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马和战争的故事

 梦云39174913 2023-01-06 发布于天津

《“马”说中国梦》

第三章 金戈铁马

有关马和战争的故事

有关马和战争的故事


《说文解字》释马是“马,怒也,武也。”马与战争结成了几千年密不可分的血缘之亲,铁骑战马成为历代将士的胜利之本,兵马大战几为古代战争最为典型的场景。

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马在战场上起着独特的作用。敌我双方作战,骑兵相当于现在的机械化部队,跑得快,机动性强,杀伤力大。从西安出土的兵马俑可以看出,兵和马是分不开的,士兵穿着盔甲,牵着战马,仿佛随时要投入战斗。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武艺高强,是公认的事实,但如果把他的赤兔马牵走,他的威力将大大减弱。成吉思汗、杨家将、岳飞等,他们都是骑射高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旦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这里的“胡马”借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南侵,主要靠的是骑兵。

明代戚继光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也道出了当时行军打仗,骑兵是主力军。北宋初期的杨家将,在与辽国和西夏军队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杀得敌人狼狈逃窜,主要凭借骑兵。

岳飞的坐骑是一匹千里马,这匹马原来是一匹放荡不羁、不易被征服的野马,岳飞想骑上去,它又踢又咬又蹦又跳,不让靠近,岳飞凭着高超的武艺,才征服了它。

老马识途

春秋时,齐桓公率兵汇同燕国和无终国军队征伐孤竹国,并在孤竹国附近击败了逃往孤竹国的山戎大王和孤竹国大将黄花。到了晚上,齐桓公扎营休息,半夜里黄花前来投诚,还拿着山戎大王的首级,并说孤竹国君答里呵已逃往沙漠,孤竹国的都城是一个空城。第二天,齐桓公和燕庄公跟着黄花进了孤竹国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齐桓公让燕庄公留驻在这里,自己带兵让黄花带路到沙漠中去追答里呵。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地人叫它“迷谷”,只见平沙一片,跟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大家都辨不清方向,齐桓公赶紧派人找黄花,可黄花早就没影了,齐桓公这才反应过来,是中了黄花的诡计。这时,齐国的大臣管仲说:“我听说北方有个'旱海’,是个很险恶的地方,恐怕就是这儿,我们不能再走了。”挨了一夜,第二天天亮,仍然不知怎么走出去,人困马乏,随时都有饿死渴死的危险。这时,管仲猛然想起,狗和鸽子不管离家多远,也不会迷路,便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认得路,不如挑几匹当地的老马,让他们在前头走,也许能走出去。”于是齐桓公便让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面领路。这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还真领着大队人马走出了迷谷。齐桓公马上回兵孤竹国,杀掉了答里呵和黄花,灭了孤竹国。

蒙古铁骑纵横欧亚

公元1200—1300年,中国北部的蒙古族,由成吉思汗创建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了一支15—24万人的骑兵部队。这支部队由三个骑兵纵队组成,每个纵队有1万骑兵,大体相当现代一个骑兵师。每个骑兵纵队包括10个骑兵团,每团1000人;每个骑兵团包括10个骑兵连,每连100人;每个骑兵连10个骑兵班,每班10人,所有骑兵一般都骑马作战。为了确保和

加强骑兵的机动性,每个骑兵都有一匹或几匹备用马。这些蒙古马是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的,不论严冬酷暑都生活在外面,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必要时可以连续行军而不吃一点东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在最险恶的地形上通过。

由于行军时不需要为马匹备带饲料,士兵又自带个人的装备和食物,加之,大部分战马都是母马,士兵都能喝马奶生活,因此减轻了军队食品供应的负担,不需要拖着庞大的后勤供应辎重车队,也不必保留一个后方供应的基地。

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凭借这支骑兵部队,几乎踏遍了整个亚洲和欧洲,所向无敌,建立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拐子马难敌岳家军

金兀术率大军犯宋。金兵勇敢善战,士兵们都身穿重铠甲,前后用绳固定在一起,3匹马并排联结成一个整体,互相牵制,进退一致,名曰拐子马。每次大战时,金兵都用拐子马打头阵,横冲直撞,宋军难以抵敌。偃城战役时,金兀术率1.5万骑兵进犯,其势汹汹。未曾想这次拐子马却遇到了克星——岳家军。岳飞命令士兵,手持大马闯入敌阵,不要抬头看,只照准马腿猛砍。由于拐子马是互相联结在一起的,一匹马被砍倒,另外两匹也就无法行走了。宋军奋力砍杀,拐子马再也不能施展它的威力,金兵大败。

林则徐巧用“鸦片马”

鸦片战争中,在水路进攻失败后,英国侵略军变换手法,偷偷派骑兵步兵偷袭清军。林则徐早就料到敌人的诡计,在经过一阵交锋之后,故意向附近山沟缓缓败退。洋骑兵步步进逼,长驱直入,一直追到林营附近。英军想想不对,恐中林则徐的埋伏,准备返回。谁知这时候,所有战马都不听指挥,英兵越勒紧,战马越是奋蹄奔腾向前,冲入林营。林则徐早布有神弓手,此时一阵雨箭,英兵个个被射落马,全军覆没。

洋人的战马因何不听指挥?那是林则徐驯养的“鸦片马”。原来,林则徐在一群战马的饲料中拌上鸦片烟,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战马也染上了“鸦片瘾”。在一次战斗中,林则徐佯装败退,弃下战马,让洋兵缴获了那群马。不出所料,在这场战斗中,敌人果然骑上缴获的战马出击。当战马逼近林营的时候,因条件反射,“鸦片瘾”大发,就奋力地向前奔跑,哪会听你指挥啊!英国人贩鸦片毒害中国人。林则徐以英国的鸦片喂马,让它们去与英国人“捣乱”。这也算“以夷治夷”吧。

战马在红旗下驰骋

我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以及建国后保卫祖国的斗争中,军马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后勤保障、救送伤员、驮枪驮炮、军事通信等,还

将其组成骑兵部队,直接参加战斗。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和保卫国防的战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建立了一支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骑兵部队。这支部队包括骑兵11师和16师,在保卫锡察盟根据地、反对国民党大规模进攻的自卫战争中,经过无数次战斗。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在驰名中外的平津战役中,这支骑兵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和毛泽东主席指示,协同察北骑兵旅和北岳军区地方兵团,解放张北、宝昌等察哈尔北部7县广大地区,从北面形成对张家口的包围;同时,在张北一线阻击从张家口突围的敌人,阻击遏制察北地区敌人对张家口守敌的增援,从而配合东北、华北野战部队攻占了张家口。辽沈战役发起后,骑兵第11师的马队相继冲进张北城内,与北岳军区步兵一起,同敌人展开了逐街逐巷的争夺,经10小时激战,歼灭了守敌,解放了察北重镇张北城。接着,我骑兵11师和察北骑兵旅,又将流窜到张北西面的敌鄂友山部暂编骑兵第12旅2000余人击溃,粉碎敌人突围企图。

1948年12月24日,我军攻下张家口后,少数残敌向锡察草原逃跑。上级命令骑11师和骑16师追歼残敌于锡察草原上,不让其逃往绥远。我英勇的骑兵健儿们,马不停蹄,人不离鞍,昼夜兼程,纵横驰骋在人烟稀少的千里草原上,迂回、包抄、追歼敌人,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援配合下,圆满地完成平津战役的作战任务。随后又参加了解放绥远的战斗,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张弘,笔名梦云。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天津市民进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会员,天津市李叔同研究会会员,《境界》艺术总监,《当代艺术》特约编辑。

作品:《生命因火而精彩·梦云报告文学自选38篇》、小说散文集《流星雨》、诗集《伤逝与记忆》、大型纪实报告文学《写在网络上的中国道德》《平民校长40年教育生涯》、美术评论集《西流的世界》《物相·心相》等。

山水画作品在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报刊杂志做专版介绍并参展,美术评论文章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发表并参与国际文化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