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

 亨得利vgt5m9j9 2023-01-06 发布于山东

从今天开始,介绍日本文学,之前的草稿快用完了,没得一天发一篇了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一直到美国黑船扣关前(一说是看到中英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糟糕的表现让日本这位学生开始质疑),日本都是学习我们,在他们眼里,中国这位老师强大、博学,是可以值得长期模仿和崇拜的对象,实际上日本一直在这样做。

文章图片1

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史称“黑船事件”

日本的历史分为上古时期、中世纪、近现代,而上古时期不仅久远而且跨度时间长,从弥生时代的神武天皇开始,日本开始了天皇时代,一直延续至今。当然,今天我们不纠结这些分类,而是把历史拨回到唐朝,也就是飞鸟时代(隋唐前期)和奈良时代(唐中期),在飞鸟时代,中日交流日盛,其中鉴真东渡是当时中日交流的代表,造成倭国(日本)如此开放的直接原因是唐灭百济造成的巨大震撼。

日本历代天皇

文章图片3

日本神武天皇

高宗时期,百济(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为唐藩属国,疆域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韩国,但有细节出入)不想纳贡,并且阻碍新罗(同上)向唐纳贡,在唐屡次下诏威吓无果后,公元660年,唐军和新罗军联合出击,百济军很快溃散,百济灭亡。其部分贵族被迁徙至辽东,土地归属新罗,一部分残余势力逃亡倭国,在倭国的扶持下决心复国,公元663年,白村江战役后,其残余势力也完全被清除。这场战役也可以看做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的第一次战争,当时倭国号称4万人,各类战船1000多艘,唐军一万多人,战舰一百余艘,结果倭国惨败。

文章图片4

百济、新罗和高句丽

文章图片5

唐高宗李治

文章图片6

唐灭百济之战

自此,倭国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快速倒向唐王朝。当时的天智天皇审时度势,在全国范围内开启学习汉文化的浪潮,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当时中国优秀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技术等大肆涌入日本,日本成了名副其实的汉文化圈的一份子。

文章图片7

天智天皇被称为日本的一代明君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作品的成书年代至今未有确切的说法,一般认为是在一〇〇一年至一〇〇八年间(北宋时期),因此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日文“物语”一词,意为故事或杂谈。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代(公元十世纪初)。它在日本民间评说的基础上形成,并接受了我国六朝、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

不仅如此,里面的和歌、典故也深受我们古代文化的影响,甚至很多地方直接会引用我们古籍里的典故、人名。显然在日本贵族阶层,都在以学中华文化为时髦,这也再次证明日本民族善于学习的特殊性格。

但是,从《源氏物语》又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性格(或者说文化性格)中哀婉静雅的特点,这种特点被他们保存的非常完好甚至一度加以发扬,这为后来日本唯美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中川端康成是其代表。这种特点其实是继承了唐宋遗韵,把中华文化中“雅”的特色吸收发挥,最终自成一派,喜欢日本文学的很多读者都喜欢这种“静雅哀婉”。就像婉约派作品一样,细腻唯美,隽永悠长。

文章图片8

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得主——川端康成

《源氏物语》作为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被尊称为日本文化的“国宝”,它和同时期(下本看)的另一部文学作品《枕草子》合称为“日本平安时代文学的双璧”。它和(下下本要看的)《平家物语》并称为“日本古典文学的文武双璧”。其中《源氏物语》为文,《平家物语》为武。

1944年,为了做好日本战后工作,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文化人类学著作《菊与刀》为美国政府对日政策提供参考。这其中的“菊”和“刀”就可以从《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中找到影子。

文章图片9

鲁思·本尼迪克特和她的作品《菊与刀》

而这,也正是日本民族和文化双重性格。

《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本姓藤原,原名不详。因其长兄任式部丞,故称为藤式部,这是宫里女官中的一种时尚,她们往往以父兄的官衔为名,以示身份;后来她写成《源氏物语》,书中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诵,故称“紫式部”。紫式部出身中层贵族,是书香门第的才女,曾祖父、祖父、伯父和兄长都是有名的歌人,父亲兼长汉诗、和歌,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作者自幼随父学习汉诗,熟读中国古代文献,特别是对白居易的诗有较深的造诣。此外,她还十分熟悉音乐和佛经。

不幸家道中落,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长二十多岁的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她过着孤苦的孀居生活。后来应当时统治者藤原道长之召,入宫充当一条彰子皇后的女官,给彰子讲解《日本书纪》和白居易的诗作,有机会直接接触宫廷的生活,对妇女的不幸和宫廷的内幕有了全面的了解,对贵族阶级的没落倾向也有所感受。这些都为她的创作提供了艺术构思的广阔天地和坚实的生活基础。(《源氏物语》,人民文学出版社,丰子恺译,一般粗体加黑的是我的引用,有的是为了强调补充

《源氏物语》产生的时代,是藤原道长执政下平安王朝贵族社会全盛时期。这个时期,平安京的上层贵族恣意享乐,表面上一派太平盛世,实际上却充满着极其复杂而尖锐的矛盾。而紫式部作为可以接触这一切女官,以女性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宫中发生的各种事,再加上她后期的艺术加工,《源氏物语》也就应运而生了。那到底《源氏物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我自己还没看呢,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讲一回。

第一回《桐壶》(也作桐壸,多了一条杠)

我也是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丰子恺版本里目前是“桐壶”,《源氏物语》成书时,紫式部使用的是假名书写,原本早已失传,目前我们看到的、学者研究的,都是各家抄本。而作为读者读到的,是学者再由抄本转译成的现代日语读本。关于日语我不懂,但我大概知道中国汉字在日本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日本的贵族及上层人士其实都爱用汉字,认为这是高贵的语言。这个和英语一样,中世纪英国的教士阶层和贵族们以学拉丁语和法语为时髦,看不起低阶的英语。这种情况一直到19世纪。但从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成书于14世纪)开始,已经有艺术家们开始用英语来创作,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差不多也有这种功效,她一方面学习模仿借鉴汉文学,一方面也在树立日本自己的独立文学。

“桐壶”:这里可以肯定的不是植物藤壶,文中只用了一句“她所居住的地方叫做桐壶”,即日本皇宫内的淑景舍,庭中有梧桐,这位女郎因此才得名桐壶更衣。,所以桐大概率是梧桐的意思了。

文章图片10

桐壶,种类较多

“桐壸”:桐壸的壸,读作壸(kǔn)。有内宫、宫闱的意思,也比喻事理深微隐奥的地方。很显然,一个天皇的爱妃住所大概率是这个地方,因此严格来说应该是“桐壸”,只是现在很多版本已经不深究这个了,我在这里顺便提一下。

话说某一朝天皇时代,皇上后宫嫔妃众多,在已经有女御(嫔中地位最高的是女御,其次为更衣,皆侍寝。又次为尚侍,亦可侍寝)的前提下独宠一个地位较低的更衣,这位更衣的住所就是开篇提到的“桐壸”。

这遭到一众嫔妃的羡慕嫉妒恨,被宠幸的更衣性格儒雅,亲人随和,加之身材匀称,美貌非常,所以即使是遭到所有爱妃的嫉恨他也独宠更衣一人。这更衣贫苦出身,在宫中无依无靠,虽然皇恩浩大,可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最嫉恨她的非属弘徽殿女御。这女御是右大臣(当时的中央官厅称为太政官。左大臣为太政官之长官,右大臣次之。太政大臣在左右大臣之上,为朝廷最高官。左右大臣之下有大纳言、中纳言、宰相(即参议)。)之女,有高贵的外戚作后盾,而且为天皇生下了大皇子,也就是人人爱戴的东宫太子,可谓权势熏天。

这更衣夹在其中,有苦难言,时间一久,便心忧成疾,一命呜呼了。临死之前,她为天皇生下一个小皇子源氏。这小皇子一开始被送往更衣在宫外的母亲寄养,其母死前又将其送回宫内。只见其出落标志,俊美无双。天皇一方面是爱念死去的更衣,一方面也是喜爱他的聪慧秀美,故也对其宠爱有加。之前嫉恨源氏母亲的那些嫔妃,看到这么可爱聪明的小皇子也抛弃了前嫌,对他百般疼爱了,甚至包括那位女御。

文章图片11

原文插图

可是天皇对小皇子的宠爱越来越过分,使得女御担心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难保,又开始提防起来。这个苗头被天皇发觉,为了打消她的疑虑,他正式立大皇子为太子。

更衣死后,天皇茶饭不香,终日思念,宫中人人无策,直到有人进言说“四公主”有倾城之貌,而且和桐壶娘娘神似,天皇心动,急召入宫。

却说这位四公主是先帝(此先帝与皇上的关系不明。或说是皇上的堂兄弟或伯叔父,则此四公主是皇上的侄女或堂姐妹。)的女儿,其母闻后,担心自己女儿和之前更衣一个下场,便没有立马应允,惶惶之中也就死掉了。四公主的侍女们、保护人和其兄兵部卿亲王都想道:“与其在此孤苦度日,不如让她入宫,心情也可以宽慰一些。”便送四公主入宫。她住在藤壶院,故称为藤壶女御。

这皇上目睹了四公主的风貌,果真有当年的更衣神韵,很快便宠溺起了她。

另一边,此时的源氏公子也受皇上宠幸,因为他的缘故,他和四公主走的很近。加之皇上常常对她两人说更衣之事,告诉四公主不必避讳源氏,所以两人关系亲密,不曾想源氏对这位继母已经心生男女情愫。

很快源氏公子到了加冠年纪,皇上感念他从小没了母亲,没有靠山,因此有心帮他找一个依附。这种心思被左大臣发觉,他便主动提出把爱女葵姬嫁给源氏公子。皇太子爱慕此葵姬,意欲聘娶,左大臣迁延未许,只因早已有心将此女嫁与源氏公子。如今皇上有意,喜事很快便办成了。

文章图片12

日本加冠之礼

这位左大臣乃皇上所信任之人,且夫人是皇上的同胞妹妹,故在任何方面,都已高贵无比。今又招源氏公子为婿,声势更加显赫了。右大臣是皇太子的外祖父,将来可能独揽朝纲。可是现在相形见绌,势难匹敌了。左大臣姬妾众多,子女成群。正夫人所生的还有一位公子,现任藏人少将之职,长得非常秀美,是个少年英俊。右大臣本来与左大臣不睦,然而看中这位藏人少将,竟把自己所钟爱的第四位女公子嫁给了他。右大臣的重视藏人少将,不亚于左大臣的重视源氏公子。这真是世间无独有偶的两对翁婿!

但是源氏公子对这位有大小姐脾气的葵夫人完全不感冒,经常是在宫外(当时风俗在女方家暂住一段时日)住两天又回宫内住五天,一开始左大臣还以源氏公子年幼为由不予计较,可长期如此便心中也生不快了。

文章图片13

《源氏物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