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发展

 我的书摘0898 2023-01-05 发布于海南

自从写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来,列宁一直没有停止过哲学研究,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除了《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1908)而外,他还撰写了《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提要》,阐述了他的许多哲学思想。

1914年初,列宁应邀为《格拉纳特百科辞典》撰写《卡尔·马克思》词条,重新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著作,还阅读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并作了笔记。词条交稿后,列宁继续阅读其他哲学著作,也作了笔记,时间延续了一年多(1914年9月至1916年6月),共计作了8本笔记,列宁称之为《哲学笔记本》。

文章图片1

这8本笔记加上以前的哲学笔记,又加上一些读书批注,构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哲学笔记》的内容。从笔记本身来看,列宁是在为一本哲学专著准备材料,这说明他在从事基本理论的建设和研究。此外,从列宁所写的批判社会沙文主义的文章和分析革命形势与策略的论著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哲学研究与他的革命实践是息息相关的。

《哲学笔记》虽然不是系统的专著,却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有很大启发性的哲学思想,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和《哲学笔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阶段,下面分四个方面谈一谈《哲学笔记》的新发展。

文章图片2

(一)提出了建立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原则和体系雏型

马克思在1858年1月14日给恩格斯的信中曾说:“我很愿意用两三个印张把黑格尔所发现、但同时又加以神秘化的方法中存在的合理的东西阐述一番,使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列宁摘录了这一段话,又加了批注,说明他很注意马克思的这一愿望。但马克思终于没有实现这一夙愿,没有写出“大写字母的逻辑”(列宁语,即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恩格斯对此作过一些具体的努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他也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列宁认为黑格尔有他自己的哲学体系,即《哲学全书》,《逻辑学》是它的核心,但这是一个虽然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却是彻底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从整体上说是不科学的。

列宁在认真阅读《逻辑学》时除了高度评价其辩证法思想以外,对黑格尔关于如何建立哲学思想体系的思想甚为赞赏。他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发挥了这些思想,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唯物辩证法体系的设想,即辩证法体系雏型。

文章图片3

列宁关于建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原则的思想集中在他关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论断上。他说:“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一般都把这个论断理解为三门科学逻辑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这不是列宁的原意。

这三门科学各有自己的对象,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没有唯物唯心之分;辩证法研究作为整体的世界及其规律,过去叫本体论或形而上学,今天叫世界观或宇宙观;认识论研究人类社会的认识现象及其规律。

怎么能说“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呢?如果硬说列宁讲的是三者统一或一致,那么,这个论断的意义就不大,因为有统一或一致关系的决不止这三门学科,可以说,一切学科都是统一的或一致的。列宁的三者同一的思想来自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多次谈到过类似思想,列宁在《哲学笔记》中也是多次谈到有关思想。

把所有这些论述综合起来思考,可以看出,列宁所说的三者同一是指唯物辩证法或辩证唯物主义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宇宙观;二是逻辑学,即它的范畴、原理成为一个逻辑的发展过程,符合思维规律,具体说,符合思维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三是认识论,即它的内容的逻辑顺序是同认识史一致的,是符合认识规律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哲学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即逻辑与历史(认识史)的一致。

文章图片4

既然建立哲学体系的基本原则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那么,体系的逻辑起点显然就应该是最抽象、最简单的东西。黑格尔就是根据这个原则把“存在”或“有”作为他的(逻辑学)的起点。列宁对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和作法是肯定的。

在列宁看来,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哲学体系,对任何学科的体系都是适用的,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体系就是按照这一原则来建构的,它的起点“商品”就相当于黑格尔哲学的“存在”。《资本论》就是一个从商品开始,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展开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

列宁还提出辩证法的核心或实质的概念,并把它看成建构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根本原则之一。辩证法的核心即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因而它应该贯穿于整个辩证法体系之中。这在黑格尔哲学中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因而黑格尔哲学体系就是由否定之否定(正题、反题和合题)构成的。他所说的否定之否定也就是对立面(正题和反题)的统一(合题),其中包括了矛盾规律。

关于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的思想是非常古老的,把这一规律完全贯穿到自己哲学体系中的是黑格尔,但黑格尔把它扭曲成为正反合三段式,似乎一切事物和思想的发展都经历了这三个阶段,这显然是难以成立的。

文章图片5

列宁曾经根本否定否定之否定,后来加以改造,把否定之否定理解为矛盾运动的表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或在更高基础上对过去阶段的重复),并把否定之否定和矛盾规律区别开来,把矛盾规律理解或规定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认为它才是辩证法的核心。恩格斯把辩证法叫做“矛盾辩证法”,就包含了这一思想,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把它最后明确起来。

列宁不但提出了建构唯物辩证法体系的一些基本原则,而且提出了若干对这个体系的整体设想。除《卡尔·马克思》中的《辩证法》而外,《哲学笔记》中有好几处涉及这个问题,其中最为详细的是《辩证法的要素》十六条(以下简称十六条),上面提到的那些建构辩证法体系的原则在十六条中都有所体现。

十六条的内容可以简述为:(1)事物的客观存在;(2)事物的多种多样的关系;(3)事物的自己运动;(4)事物的内在矛盾;(5)对立面的统一;(6)对立面的斗争;(7)分析和综合的统一;(8)事物的普遍联系;(9)对立面的转化;(10)认识的增多;(11)认识的深化;(12)哲学认识的发展;(13)、(14)否定之否定;(15)内容与形式;(16)质与量;总结: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文章图片6

有人把十六条称作“十六要素”,这是不确切的,因为并不是每一条都是一个要素。有人认为十六条的顺序是一严密的体系,这也是不确切的,因为(1)至(7)表现了一定原则,(8)至(16)就显得零乱。

仔细研究列宁手稿,我们发现(1)至(7)是按照一定原则排列的,而(8)至(16)则是分别补充了(1)至(7),具体说,(8)补充(2),(9)补充(5),(10)、(11)、(12)补充(7),(13)至(16)补充(4)、(5)、(6)、(9)。

如果以前7条为纲加以重组,可以看出一个符合上述建构原则的辩证法的要素的体系:(1)存在;(2)、(8)普遍联系;(3)自己运动;(4)、(5)、(6)、(9)对立面的统一、斗争和转化;(13)、(14)、(15)、(16)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否定之否定、内容和形式、质和量;(7)认识的基本因素;(10)、(11)、(12)认识的过程。

文章图片7

这个体系以存在为起点,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按存在——联系——运动——矛盾——认识矛盾运动的顺序展开,这是符合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的。这些要素是列宁从黑格尔的一句话中引申出来的,但这并不是纯逻辑的推演,而是对他研究《逻辑学》成果的总结。

还应指出,这个体系不过是辩证法体系的一个雏型,严格讲,它不很完整,也不很严谨。《哲学笔记》中谈到的许多要素如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主体和客体、实践、人类历史辩证法等都没有包括进去,对立统一规律、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也没有彻底贯彻,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的辩证法体系已经隐约可见,为后世建立这样一个体系开辟了道路,这个贡献是巨大的。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还论述了一系列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如存在与非存在、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无限与有限、绝对与相对、运动与静止,等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