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金时间价值、机会成本与延迟满足

 莫为天下先 2023-01-06 发布于湖南

大家好,我是一只大居。

今天想聊这个话题,起因源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01

现在的一颗糖和未来的两颗糖

昨天带2岁女儿去上早教,其中有一节课是学拧毛巾。老师要求所有小朋友在小凳子上挨个坐好,先看老师示范,然后被点到名的小朋友再上台亲自操作。

起初,女儿很乖地和大家一起排排坐,但是当老师示范完以后,她噌一下站起来,跑去水盆前想要自己上手。无论如何解释规则,她依然不肯回到自己座位。这时,老师神色略为严肃地说了一句:“ X X(小名),要学会等待哦!

听到这句话的我,脑海中浮现一个经典实验:

一群幼儿园孩子被领到一间空教室,教室的桌上放上棉花糖。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现在就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独自等待。如果能等研究者回来(15分钟后)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

带过孩子的家长应该深有体会,让小朋友在最喜爱的零食面前等待15分钟,真的就像一辈子那么长。

40年后,研究团队得出实验结论:小时候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孩子,在成为青少年后,他们的认知和社会能力更强;在成年后,这些孩子也有更好的人生表现。

今天我们就用“现在的一颗糖和未来的两颗糖”的例子,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解释。

02

资金时间价值相关概念

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的价值随时间推移而增值,增值的这部分资金就是原有资金的时间价值。

注:有的小伙伴说钱一直在贬值,感受不到资金价值随时间推移而增加。这里简单提一下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某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3%(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为4%。

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是:

(1 + 实际利率)×(1 + 通货膨胀率)

= 1 + 名义利率

因此,实际利率

= (1 + 名义利率)÷(1 + 通货膨胀率)- 1

=(1 + 3%)÷ (1 + 4%)- 1 

= -0.96%。

如果没有通货膨胀,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 = 3%

因此,并不是资金没有增值,而是货币增值速度跑不赢通货膨胀

一颗糖是本金,一颗糖是利息

如何理解本金与利息?今天的100块钱本金存进银行,年利率3%,一年后本利和103元,利息3元就是增值部分。

譬如现在的一颗糖价值是一颗糖,但15分钟后,价值是两颗糖,增加的那颗糖也可以看做利息。

单利与复利

依然是棉花糖的实验,对应关系如下。

本金:一颗糖

计息期:15分钟一次

利率:100%

假设让小朋友等待1个小时再拿糖果,相当于计息4次,分别以单利和复利计算到手的糖果。

单利1小时后到手的糖:

1 + 4 × 100% = 5(颗)

单利只有本金会产生利息,利息不会产生利息。

图片

复利1小时后到手的糖:

1 ×(1 + 100% )^4 = 16(颗)

复利的利息会继续产生利息,能完全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

图片

现值、终值和期数

以复利计息为例。

现值就是本金,对应开始时的1颗糖。

终值就是本利和,对应1个小时后的16颗糖。

终值减去现值,其差额就是资金时间价值。

现值和终值之间对应的时点就是期数。每15分钟计息一次,则1个小时对应4期。

好了,经过这些概念的铺垫和计算,现在可以这样说:开始时的1颗糖的价值,和15分钟后的2颗糖相等,和1个小时后的16颗糖的价值也相等。

如果经过15分钟或者1个小时的等待,依然只给我1颗糖,我是不会选择等待的。因为这是无效的等待,不叫延迟满足而是浪费生命。

所以,要把等待放在有收益的事情上。

03

如果把延迟满足和及时行乐

用金钱衡量

身边很多小伙伴都有这样的经历:

定下考试计划,买好教材,但一看书听课就忍不住玩手机;

办了健身房年卡立志好好运动,却发现去健身的次数还比不上深夜加餐的次数;

决定好好学乐器,买了一把好琴和N多课程,结果没多久就放到角落吃灰……

别问为什么理想的目标和现实执行情况会南辕北辙,问就是:

图片

这一定是老天的安排,这也是作为人的可爱之处,人生难免意外嘛。

如何理解呢?

无论学习还是运动,要达到预定的目标,必须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时间的累积,这属于投入多、时间长而见效慢的事儿。而美食和娱乐,好像没有什么门槛,就花点金钱和时间,却能立刻获得愉快的身心体验。

用金钱来衡量的话,打个比方啊,别纠结金额是怎么来的。

假设今天的我价值1块钱,决心学习、运动、或者保持某种良好习惯,平均每天产生1%的微小收益,需要1年、2年甚至更久才能提现。不过好在掌握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更轻松地接受更多新东西、有运动基础的身体能支持我们更多高强度训练——这是复利计算。

而休闲娱乐则是每天1分钱消费,即刻换来等值的快乐。划重点——是消费,不是投资。

简单地说,当我们的行为和目标相背离的时候,就等同于把自我账户里的钱用来消费。

接下来狂按计算器施法:

一年(从现在起365天)以后:

① 1 ×(1 + 0.01)^365 = 37.78(元)

② 1 - 0.01 × 365 = -2.65(元)

两者差异 = 37.78 -(-2.65) = 40.43(元)

两年(从现在起730天)以后:

① 1 × (1 + 0.01)^730 = 1427.59(元)

② 1 - 0.01 × 730 = -6.3(元)

两者差异 = 1427.59 -(-6.3)=1433.89(元)

三年……别算了,差距越拉越大。

04

机会成本

通俗的讲,机会成本是放弃的最大潜在收益。

比如今晚本来打算花1个小时做套模考卷,但最后因为去追剧而放弃模考,那么追剧的机会成本就是被我放弃的那套卷子能带来的收益。

不妨想得更长远一点,今天的我(现值)终究会变成未来的我(终值)。

5年以后,那个依然沉迷手机的我,也许是牺牲了本能考上注册 X X 师的我换来的。

10年以后,那个虚弱又油腻的我,也许是本可以拥有健康和元气的我换来的。

用机会成本的思维去思考,很多决策变得更容易了。因为机会成本就是代价,而代价意味着失去。比起渴望拥有,大多数人更害怕失去。

05

难道不能享受当下吗?

能!

当然!

必须的!

没见过身边有谁把钱存银行光看余额就心满意足,但永远不取现的吧。如果真有,请叫他“守财奴”。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当下行为的关系,明白此时此刻的享受是为了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能坚持得更远而做的调整。及时行乐不是无节制地放飞自我,完了以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责,最后干脆放弃。

图片
图片

高中班主任常用一句话来鼓励我们:“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在浪的时候,记住这个浪是在前进的,在浮浮沉沉之间波动却不妨碍向前的趋势。我愿称之为“战略性的浪”。

最后分享一段话,与君共勉。

现实生活中,付出和结果之间往往没有那么立竿见影。在离开学校之后,当我们遇到的很多事情不再像做题和考试之间联系得那么紧密的时候,很多人的付出都是浅尝辄止的。而最可贵的努力,是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那些无法立刻获得回报的事情,依然能付出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热情。最终的结果也许不足以让你独孤求败,但足以出类拔萃。

——于宙《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

以上是本文全部内容,感谢阅读。

参考资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设工程经济》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及应用

经济科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 货币时间价值

欢迎在公众号留言互动,和大居共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