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赏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2177)​明代 曾鲸《肖像画》

 昵称40044036 2023-01-06 发布于海南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
第2177期:明代 曾鲸《肖像画》    

图片
曾鲸(1568--1650) ,中国明代画家。字波臣,晚年号称蔗园老人。福建省莆田人。一生往来江浙一带,为人写真。擅画肖像,在继承粉彩渲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注重墨骨,层层烘染,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

所画人物肖像强调观察体会,抓住最动人处,精心描绘,尤注重点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如镜取影,俨然如生”之誉,从学者甚众,遂形成波臣派。

文人士夫延其作小像者极多,今藏上海博物馆之《侯峒曾像》、天津博物馆之《王时敏像》、浙江省博物馆之《张卿子像》、广东省博物馆之《赵庚像》皆名作也。

图片

    明人肖像  设色绢本 1622年作

    款识:天启壬戌仲秋,曾鲸写。


    题跋:明人画男遗影。肖像画中之杰作也。一九八六年十月,史树青题。

图片
元人造像  设色绢本
 
图片
 董其昌肖像  设色绢本
    款识:董其昌先生小像。曾鲸。钤印:曾鲸之印(朱文)

图片
文公先生像  设色绢本 万历丙辰(1616年)作

图片
明太后像  设色纸本

    款识:曾鲸。钤印:曾鲸之印、氏波臣
    鉴藏印:云间王鸿绪鉴定印、子孙永保、俨斋、上寿堂书画珍藏之印、戴培之鉴真印、上海徐干琛收藏书画金石书籍印

    题跋:居恒时每欲临摹伪累沮兴。戊申仲夏,覇迹邗上,闻此图已购入朱门,谓不可复观,幸得追陪诸君子之末,进观及覆展玩,不忍□释越。一日尘雨,寓园背临其似异,与海内赏鉴家知此图之布局设色如此,至于笔墨神理十不得一二也。噫事之遇合固不可料,而物之去留,其能无忱乎,敢质之渔山兼求教正。樵侣弟潘思牧识。钤印:潘思牧印、髯翁。

图片
 西洋圣母像  设色纸本
图片
松圣图
图片
 松下高士  设色绢本 1612年作

    款识:云开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万历壬子(1612年)夏五月,曾鲸写。钤印:曾鲸之印、波臣

    诗堂:以为陶之朱公耶,而知富之不如贫。以为鲁之朱家耶,而知侠之不如文。孝友至行,图史闲动。晬乎其容,处山泽而不痏。褒乎其服,游金马而不氛。宜乎季方之难为弟,而建平之交善闻。野史董其昌赞并书。钤印:董其昌印、知制诰日讲官
 
图片
西庐老人七十小像  设色纸本 辛丑(1601年)作

    款识:西庐老人七十小象。辛丑春日,曾鲸写照,吴伟业题。钤印:吴伟业印、梅邨

    签条:王烟客太常七十岁小像。枕经书屋收藏。

    曾鲸(1568-1650),字波臣,福建莆田人。寓居南京。明代著名画家。尤擅写照,创“波臣画派”,影响深远。一生多活动于杭州、桐乡、宁波、余姚、南京等地。擅画肖像,曾为董其昌、陈继儒、项子京、葛一龙、黄道周等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画肖像。作传神画,总是精心观察体会,抓住对方的精神特质点睛生动,咄咄逼真,俨然如生。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由翰林官司业。入清仕至祭酒。书法赵孟俯,画山水得董、黄法。笔意秀雅,脱尽作家习气。诗名满区宇,长于七言歌行,自成一家,后人称“梅村体”。有《梅村集》等行世。

图片
王阳明像  设色纸本 崇祯庚午(1630年)作

    款识:历代名贤真象。崇祯三十庚午仲春迄孟冬,莆田后学曾鲸敬写,计六十二帧。钤印:曾鲸之印、波臣

    此作经吴昆田、王拯、金蓉镜、秦湘业、王褆、程十发题跋。曾鲸(1568-1650)中国明代画家。字波臣。福建莆田人。擅画肖像,在继承粉彩渲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注重墨骨,层层烘染,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所画人物肖像强调观察体会,抓住最动人处,精心描绘,尤注重点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如镜取影,俨然如生”之誉,从学者甚众,遂形成波臣派。

图片
苏文忠公笠屐图  设色纸本

    款识:苏文忠公笠屐图。汤嗔如屋傍如山,且看蛮烟瘴雨间。白月遭■蚀不尽,清光依旧满人寰。波臣曾鲸敬写。钤印:波臣
    鉴藏印:续雅、可园、弟二品、南皮张氏可园考藏、庚壬两劫所余之一

    曾鲸《苏文忠公笠屐图》,写苏轼远贬海南澹州时,做客黎子云家,归途遇雨,从农户借得笠屐冒雨前行的情景。画中东坡先生头戴斗笠,足登木屐,双手提衣,目光下视泥泞的路面,移步沉谨,表现出他远在天涯海角,备受艰辛之疲态。

图片
达摩  设色绢本 辛酉(1621年)作 
图片
 尉迟恭像  设色绢本
图片

  曼殊像  设色绢本   (145.6万元,2010年作中国嘉德春拍)
    款识:曾鲸写像。钤印:曾鲸之印、波臣

    题跋:曼殊同余读书栖霞甘乳泉,窗间有梅,丛花古干,将与吉祥寺树等矣。而曼殊云:自十年前手植也。余乃绘于仪象之左,盖咏赋棠桧,物重于人,矧兹玉迭春香,岂非谢东山之别墅乎。又与曾子所写抱膝吟之义微有合尔。芳兰绮石,偶志其见云。崇祯十五年次壬午(1642年)四月望前,中江社盟弟萧云从识。钤印:尺木子

    裱边:山不高而至则难,水不广而测则难。始而就之,野人也;徐而察之,质人也。久而处之,若即若离,若可鄙而可思。斯人何如乎?其曼殊乎。戏书。钤印:曼殊、鲍元华印

    曼殊即鲍祖彪,一名元华,明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人。入清补仪征博士弟子员,即庠生,故亦作仪征人。幼颖敏,八岁肄业南京国子监,长工诗文,善书法,有名江左。所著《鹑庵诗集》及《曼庵文集》、《诗集》虽已梓行,惜今均不可见。他为人宽厚豁达,好行善事,性淡泊,喜交游。早岁居南京,上交前辈如凌苍舒世韶(1586-1652)、黄坤五文焕(1595-1664)、方但庵拱干(1596-1667),时与往还,又与陈涉江丹衷、周向山京等为友。他曾读书“摄之紫峰”,即南京栖霞山,通佛法,又潜心于儒家经典《春秋》和《易》,稽古甚富,故入“名儒”。在栖霞与萧云从同学,且为同盟的社兄弟,友谊甚深。他卒于清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年仅四十四,推其生当为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

    曾鲸大于鲍元华五十二岁,二人同居南京,自可为忘年之交。他为这位后生写像,虽未署年,但不会与萧云从补景的年月相距太远,早在辛巳(1641)或庚辰(1640),最晚在壬午春。这时曾鲸年已七十七到七十九,鲍元华年二十五到二十七。以近八十高龄写此青年之照,笔墨秀逸,活脱出像主眉宇间洋溢着的青春秀气。曾鲸为王时敏写像时,王时敏年二十五。现存两幅曾鲸的青年写照,若能对照一看,必可觉察到作者中年与晚年笔墨的进境。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这幅《曼殊像》的历史意义。

    萧云从(1596-1673或1674后),字尺木,号默思,别号无闷道人、钟山老人等,江南太平府芜湖县人。崇祯己卯(1639)举南京乡试副榜第一。工诗,精绘事,以画山水最著;间亦画梅,别有逸致;兼工人物。他传世的画迹大都是山水画,画梅不过一、二件。他在曾鲸所写《曼殊像》左补上一株梅树,而且题上一段题跋,字数不多,却表明了他与像主鲍元华的真挚友谊,便使这幅人像画平添了绚烂多彩的内容,不仅可以提高画本身的艺术鉴赏的价值,而且可以在画苑中留下一段美谈,将永传千古。萧云从曾经有一段时间与鲍元华读画栖霞山中,这对研究萧氏生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史料。

    此图由曾鲸画像,写曼殊宽袖大袍抱膝坐石上,身体略前倾,双目凝视,若有所思。面目清瘦,神情俊朗,一望可知是个有学行的儒士。晚明士大夫,好请高手写照,欲以自身形像传之后世。曾鲸眼高于顶,不屑屑画俗客庸人,所请所写者大多为高人韵士,不仅面目可见其心性之智识雅洁,即所著衣冠,所用器物及其周围景物,无不能表其好尚,明其志趣。此图像主身下一拳石,身前一株梅,一盆兰,皆曼殊植、曼殊栽,象征其志在高远,心迹清明,及甘于吟啸水际岭麓、荒村野寺中也。梅与石,由萧云从补成,时在崇祯十五年壬午四月也。
 
图片
  黄道周像  设色绢本 1644年作   福建省博物馆藏

    崇祯十七年(1644),其为漳浦黄道周(字幼平,号石斋)绘《黄道周像》,绢本淡彩。自题“石斋先生六十岁小像。甲申花前二日,波臣曾鲸绘于明成堂讲舍。”钤“波臣”。

    曾鲸的传世作品并不算很多,大都被各大博物馆收藏。据考证,曾鲸的作品除了存世的《葛一龙像》,《王时敏像》、《张卿子像》、《黄道周像》等作品外,文献记载的曾鲸肖像画作品还有《俞安期像》、《陈继儒像》、《项元汴像》等28幅作品。

虽然目前所见的只是曾鲸作品中很小一部分,但是其在肖像画的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些作品中的历史人物早已经逝去,但是曾鲸的作品却使他们的“写照”犹在,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书写了厚重的一笔。

图片
顾与治先生小像  设色纸本  南京博物院藏  
     
    崇祯十五年(1642),曾鲸绘《顾梦游像》,纸本设色,张凤(字大风)补景,田林篆。顾梦游为明末诸生,工诗,善行草书,李渔,周亮工对其评价甚高。

图片
归隐图  手卷 设色绢本

    款识:蔗园曾师为衣翁执事写照,命门人彬补景。钤印:曾鲸之印
    杜濬、陈贞慧、周世臣等后跋。曾鲸,字波臣,福建人,工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神情。其傅色淹泊,点晴生动,咄咄逼真。每图一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弟子有沈韶,徐易等称“波臣派”,而以上虞谢彬为第一。

图片
“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严用晦像  手卷 设色纸本 癸亥(1623年)作  (627万元,2009年作嘉德秋拍)

    款识:癸亥冬日写,曾鲸。钤印:曾鲸之印(白文)
    引首:情促书癖。钤印:沈永之印、石如道人、黄鹄馆
    题跋:题用晦严先生小像。尔祖鱼竿尚絓丝,入山又使故人知。玄纁已下狂奴饵,洗濯名根似悔迟。其一不把渔竿不受纁,客星之后有文星。他年我欲充皋羽,试看冬青尚自青。其二君容老秀祖容奇,曾向桐江礼足归。今日清芬应未远,五湖滩畔照须眉。其三结束家风疑有异,远逃世味若相关。钓竿祖拂珊瑚树,诗卷君留天地间。癸巳(1653年)秋禊日,石天洞长沈颢。钤印:沈颢之印、朗耀、石天

    天下无读得尽之书,而若欲拨祖龙之烬;海内无交得尽之友,而若欲空绣虎之群。视其左右,则半乘之图书;搜其奚囊,则交游之珠玉。见于面,观其眸子,其所营营者,不在彼而在此。邓笑居士黄应蛟题。

    圣而隐,民而逸。横古今,同一息。伊何人,峻标格。酣国史,友泉石。剡溪舠,东山屐。从何来,众香国。物外游,烟中客。四海交,谁不识。假庵居士归昌世题。钤印:文休
    后纸:1.筱园居士,葛一龙震父。钤印:葛一龙印、震父氏
          2.秋水卢伦题。钤印:卢伦之印、秋水居士
          3.右赠用晦词丈。由拳张隽。
          4.宗末汴题。钤印:莫厘主人、翠竹山居
          5.社弟王祚鼎。钤印:有佛性者
          6.社弟倪鲲。钤印:北有、倪鲲、声远

          7.八十二翁为用晦严先生赞像,时己卯五月望日,陈继儒书于神清之室。钤印:陈继儒印、麋公
          8.幻庵丘从政题。铃印:水流云在、丘从政印、字达卿
          9.石城朱雪题。钤印:藏鹤楼、朱雪私印、玉羽
          10.天启癸亥季秋之望,陆应阳书,时年八十有二。钤印:古塘居士、陆氏伯生
             小春朔,应阳书。钤印:古塘居士、陆氏伯生
          11.乾隆庚子二月甲戌,竹汀居士钱大昕敬跋并书。钤印:竹汀、钱大昕印、游于盛世

          12.道光十八年戊戌夏月,惜庵王相拜跋,并书于古桃之色斯别业。钤印:无止境书课、雪泥鸿爪、王相印信、惜庵、美人香草并居、观涛广陵、茶熟香温且自看、晋右军将军裔、一肚皮不合时宜、五十忽过二流年消壮心。

          13.乙丑小除夕,金坛后学冯煦,时年八十有三。钤印:蒿叟
          14.丁卯四月,孟繁亲翁出视先德用晦先生画像,敬题于卷末请正。如皋冒广生。钤印:疚斋

    此卷画严用晦像。严用晦名宗显,号星渚,苏州东山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496),卒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享年66岁。好读书,高蹈自放,性耽烟霞,一时名流皆乐与之游。可谓“翩翩如野鹤,矫矫若冥鸿”,“殚精于经史,触类即旁通”,“贞心贯金石,浩气凌长虹”,“浮名等炊黍,长啸烟霞中”,颇可见其性情、学养及风神气度之一斑。

    作此像时,像主严用晦31岁,画家60岁,此画为曾氏中晚年之作。图中严氏躬身坐一方杌之上,面容清秀,目露智识,一种洒然自放、超凡脱俗的神情跃然纸上。画面除一人、一几、一炉、一盒,空着所有,益见主人及画家立意之高远。人物开相以淡色晕染分阴阳,着力处在须眉嘴角,尤在双眸之间也。“传神阿睹”,呼之欲出,其艺进乎道矣。

    本幅有沈颢、黄应蛟、归昌世诗题。贉尾有葛一龙、卢伦、张隽、严汴、陈继儒等题跋,另有陆应阳赠严氏的诗及跋,复经乾、嘉时钱大昕、王相及近人冯煦、冒广生题识,图文映发,令后之读者,如与昔贤面对。从明代天启三年(1623)癸亥秋陆应阳率先题赞起算,直到民国十六年(1927)丁卯冒广生殿后收跋,横跨明、清、民国三期,先后历经305年,且题识者不乏其时的名士硕儒,这在曾鲸的肖像画乃至中国的肖像画中殊为罕见。

       曾鲸字波臣,晚号蔗园老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卒于清顺治四年(1647),享年84岁。他是晚明著名的肖像画家,“波臣派”的创始人,其画风的影响波及东瀛。作为一位富有创造性的独树一帜的肖像画大师,他努力从古代优秀肖像画艺术中吸取精华,作为自己创作的借鉴与底蕴。万历十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波臣与他切磋画技,并吸收利氏的肖像画法。取其所长,走出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故他的肖像画法,和古代画家“传统画法相同的是同样用淡墨线勾出轮廓和五官部位,强调骨法用笔;与传统画法不同的,不是用粉彩渲染,而是用淡墨渲染出阴影凹凸”。(周积寅《曾鲸和肖像画》)。他“每画一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无声诗史》)他的写照,点睛添毫,俨然如生,人物性格特征十分鲜明,做到妙化传神,形神皆肖,自成一家,名重艺林。

图片
葛一龙像  设色纸本  32.5cm*77.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朝初期恢复了画院制度,画风基本上承袭宋、元以来的山水、人物、花鸟画风,在文人画家充斥画坛的这一时期,山水、花鸟画却比人物画繁荣。尽管如此,民间却依然出现了一位重量级的肖像画大家。明一代,在莆阳曾经诞生了四位著名的画家,即曾鲸、吴彬、宋珏和郭巩,而这四人之中曾鲸则以擅长人物肖像画成为晚明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其影响更是波及明清两代。

    曾鲸,曾漫游金陵、杭州、余姚等江浙一带,后寓居金陵,专门从事肖像画的创作。曾鲸在肖像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与其出众的才学和交游的广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曾鲸的传世作品并不多见,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曾鲸曾与当时与许多社会名士都有过交往,其中不乏关系颇深者。回顾曾鲸肖像画在明清产生的影响力,又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联系在一起。明中期以后,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文化的发展,成为推动肖像画发展的一大社会因素。

    曾鲸的传世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都可称得上是肖像画中的精品。而这些流传的作品对研究曾鲸的作画演变进程以及明朝绘画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资料。在曾鲸作品中的这些形象,很多都是当时在绘画、医学、文学等方面很有作为的历史名人,所画人物肖像强调观察体会,抓住最动人处,精心描绘,注重写实技法。

尤其注重点睛,使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如镜取影,俨然如生”之誉,史称曾鲸的写真“重墨骨,墨骨既成然后敷彩,以取其色之老少,真神早缚于墨骨中矣”,当时学习曾鲸肖像画技巧的人非常之多,并形成了史上有名的“波臣画派”。有《王时敏小像》、《葛一龙像》、《黄道周像》、《严用晦像》等传世。

    《葛一龙像》图卷,纸本设色,纵32.5厘米,横77.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葛一龙,字震甫,是与曾鲸同时代的文人,生卒年月不详。葛一龙尤其爱好诗书,嗜书如命,曾与四方名士结成'秦淮书社’。其官场的不得意,也使得葛一龙一生在著书修学上很有成就,成为著名的诗人,有《修竹篇》、《弄闲草》、《艳雪编》、《山茶百韵》、《溪中草》、《幽堂集》等著作传世。《由沅州次平成》:“言从撷香芷,五日濒江路。倾危赴偃仰,逼仄谢回顾。深林雨濯濯,隔水山个个。亦有不耕人,木末营茅部。自谓巢居尊,罔知夜郎大。和《弥勒诗》:“一宇嵌山窟,重重开晓烟。青飞岩下水,绿覆树头天。境僻耽幽寂,僧高净俗缘。不知州与寺。名立竞谁先?”这是葛一龙的两首诗,其中都写出了诗人对风光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不同于世俗清净之地的喜爱与向往,可以说透露出了葛一龙自身浑然天成的诗人气质。

    曾鲸的这幅肖像画作品传神的抓住了像主的性格特征。画中抛弃了对一切背景和环境的描写,从而突出了人物与书籍的关系。画中的葛一龙头戴乌巾,身穿长袍,密髯丰颊,以书当几,席地而坐。目光沉静,似若有所思。神情平和与倚书斜坐的姿态,充分的表现出了主人公沉静儒雅的文人气质以及与书籍的亲密感情。人物的面部和衣纹处先用细线勾勒,经晕染数十层后,再加以敷色。衣纹的勾画既简练又明快,线条流畅劲健。

衣衫敷以白色,既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衣着材料的质感,又与人物面部的淡赭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画无款,钤有“曾鲸之印”、“波臣父”等印迹。还有米万钟、范景文、周之纲、王思任四家的题赞,后有俞彦、宋献二家的题赞。米万钟逝世时间为1614年,因此推断,此画的创作时间最晚应当为万历四十二年即1614年,葛一龙像是曾鲸早期的肖像画作品。从这一角度来说,这幅画上的信息也提供给了研究曾鲸肖像画发展的相对直观材料。

每日一赏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2176)明代 徐渭《杂花图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