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染新冠,重症有什么预警?一般在感染后多久容易出现?

 饮膳道人 2023-01-07 发布于江西

与三年前疫情刚开始时相比,现在的感染人群,重症的情况比刚开始时要少很多,现在感染的人很多人都是轻症,还有的是无症状。虽然重症比以前少了很多,但也是有的,那么如何判断呢?一般在感染后多久会出现?虽然现在阳了的人变多了,许多人都在居家治疗,但依旧不能放松警惕,也要关注重症。

很多人阳了之后都会发烧,没有发烧,是不是代表病情更轻呢?

阳了之后,很多人与朋友之间的问候变成了:“你发烧了吗?烧到多少度啊?”,是否发烧成了很多人判断自己症状轻重的标准,高烧就是严重?不烧就是不严重吗?

其实,有没有发烧并不是判断轻重的唯一标准。有的人免疫力和抵抗力比较好,可能感染后的症状就会比较轻一点,并没有发烧,或者烧的不是很高,不需要吃退烧药,而有的人则是高烧。一般来说,很多人虽然发烧,两三天就会降至正常了。

与发烧相比,不发烧的情况,可能大家同样要关注,特别是老年人群。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医学科负责人舒化青表示,有的老人不发烧,不咳嗽,但悄无声息就拖成重症了。

内容图片

但发展成重症真的没有预警吗?并不是,只是没有被患者注意和重视。那么,感染后发展成重症,身体会发出哪些预警信号呢?哪些人群要更加注意?

根据12月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如果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可能是重症及危重症的预警,应及时就医治疗:

体温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了(且是在经过药物治疗后)、自身基础病明显加重、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

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出现持续不吃东西、喂养困难、嗜睡、持续腹泻呕吐等情况,可能是预警。对于孕妇来说,若出现头晕、心慌、憋气、胎动异常等不适,也应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对于老年人群、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人、有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人来说,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相对更高,更需要重视。

其中,很多老人年纪大,且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他们的缺氧反应较为迟钝,若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就应当引起重视,这可能是病情进展的转折点。

内容图片

老人感染后,做好以下这两件事很重要:

第一件事,家里若有老人感染了,一定要注意密切观察与监测一些指标,如血氧、心率,出现异常后及时就医,不要不当回事觉得扛一扛就好了。

第二件事,在感染期间,老人在日常饮食方面要特别注重适当加强营养,很多老人平时过于清淡饮食,营养已经缺乏了,此时若再不注意补充,抵抗力更容易下降,出现重症的概率或会更大。

不少感染科和重症科医生都发现,忽略营养是重症患者都有的一个共同点,他们普遍有营养不良的问题。

希望老年朋友要避开饮食误区,不要绝对的忌口,营养跟得上,才有更好的体质打败病毒。提醒大家,不要一点蛋、肉都不敢吃,它们是良好营养的一大来源,比如鸡蛋中含有优质蛋白质,及时适当补充,有助于加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在此期间,老人要把饭当成药吃

内容图片

一般来说,感染新冠后发展为重症,一般在感染后多久会出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表示,一般在感染的5-7天内出现重症。

所以,提醒大家不要放松,不要觉得前几天没有出现之后也不会出现,感染期间,要多休息,如需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规范服用。即使几天后检测结果已经转阴了,依旧要注意,因为此时免疫系统还是紊乱了,没有恢复如常,身体恢复需要时间。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感染后也要注意,虽然年轻人体质较好,出现重症风险不高,但有一种疾病在中青年人身上较为高发,它就是病毒性心肌炎。

所以,在此也要提醒一些年轻的朋友们要预防这种病,在感染期间以及阳康后,都建议大家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也不要急于进行高强度的运动。不要过于高估自己的身体状素质,如果出现呼吸异常、心跳异常等不适时,必要时及时就医,别一直硬扛。

内容图片

总的来说,虽然新冠病毒的重症率比以前少了很多,但我们依旧不能低估它,同时也不能高估自己,特别是对于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的人来说,更要重视。感染期间,除了发烧、咽痛、鼻塞等不适,以上提到的这些可能是重症信号的身体表现,更要重视。虽然很多轻症感染者5-7天身体会好转,但这并不等于这场战斗就到此结束了,转阴后也需要注意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继续预防。

参考资料:

1. 老人不发烧不咳嗽,悄无声息拖成重症......专家提醒新冠重症早期信号.长江日报.2022.12.26

2. 多人感染后成重症!医生紧急提醒:这个细节很重要.环球网.2022.12.24

3. 新冠感染发展为重症有何预警?如何应对?北京协和医院给出最新诊疗参考!健康时报.2022.12.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