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希彦 · 本轮疫情出现严重腹泻如何处理

 云烟泊主 2023-01-06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文:刘希彦

本轮疫情变化多端,一开始是咽喉症状、体表症状比较明显,偶见白肺。白肺是比较危险的,在三年前疫情初起的时候尤为严重,当时我就详细的讲过有关肺系统的辨证和用药,讲得很全面,大家可以去查阅相关的文章。现在又多见腹泻症状。腹泻也是一个容易出现危险的症状,不要掉以轻心,尤其是急性腹泻,会迅速消耗人体的能量,严重的会造成衰竭。
今天先讲有关腹泻的常用方以及本次疫情的临床辨证要点,再讲关于严重腹泻的用药经验及善后处理。
开宗明义,还是要先讲经方辨证的大原则:《伤寒论》的核心思想是没有专病专药专方。说哪个方子一定能够治哪个病或哪个症的,这是不符合医学规律的,这就是为什么新冠至今,各地颁布了很多中医治疗方案,会有效,但又不可能都有效。一旦是固定的方子,那就只能是概率,而且这个概率不会太高。想要达到真正的高疗效,想要争取把每一个重症的病人都救回来,在个体,要根据当下的症状来辨证施治;在群体,则要根据当下情况的变化来制定相应方剂。有了这个认识,才能理解《伤寒论》里对治腹泻的方法。
这次疫情首先是一个外感病。外感病主要表现为表证,也就是发烧、恶寒、体痛、头晕、鼻塞这一类的体表症状。而腹泻是肠胃道反应,在《伤寒论》的理论体系里属于里证。当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就有一个是先表后里,还是先里后表的问题。如果表证很明显,一般来讲还是先表后里,比较有效。也就是说把表证处理好,腹泻也就随之而止了。这里可以关注两个方子:葛根汤和葛根黄芩黄连汤。
治疗一切疾病的前提是辨清病人身体的寒热反应,注意,是身体的反应,而非外界的寒热或病毒,这是中医的大原则。假如寒症用了寒性药,热症用了热性药,一定是无效的,外感病尤其如此。
葛根汤里有生姜和桂枝,这是温热的解表药,热证是不能用的,非热证才能用。
解表类的方剂很多,为什么重点关注葛根汤?因为葛根汤里葛根是主药,这味药有两个作用:第一是补充人体的津液;第二是引津液上行,也就是有升提的作用。腹泻容易造成津液缺失,也容易和体表的排病反应争夺津液,这就需要能量的支持,所以葛根为其特色用药。
说到津液,补充一下:本次疫情是病毒造成的,人体比较难以短时间内清理干净,所以尤其消耗津液,临床上津液损耗明显是本轮疫情的一个重要特色。
我们知道,《伤寒论》的核心原则是:排病渠道和能量。因为顺应了人体自然的排病渠道,同时给予人体需要的能量支持,所以能达到极高的治愈率。此顺势而为,道法自然的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相较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学,以及某药治某病的医学,《伤寒论》能成为古往今来公认的疗效最高一本临床医学经典,其根源正在于此。
回到葛根汤。葛根汤适用于非热证,那热证的腹泻如何处理?可以关注葛根黄芩黄连汤。这个方子就是这三味药。黄连和黄芩能清理肠胃的湿热,葛根升补津液以透表,这是表里同治的思路。如何鉴别是热性腹泻,症状上往往似是而非,所以脉象最直观。根据脉上的寒热反应来判断,准确率是比较高的。人体想往肠道去排热邪,就用黄连黄芩这类的苦降药帮助排;降下去之后还要把津液补起来,让气机再运行回来,于是又佐之于葛根。这个方子就很好的体现了《伤寒论》的治则。
热性腹泻有一种特别的情况要注意,就是拉恶臭的水样便,且兼有大便急迫,屁特别多,午后潮热明显,昏睡、梦话多,甚至说胡话之类的情况。这说明大肠里面有严重的结热,也就是所谓的热结旁流,哪怕是腹泻,这时候也要用承气汤。临床如何判断,重点还是脉象。承气汤证要有充实而热的脉象来支持才能准确运用。
刚才说,这次疫情的特点是损耗人的津液,用承气汤这样的泻药就要特别注意保护病人的津液。大家可以关注一个温病学里的方子:增液承气汤。在承气汤里加上生地、玄参、麦冬这一类滋补津液的药。运用时要注意,如果脉象很充实很有力,这是阳热严重,还是要用承气汤原方,若加这些滋阴药,有火上浇油之弊;如果有热,但脉象又不是很充实,甚至略有津液虚,这就是增液承气汤的适用证。
无论如何,对于阴阳寒热的判断是疗效的前提,跳过这个前提直接讲某药某方治某病,疗效一定是不确切的。
如果病人呈现出寒热夹杂,上热下寒的局面,这是甘草泻心汤的适应证。此方的典型证是咽喉口腔溃烂、中焦痞结和腹泻,其中两个都是此次的高发症,所以这个方子在本轮疫情的使用概率较高。但也只是概率,如果是热证,此方不适用,因为里面有干姜这样的热药。
甘草泻心汤治疗从口腔咽喉到肠胃消化道这条线路的症状比较擅长。
若有上热下寒,同时又有少阳证(口苦咽干目眩,忽冷忽热、胸胁胀满,心烦而呕,郁烦而不欲饮食),这就要用小柴胡汤。
如果同时有肠道不干净的话,就要用大柴胡汤。大小柴胡汤都有建中补津液之效,同时也是腹泻常用的方子,所以也是此次使用概率很高的方子。
如果是阴寒腹泻的话就要用扶阳药,代表的是四逆汤之类的方剂。常规情况的话,用干姜、党参、大枣、甘草这样的温阳建中药处理即可。
从辨证施治的角度来讲,一切方一切药都有用于腹泻的可能,所以上述只是本次疫情有关腹泻使用概率较高的方剂,而非全部方剂,不可因此局限了大家的临床应用范围。
如果病人拖的时间太久,或病情危重,这时候再发生腹泻是很危险的,一旦控制不好,特别是老人,很快就会衰竭。这个时候要如何处理?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前段时间处理了一个重度肝衰竭的病人,在治疗期间,他的咽喉发生溃烂,只能进一点点流食,又开始拉肚子。本来已经垂危,不能食又加上腹泻,若一天之内不能止泻,随时有生命危险。当时主方选的是小柴胡汤,这个不难辨证,学过《伤寒论》的都会。重点是要配合什么药物来迅速止泻。我当时用了这样一个药物组合:五味子、灶心土和分心木。这三味药都是收涩固敛药。五味子是酸的,主要固的是下焦(山萸肉更好,当时手边没有这个药);灶心土固的是中焦;分心木固敛肺气。简而言之,就是固其上中下三路。因为这种极端情况少见,以前也没有三味药合用过。效果之快超出了我的预想,当天晚上就止泻了。在补津液上重用的是西洋参。人参在危重之时的提振力是很强的,能够让血液的载氧量加速上升。津液能量一回来,病人迅速好转,十天之后基本痊愈,去医院检查肝功能指标,已基本接近正常值。
将这样一个极端情况下的腹泻案例讲给大家,是为了让大家心里头稳定。无论病情有多危险,辨证得当,药物使用得当,是能帮助病人渡过难关的。以我处理危重疾病的经验,对于津液能量的把握是最关键的,这一点没把握好,想要有起死回生之功,绝无可能。从这一点上来讲,这三味收涩药其实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还是阴阳寒热。如果是阴寒,扶阳最重要;如果是阳热,清热药最重要;不寒不热,人参、黄芪补充能量就很好用。
本轮疫情病程长,病毒的彻底清理也需要较长时间。后续的调理的重点是注意休息,以免引起并发症和复阳;后续药物调理的重点则是补津液和能量。
食疗的补津液和能量的方法,可以煮银耳,这是滋补津液很快的,寒热都可以用;西洋参、黄芪和大枣煮水,提升能量很快,寒热也都可以用。身体偏寒的,可以用姜枣茶;身体偏热的,可以煮梨汤,或蜂蜜柚子茶。
图片

《石头问道:刘希彦解读红楼梦
岳麓书社 


图片

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第二版)》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片

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金匮要略》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