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我们追随祖先迁徙的路线,感受天下文姓血脉亲情的悸动!

 文氏家族 2023-01-07 发布于湖南
文氏胜地风景
让我们追随祖先迁徙的路线,随着这些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翻开一页页历史的篇章,一同感受天下文姓血脉亲情的悸动和华夏数千年文明延续的不朽辉煌!
中华文氏发源地雁门郡
雁门关
雁门,战国时赵武灵为抗北方异族而设置郡县建制,据考证是现在山西省境内的右玉县南,良将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因地处边塞,自古为胡汉相争之地,千百年来,多少忠臣良将在雁门关戍守,为抗击侵略、保家卫国而血溅沙场。

根据《史记》记载,在距今三千年西周时,姬昌八代孙中有名祈者,受封采邑雁门。祈改以祖(姬昌)谥号(文)为姓。当时文氏宗族是雁门郡之中贵显的名门大族,雁门郡是为雁门文之发源地,也是文姓的郡望。
春秋越国大夫文种墓
文种墓
春秋战国时期,文姓已向河南、山东、湖北、江浙等南方地域迁徙播居,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文种,春秋时越大夫,吴王夫差败越兵于夫椒,越王勾践使种行成于吴,勾践既归国,属政于种,及灭吴,种谋居多,后以范蠡遗书称疾不朝,或譛种将作乱,王赐以属镂之剑,遂伏剑死。文种,为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或为浙江宁波镇海镇海文溪。
蜀地郡守翁公故里文冲村
舒城县春秋乡文冲村
两汉时,文姓分布更加广泛,西进四川、北上山西、南下跨过长江。其中,舒城县春秋乡文冲村就有一支文姓,在汉景帝末年时,有一个名叫的文翁因官为蜀地郡守,被尊为文氏蜀地基祖,他的长子士宏,返回祖地舒城,生子本聪、本立,其后裔分居安徽、湖北、浙江等地。
千年名校成都石室中学
文翁石室
文翁的其他两个儿子士道,士廉二人留居四川,子孙家蜀郡朝阳门兴庆坊,其后裔分居川蜀各地,著名人物有晋朝尚书郎文立、宋代进士画家文同等。文翁在蜀郡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校长“,首创公立学校“文学精舍讲堂”,后称“文翁石室”,即现在的千年名校成都石室中学,是所连续办学两千多年未中断、未曾迁址的学校。
文氏世居地温江文家场

温江文家场

文翁在蜀地的后裔中,有一支颇为著名,即温江文家场文氏,《成都市金牛区志》:因文翁后裔后蜀侍御史文谷宅在场北而得名。文家场科弟进士门生,署名在册者十余人,有史赞曰,文氏诸族,科弟门生,可谓盛矣。元代费着的《氏族谱·温江文氏》云:文氏:自谓汉文翁裔有龟年者,唐乾符中明经及第,至彰明令。孙曰谷,为孟蜀侍御史,再传曰大章,仕宋为国子祭酒。谷兄弟五人,一居汉州,一居梓,一居绵,一居邛,一居温江云。居温江者曰祚,有经学,邑人师之。曾孙詧遂登元丰第,积官及赠至中奉大夫。二子振道、振奇,孙人中,族子振德、振鹭,诸从孙定中、安中、衡中达之,继世登第。自大观后,或赏或恩如之文谷弟兄五人,分居汉州,绵州,梓州,邛州和温江,再传大章,官至宋国子祭酒。文家场属于交接的位置,大部分都属于青羊区,小部分属于温江,如成都市青羊区文家街道等。

江右文氏祖地钱溪村
永新县钱溪村钱市街
大约在后唐同光年间,汉蜀守翁之后文时,字春元,守镇江西,巡历永新,留家北钱市,即今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莲洲乡钱溪村,古代又称坑东村,子孙世居,遂开江右文氏宗支,迄千百年,从这里,广徙中华大地及海外,春元公后裔蕃衍至近二百万。春元辞官后,在钱溪村投资开了一个大型药铺,带动远近商人纷至沓来,逐渐形成了繁华鼎盛的钱市街,曾是湘赣两省三县商贾云集的贸易中心。
六义堂文氏祖地固塘村

永新县固塘村

文氏族谱云,春元公传至四世文彦纯,升迪功郎桂阳令,任满,携次子小山遂徙家于永新钱市“固塘之夏山”。固塘村与钱溪村相邻,地处山坡,中间道路,两旁屋舍,人口大约二千五百人,文姓有七百多。春元公十二世孙公行,号蓬山,生子六人俱以《诗经》登第,文天祥到永新固塘祭祖题其堂曰:“六义”,蓬公之后裔有以“六义堂”为堂号,也是文氏各堂号人数较多之一。

文天祥出生地富田村
富田文氏宗祠
富田村是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里的一个古村,在南宋时又称吉州庐陵富川,它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因战乱时外迁,村中现有二十几户文姓,约百余人。据《文氏族谱》载:正中,行一,有学不仕,因爱富田山水明秀,徙居之,为富田祖,文天祥则是其第九世裔孙。相传富田古时叫“穷田”,邻近的巍巍天马山隔山阻水,致使当地旱涝频繁,老百姓生活极为贫苦。当地流传着状元是文曲星下凡,可以拜倒天马山。文天祥从小立志要考上状元,变家乡为“富田”。南宋宝佑四年(1256),文天祥果中状元,月光台下,他跪向天马山,日夜虔诚祈祷,七七四十九天,终将天马山拜倒,富水河终能越过天马山畅流不息,造福于民。“富田”之名从此代代相传。
文彥博故里伊贺县罗村

文彦博墓

文彦博,字宽夫,号伊叟,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他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之久。任职期间,秉公执法,世人尊称为贤相。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介休市)人。其墓位于伊川县城罗村。彥博一支系由敬姓改为文姓,文氏后人分布广泛,在河南洛阳、山西垣曲、湖南等地均有分布。

中华文姓二百万,遍居中华大地及海外,仅列上述与文氏迁徙相关地方,盖因,文氏来源有五六,而今或明确记载来源者有二,一雁门文氏,二以敬姓改文氏,历史进程自有法则,主枝强更强,弱枝弱更弱,其他文姓来源或在漫长的岁月之中,以合族合谱等方式,从而归入到上述上二支之中,尤其是雁门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