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个思维模型之:OODA模型

 莫为天下先 2023-01-05 发布于湖南
这是100个思维模型系列第8篇。
前面聊过PDCA模型,今天聊个常常会一起对比的模型,OODA。
 
OODA模型原本是信息战领域的一个概念。
提出者是美国陆军上校约翰·包以德,因而又被称为包以德循环。
 
OODA循环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冲突可以看作是敌对双方互相较量谁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观察—导向—决策—行动”的循环程序。
双方都要从观察开始,观察自己、观察环境和敌人。
基于观察,获取相关的外部信息,根据感知到的外部威胁,及时调整系统,做出应对决策,并采取相应行动。
所以,OODA循环的四步,是观察(Observe)、导向(Orient)、决策(Decide)以及行动(Act)。
 
 
这个模型本来是用于军事战场的,运用OODA循环,比对手更快的循环,打乱对手的循环,我们就能掌握主动权。
不过当下,我们所处的环境,也是变化极快,因此我们都有称之为乌卡时代。
VUCA,就是易变(Volatility)、不确定(Uncertainty)、复杂(Complexity)、模糊(Ambiguity),那OODA也同样可以应用。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战场PK肯定没经历,商场PK经历也不多。
光是把网上各种解释搬过来拼成一篇文章也没意思。
既然这个系列要聊得深入浅出些,就按自己的理解来聊聊。
 
 
图片
举个我理解的OODA吧。
背景是做抖音某个细分赛道的好物分享视频,通过短视频带货获得佣金收入。
这个也是变化很快的,而且一个品火起来,可能就只有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两个月,速度慢了就连汤都喝不上。
 
O,观察
持续地去观察,可以看畅销商品榜,看有什么品是比较火的。
也可以去观察一些竞争对手账号,看有带什么新的商品效果比较好。
看到有好的品出来啦,再观察下爆款视频。
甚至,同一个商品,有人用新的素材打爆了,这都是值得观察的。
 
O,导向
Orient,有人也翻译成调整、或者定位。
大概意思是,就是把观察到的信息,结合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基因,作出调整。
比如一个好的投手,看到一个爆款素材,会大概估算下。
是否可以借鉴起来?
自己过往也没有什么素材可以跟它合一下?
剪辑出来是不是能投放得出去,千川是不是消耗得动?
这个就是导向、是调整。
 
D,决策
这个就好办了,都想好了,就决策是不是要去做。
觉得要跟这个品、这个素材的话,那就设计几个创意,交给剪辑。
 
A,行动
把制定的决策快速执行。
为什么叫“循环”呢,因为执行过后,又接着进入“观察”环节。
一个素材没跟中,就继续换创意、换素材。
一个品没有跟中,也继续观察有无其他的机会。

 
图片
总的看来,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是“快速”。
咱们就有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OODA,就是社会在环境变化很快的时候使用。
对比来看PDCA。
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这样的循环,就比较适合在相对稳定的、可控的环境中适用。
 
第二是“观察”。
成甲的《好好思考》这本书里,他借鉴OODA做了个很有价值的事儿。
那就是,建立自己学习的「传感器系统」。
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思想实践中,跨学科地获得思想情报,掌握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型,从而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及时调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他花很多时间建立不同领域的「知识线人」、组织团队关注最前沿领域的变化以及定期邀请跨领域的高手开思想闭门会,坚持花大量时间建立情报系统
这些投入在但是都不被其他人看好。
好处是,掌握了更全面的思想工具后,他看问题更敏锐,思考问题也更深入全面,能做出很多战略级的优势策略判断。与此同时,我也结识了各行各业的朋友并交流专业的话题,这又进一步拓展了我的认知和眼界,形成新的认知优势。
这个系统性的建设,就是让自己“观察力”越来越强大。
 
这是安洲持续写作第622/1000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