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如梅》之《双清图》

 梦云39174913 2023-01-06 发布于天津

《做人如梅》之《双清图》

《物相-心相》

2018年5月,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清,是中国文人画家最崇尚追求的一种境界。

王冕的首题画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也彰显了中国文人的骨气。

双清指思想及行事皆无尘俗气。

双清图常以梅、兰、竹、菊、石、松、水仙为主要描绘对象,选取其中的两种进行组合,表达清幽、虚静的意境与情怀。

在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把梅、竹合画一幅之上称为“梅竹双清”。

早先,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是将梅、竹分而吟咏图绘的。直到元代才有以梅竹为题合吟于一首的诗作,有贡性之的《题翠竹红梅》,有泰不华的《题梅竹双清图》,这是我们见到最早以双清称谓梅竹的文字记载。从题目看,这是题于画作上的,这说明“梅竹双清”在元代已开始有画家在画。从留下的画迹看,其实从宋代已开始的,只是不叫“梅竹双清”,如马麟有《梅花图》,画面上有梅花有竹子,另有宋元(佚名)《梅竹合卷》,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将梅竹合画在一起的作品。郑板桥一生唯一画的一幅梅竹双清图《题岁寒心事图》。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素以擅画竹、兰闻名,几乎从不画梅,而这幅画上,题有郑板桥的亲笔诗:“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

清代龚自珍也创作过《梅竹双清图》。疏澹梅竹,傲雪相伴,梅干挺挺扶摇,枝瘦花稀,静雅娟秀。竹梢新生旁出,嫩叶几片初露,红绿相间,清艳双绝。梅则枝干苍拙,老干扶疏。

古人的《双清图》多用来描写恬静、淡泊、超凡脱俗的士大夫所追求的园林式田园野趣,给人一股芬芳馥郁的气息,使人霎时陶醉其中。他们笔下的《梅竹双清图》或古朴雅逸,或清秀淡雅,或铜枝铁葩,或繁枝密蕊,生拙苍浑,但共同之处就是清气毕现。

郝双良的《双清图》以白梅入画,用笔沉浑,笔墨娴熟精湛,以浓墨写干,盘曲遒劲,用淡墨圆笔写花瓣,再以浓墨点蕊,整个画面梅竹交错,繁密茂盛,疏影横斜,造型生动。大面积的留白,突出了一个“清”字,从中可以领略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境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