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祝建党95周年专题』“文朝荣精神”耀乌蒙

 文氏家族 2023-01-07 发布于湖南

中华文氏宗亲网www.wxzqw.cn,利用网站、QQ、兴趣部落、手机版论坛、微信、微信群、微博、博客等平台,为各地文氏打造全方位的交流联系平台,随时了解全国文姓动态,家谱、寻根,请点上面“蓝色字”关注我们!


村支书的楷模--文朝荣

文朝荣,男,彝族,贵州赫章人,1942年3月出生,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3月至1982年2月任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副书记,1982年3月至1995年12月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被聘为海雀村党支部"名誉书记"。文朝荣同志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一直担任义务护林员。2014年2月11日,文朝荣同志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2岁。

1988年,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森林覆盖率只有5%,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33元。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文朝荣提出"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的思路,带领群众奋战3个冬天,使全村13400亩荒山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价值超过4000万元,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


(文朝荣生前在林场查看松果收成情况/图片当代先锋网李森摄)

文朝荣带领干部群众用良种良法解决吃饭问题,苦干实干求生存、谋发展。海雀村从试验区建立之初到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460元,贫困人口从730人降到250人,人均占有粮食从107公斤增加到318公斤,森林覆盖率上升到70.4%,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3‰降为2‰。

无论是孩子们的读书问题,还是寨子里的生育问题,地膜覆盖的领先……从多造林到树人,老支书都费劲了心力,他不仅给海雀村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用他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真谛!

老支书文朝荣用生动的实践,在乌蒙山区这片被外界视为“不适宜人居”的土地上创造了奇迹,诠释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文朝荣精神”,在成为贵州全省上下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力量源泉

文朝荣-微视频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贵州省话剧团《文朝荣》


开展向文朝荣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14年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开展向文朝荣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学习文朝荣同志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文朝荣同志大公无私、率先垂范。为了控制海雀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他让自己的大儿子带头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困难时期村民吃不上饭,他卖掉自家的牛、猪换来粮食送给极贫户。国家下拨救济粮时,不仅自己不要,还劝说自己的亲戚不要。在推行良种良法解决吃饭问题时,一些村民没钱买种子,他就自己掏钱买种子送给大家。有村民想开荒种地,为了保护绿色屏障,他主动把自家的地送给村民种。文朝荣同志直到去世前,每天还坚持义务巡山护林,20多年来,海雀村万亩林杨从未发生过一次火灾,没发生过一次偷盗行为。他一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的诺言。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为民务实良好形象和无私奉献优良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贵州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一个主战场,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迫切需要一大批像文朝荣同志这样的优秀干部,扎根基层,实干苦干,解决好贫困落后、石漠化和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省委要求,全省上下要以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和指导兰考县委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进一步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高推动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广泛开展好向文朝荣同志学习的活动,迅速掀起学习文朝荣同志的热潮,做到有安排部署,有督促检查,务求实效。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学习中要起表率作用,要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以文朝荣同志为镜,努力做文朝荣同志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生动有效形式,广泛宣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要宣传到基层、宣传到党员、宣传到群众,切实发挥先进典型弘扬正气、振奋精神、示范引领和凝聚正能量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向文朝荣同志学习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照检查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全省上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让千千万万个文朝荣不断涌现出来,为推动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