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昌硕的用笔:平、圆、留、重、变

 黑天鹅20010520 2023-01-07 发布于广东

01/

“平”

即指勾线时在线条的每一点上用力都一样,“如锥画沙”。勾线时,笔尖要按下去,对纸有一个“压力”。同时手指还要向上擎住笔,有一个“提”力,然 后向行笔方向再用一个“拖”的力量。

压力与提力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只提不按就“飘”“轻滑”;只压不提就是“抹”。线条切忌忽轻忽重及“撩”“挑”“滑 ”。

文章图片1

02/

“圆”

即指勾线要圆浑有力。要用中锋。用中锋线条勾出的线圆浑、饱满而有弹性,即所谓如“折钗股”、如“弯弧挺刃”。

凡行笔时,笔尖在线条中央者即为中锋,笔尖在线条一侧的为侧锋。

文章图片2

03/

“留”

指用笔积点成线,古人曰如“屋漏痕”就是此意。

勾线时要求做到处处可以控制,随时可以收笔,并可以随作者意图变化,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文章图片3

04/

“重”

指用笔峻劲,线条有力。线的力量在于笔尖和纸的摩擦正确的方法是:通过肩、肘、腕和手指把力传导给笔尖,使笔尖与纸有一个摩擦力。有人使劲捏紧笔杆,几乎把笔杆捏碎,但是勾出的线条并没有力量。

勾一条线要有三个动作:

一曰藏锋,起笔时,欲向左行先向右顿笔藏锋,然后再向左行笔。向下行笔也要先向上藏锋,这样行笔即与纸面有了摩擦。

二曰行笔的速度要慢,力量要均匀。行笔中稍停为“顿”;向后折回为“挫”;中锋圆转用笔为“转”;折锋转向为“折”。

三曰回锋,行笔欲停时要把笔锋向来的方向收回,即所谓“无往不回”、“无垂不缩”。这样的线条才含蓄有力。

文章图片4

05/

“变”

即指用笔的各种变化。平、圆、留、重,是对线条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线条还要有多种变化,如中锋侧锋,顺锋逆锋,顿挫、转折、粗细、方圆、连 断、疾徐、光毛、虚实,加上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即可千变万化。

把线条的力量与线条的变化结合起来,就是白描用线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所以学习中国画 必须重视书法的练习,以锻炼勾线的能力。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吴昌硕的书法,有点狂野

文章图片9

吴昌硕(1844-1927),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吴昌硕堪称书画印三绝,其艺术成就主要得力于《石鼓文》。纵观一生,他对《石鼓文》一直不离不弃,这对我们不能不说是一种启示——艺不在多,贵在精!

文章图片10

篆书六言联 樽本树村藏

释文:多驾鹿车游汗 写来鲤简识平

文章图片11

篆书七言联 私人藏

文章图片12

篆书八言联 味春草堂藏

释文:近德之难如舟上水 藏身于密若木经冬

文章图片13

篆书四言联 眠琴山房藏

释文:神仙一局 奴婢千头

文章图片14

篆书自作诗轴 戒斋藏
释文:凿山万丈采黄金 海底涛翻洞壑深 想见仙人齐历劫 渔翁失路到而今

文章图片15

临石鼓文轴

私人藏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吴昌硕《致沈石友诗稿札》 张允中藏

文章图片18

致沈石友 明星片

文章图片19

吴昌硕《行书录李白诗句轴》 日本戒斋藏
释文:雲想衣裳花想容。

文章图片20

吴昌硕《行书自作诗轴》 日本 戒斋藏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篆书诗经四屏 远藤疆藏

释文: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騤騤,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顒,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旆中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也既安,如輊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