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温秦伯末“退热诸法” 巧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

 曾经沧海刘卫国 2023-01-05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近三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席卷全球,发热是患者少不了的症状之一,退热成了医生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受多种迫切性和必要性促使,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已故名老中医秦伯末老先生在“种种退热治法”一文中列举了中医常用的十四种退热法,有法有方,方法精良,疗效卓著。于是再次重温秦老“种种退热治法”并结合近期临床实践写点体会,以作加深。

文章图片2

1.发汗退热法:以发散解表的药物发汗以达退热。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此法又分辛温发汗和辛凉发汗两大类。辛温适用于感受风寒;辛凉适用于感受风热。另外还有兼湿,兼暑、兼燥者,故在辛温和辛凉两大法中又有变法。
2.调和营卫退热法:此法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中风证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风邪外侵,卫分受邪,形成卫强营弱,营卫失和的证候。代表方剂桂枝汤,秦老变通其方,对阳虚本时畏冷,疲劳后微有低热者,遵照“劳者温之”的治则,常用桂枝汤酌减桂枝用量,加入参芪或当归之类,效果良好。
3.清气退热法:外感热证,表邪不解,传入于里,初传入肺,再传入胃,主证是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口喝引饮,脉象滑数或洪大。方剂可选用银翘散去荆芥、豆豉加石膏,或用白虎汤。此属甘寒清气法。另有一类证候是热邪入里,证见身热心烦谵语等。此类证候甘寒清气则不能胜伍,可用苦寒清气法,方如黄连解毒汤。甘寒和苦寒性质作用有异,应注意区别:甘寒能使邪从汗解,主清肺胃之热,且能生津;苦寒则使邪从下泄,主泄三焦之火,且有燥化伤液之弊。

4.通便退热法:热传入里,结于阳明,消津耗液,遂致大便秘结。此时则当采用通便以退热。此法以承气汤为代表方。后人在此基础上有很大发展。如攻补兼施的新加黄龙汤。养阴增阴的增液承气汤,开窍攻下的牛黄承气以及清热攻下的凉膈散等,都是攻下的基础上化裁而成,在急性高热病中恰当地应用这些方法,疗效相当明显。
5.和解退热法:外邪由表传里,当界于半表半里之时,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可用此法,所谓和解是指和里而解表。和里不使邪再内犯,解表则使邪从外出。所以和里解表实有安内攘外之意。方如小柴胡汤。秦老指出:凡具有安内之功及攘外之能的都属于和解的范围。
6.表里双解退热法:表热当汗,里热当清。对于既有表热又有里热之证,则宜表里双解。双解不同于和解,和解是邪正双方兼顾,双解是表里之邪双清,《伤寒论》中两经同治也可称为双解法。
7清化退热法:对于湿热证,湿热胶结缠绵不愈。其热虽不甚高,但往往难于速已。此时清化退热常为必用之法,方如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湿热蒙蔽清窍,证见神昏,则用神犀丹,取其清热安神之中,兼有化湿开窍之作用。秦老指出:湿热之邪不能单靠清化,初起挟有表邪时,应在侧重清化的基础上,结合宣透疏解,盖因湿热证中,热邪易清而湿邪难去,湿邪不除,热亦难已。
8.清营解毒退热法:温热毒邪或风寒化热入于营血,则须以清营解毒为法。清气与清营是对急性热病的两种重要治法。应当注意,当用清气而早用清营,反使邪郁不解,应当清营而用清气,亦会使邪热燔灼生变。辩别热入营血的主要标志是:舌尖红渐至舌质俱绛,证见心烦神昏,出血或斑疹。清营解毒代表方剂如清营汤,化斑汤,重症则用犀角地黄汤。

文章图片3

以上8种退热治法,在急性热病中常为有效之法,运用恰当,常有起死回生之力。此外,尚有“舒郁退热法”、“祛淤退热法”,“消导退热法”,“截疟退热法”,“滋补退热法”,以及渍形,水浴等外治退热,针灸,推拿等多种退热治法。中医具备如此多种多样的退热方法,那么,对于一些以发热为主的许多急症,就有治愈的充分把握。临床用之,疗效确切,实践证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亦不例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