活背向而行。但越是这样的环境,某种意义上越是壮大自身实力的关键节点。能否拿出敢为人先、敢涉险滩的勇气面对和迎接艰苦环境的挑战,此乃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青年先锋,机遇在“风急浪高处”!

  //  

 

作者简介

结庐作伴

陈祥发,供职于重庆丰都县人民医院,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四川文学》《中国文化》《重庆文学》等刊物,出版作品集《原野的风》。我的诗文观:靠真情走进读者深心。

 

@。

把我的思念寄给你吧!就以月光为筏,以清风为摇橹,划进你冬意深沉的梦想......在长江浩流的梦境中,在雾霭重围的日子里,我是一枚小小的舟子,从未停止向彼岸的你进发。

@

关注 · 结庐作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