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衡阳县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剑气碧烟横 2010-11-26

关于衡阳县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发表时间:2006-11-25 20:12:13 来源:县委组织部 点击: 633 次

    衡阳县辖26个乡镇,892个村,现有村干部2850余人,其中女干部890个,农村党支部书记892人,女支部书记11人;30岁以下280余人,占10%,31至35岁342人,占12%,36至 45岁700余人,占25%,46至55岁1100余人,占41%,56岁以上占12%;初中以下文化占34.4%,高中、中专文化占65.5%,大专以上占1.1%;有460人是种养专业大户,占16%,有200余人是个体老板和私营企业主,占8%;家庭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有120余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有160余人,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700多人,1万元以上的有1700多人,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有70余人,占8%左右。892名村支部书记中,有820人兼任村主任,占村支书总数的92%。有121名村支部书记是去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被新选上来的农村能人。

    一、衡阳县加强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基本做法及成效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村支部书记能力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的好坏,事关农村基础政权的稳固强盛、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百姓安康富足。近几年来,衡阳县委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把好四道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把好选用关,用准配强“领头雁”

    1、严格标准选。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在去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充分尊重民意,选出了各村的“领头雁”。一大批具有开拓创新意识,有经济发展头脑,个体素质较高,带富和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村能人被选进了村干部队伍。

    2、拓宽渠道选。一是内选贤才。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乡土人才库”,把本村村干部、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务工回乡人员、农村新型经济组织骨干、致富能人纳入村干部队伍后备人选,从中推选在发展经济、带民致富上有一定基础和能力的优秀人才担任村支部书记。去年村两委换届,全县有82名经济能人、20多名行业协会负责人、20名民营企业老板走上了村支部书记岗位,有640余名各类能人被选进了村干部队伍。岘山乡长永村甲鱼养殖协会会长肖高喜,被选为支部书记后,大力发展甲鱼养殖,使长永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甲鱼专业村, 120名甲鱼养殖户去年户均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二是下派骨干。对现任村支部书记不胜任工作、本村暂时又没有合适人选的,县委从乡镇、县直机关选派优秀干部下村任职。下派干部在原单位职务不变,待遇不变,并给予适当生活补助,业绩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县交通局公路所干部蒋云新2001年选派到演陂镇渡头村任支部书记,业绩非常突出,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03年被提拔为演陂镇党委副书记,又推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现在成为县委常委。2005年,全县共抽调156名县、乡干部到村任第一支部书记。三是外举能人。打破村域、身份、行业界限,采取让优秀村支部书记兼任落后村支部书记、民营企业主兼任村支部书记的办法,达到强村带弱村、企业兴农村的目的。西渡镇咸水村支部书记杨富林“双带”能力强,2004年兼任清平村第一支部书记后,大力发展蘑菇和烟叶产业,使清平村落后面貌得到较大改观。目前,全县已有2人到外村兼任第一支部书记。

    3、规范程序选。县、乡两级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和《中国共产党基层选举工作条件》规定的程序、步骤和方式,采取“两推一选”和“直选”的办法,依法民主推选村支部书记。在推选过程中,改变过去单纯由党员选举村支书、群众没有发言权的做法,先把村支部书记候选人提名权、推荐权交给全体群众,得票70%以上的才具备党内参选资格。其后,按照先推选为村委委员、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的程序,党内选出村支部书记。凡没有当选为村委委员的,原则上不作为村支部书记候选人。在2005年村两委换届中,除26村实行“直选”外,其余全部按“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村支部书记。

    (二)把好培训关,育强提高“带路人”

    1、建立基地培。在建立县乡党校、农科教中心和远程教育站点的基础上,县委分别在西渡镇咸水村、金兰镇金沙村建立农业产业化培训基地,在西渡镇赤水村建立新农村建设基地,在渣江镇沐林村建立小城镇建设基地,在台源镇群英村建立党建示范基地,在界牌镇蟠龙村建立工业企业基地。每年都组织村支部书记到基地现场参观学习,拓宽他们的发展视野,提升他们的发展谋略。

    2、集中充电培。县委将村支部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每年以县、乡两级党校为主体,分层次、按类别、有计划地对村支部书记进行技能培训、强化培训、提高培训、学历培训,重点加强政治理论、经济管理、农业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和党务知识的培训。2004年以来,县委先后举办5期村支部书记集中培训班,选送150余名村支书到省、市委党校短期培训,组织85名村支书参加省委党校函授大专班学习。

    3、外出取经培。为拓宽村支部书记视野,县委和各乡镇每年都要组织一批村支书到外地参观学习。近5年来,共8次组织180余人次外出取经。今年4月初,县委邀请西渡镇赤水村支记何爱国到江西赣江市参观新农村建设。井头镇为做大做强石材产业,2005年组织18名村支书到石材名镇福建水头镇参观,并参加福建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为发展药材种植,金兰镇组织12名村支部书记到邵东廉桥学习玉竹、黄药种植技术。樟木乡塔兴村支部书记去年专程到福建学习网箱养鱼技术。

    4、参政议政培。县委规定,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作重大决策前,要征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支部书记等人员的意见。西渡、金兰、洪市、井头等乡镇实行村支部书记定向列席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凡是乡镇党委研究的工作、作出的决策与相关村有密切联系的,村支部书记应邀列席会议,并与镇党政班子成员具有同等的知情权、发言权和表决权。

    5、挂职锻炼培。去年,县委选派西渡镇英陂村、咸水村等4个村的支部书记到广东东莞市居委会挂职三个月,选派5名村支部书记到民营企业兼任经理(厂长)助理,抽调32名村支部书记参加县委和乡镇的中心工作。

    (三)把好管理关,规范约束“一把手”

     一是实行任免考察备案制。县委规定,村党支部书记任免必须要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由县委组织部实行宏观管理。每年,县委组织部对新当选的、排序末位的、上年度考核不称职的村支部书记进行重点考核,乡镇党委对村支部书记年终进行逐一考核。对不能胜任工作、不得民心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2004年以来,全县有18名村支部书记因业绩不佳、工作不力、反映不好被调整或免职。二是实行目标绩效管理制。县委按照“便于管理、利于考察、责利统一”的原则,把村支部书记的职责明确为发展经济、服务群众、完成中心工作、村务管理四大类,细化成农业结构调整、企业兴办、计划生育、财政税收、水费收交、矛盾纠纷调处、公益事业兴办等25个子项目,完成一项按相应比例计分。得分情况作为其工资发放、岗位调整、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三是实行述职评议制。年终考核时,村支部书记把自己一年来的履职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分别向支部大会和村民大会述职,接受党员和群众评议、质询和监督。四是实行村务公开制。县委要求,各村每季度要公开一次村务、政务,每半年公布一次村支部书记工作实绩,年底全面公布村务、党务。西渡镇英陂村支部书记欧玉保每季度将拆迁征地款、青苗补偿款、村办企业管理费、上级转移支付、党费收缴、党员发展等情况公开上墙。五是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县乡两级重点对“一肩挑”村支部书记、离任村支部书记、群众有反映举报的村支部书记、经济收入多的村的支部书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去年,对358名村支部书记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对5名存在经济问题的村支部书记进行了组织处理。

    (四)把好保障关,关心激励“主心骨”

    一是待遇上保障。根据岗位职责和各村经济状况,每年年初由乡镇党委核定村支部书记全年工资基数,报县政府领导审批,年终由县财政单项下拨,由乡镇党委根据考核结果足额发放其基本工资、挂钩发放其浮动工资,确保在职村支部书记待遇落到实处。二是业绩上表彰。对业绩突出的优秀村支部书记,在物质上给奖励,在政治上给荣誉,在精神上给褒扬。县委规定,凡是目标考核评为一类村的村支部书记,年终给予300元奖金,被市级以上表彰的奖励1000元;引资兴办企业的,按引资额5‰奖励村党支部书记和中介人;工作业绩突出的支部书记,可作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的人选优先向上推荐。目前,全县有24名村支部书记被推荐为省、市人大代表,3名村支部书记被评为省级劳模;每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和“七一”表彰会,县委都要隆重表彰一批优秀村支部书记。2004年,在村支部书记集中培训班上,全体县委常委与任职20年以上的支部书记逐一合影,对25名任职30年以上的村支部书记授予特殊贡献奖。2005年,县委在电视台开辟“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宣传专栏,集中推介了52名优秀村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今年4月, 6名村支部书记作为优秀党员代表,到26个乡镇进行先进性教育巡回演讲。三是生活上关心。对生活有困难的、在书记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正常卸任的村支部书记,县乡两级都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去年底,县委组织部从党费中拿出4万元,对卸任、家庭有困难的村支书进行了专门走访慰问。

    农村支部书记队伍的加强,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大局的稳定,成效明显。一是把能人带进了党支部。一大批年青、有能力、素质高的青年农民和致富能手加入到党员队伍中来。一大批优秀党员和致富能手通过两推一选,走上了村支部书记的岗位,并在农村工作中大显身手,各尽其才。近5年来,有1000余名能人选进了村组干部队伍。二是把群众带上了致富路。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我县600多个村完成了农网改造,建设高标准的乡村道路200公里,农田改造1万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0%,全县有1.2万户群众脱贫致富。界牌镇蟠龙村支部书记崔德良上任后,积极转化瓷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2004年筹资200万元,创办蟠龙瓷泥公司,安排村民400余人在公司就业,村民务工年收入在8000元以上,村集体增收5万元。台源镇群英村支部书记刘买生,带领村民建起1000亩官溪蜜柚、沙糖柑基地,引资兴办一个水面800亩的珍珠养殖场、创办2万头的牲猪养殖场,村民年纯收入达到5000元。该村去年被省农办命名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三是把村民带成文明户。广大村支部书记上任后,大力倡导新风尚,引导农民移旧俗,革陋习,为促进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湖镇联盟村支部书记王增国,在村里组织开展“五好家庭”、“模范村民”、“优秀党员”评选活动,该村近五年来,没有发生一例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以前盛行的打牌赌博风、打架斗殴风、封建迷信风如今销声匿迹,荡然无存。讲致富、讲文明、讲卫生、讲和睦已成为全村人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全县892个村,2850余名村干部中,年龄在50岁以上占总数的15%,文化程度在初中和初中以下的占34.4%,很难适应迅速变化着的形势需要。一些村长年不发展党员,个别支部书记怕被人抢权夺位,党员数量少,村支部书记一任就是几十年,长安乡慈兴村因选不出能人书记,去年村两委换届中仍推举74岁的老支书王瑶连任。由于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一些村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对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经济知识知之甚少,凭经验、凭威信做工作,导致好心办坏事。金兰镇毛家村支部书记周忠牛是个文盲,看上级文件都倒着看的。

    二是观念守旧,创新精神不强。一些村干部观念陈旧,思想不够解放,小农意识浓厚,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明显滞后市场经济要求。乡镇党委发动大家种烤烟,个别村支部书记守着旧观念,说是“只有锅子煮白米”,硬要让村民种水稻;群众要租用村里山地搞药材种植,有村支部书记认为是瞎闹;村里集体企业要拍卖,有支部书记硬拦着不许卖,怕“丢了祖宗的脸”。不少村支部书记精神状态不佳,原则问题上奉行好人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轻、懒、散”倾向突出,工作成效不明显。

    三是素质不高,致富带富能力弱。一部分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全县至今仍有近77个三类村,还有8%的村干部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有的只有致富愿望,而没有致富门路。有的又不愿将技术和市场信息传授给村民,怕别人抢饭碗。

    从外在因素来看,各级党组织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选用、培养、激励、约束和监督等方面存在许多弊端。

    一是选用机制不宽。“老实听话”式的选用标准,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不少地方培养发展新党员仍把老实听话作为主要标准,而对那些思想活跃、敢想敢干、率先致富的看不顺眼,有悖于“把能人带进党支部,把支部书记培成能人”的要求,使大批有为青年被阻在党组织之外;“就地取材”式的选用范围阻碍了人才合理流动。目前,大多数村党支部书记仅局限了本村,98%的支部书记土生土长,与外界交流少,受当地人情世故,传统习惯等因素制约较多,因而思路拓不宽,步子迈不大;“带徒弟式”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农村人才的脱颖而出。大多数支部书记是由老支部书记考察、培养、提名,这些老同志往往按自身标准去衡量和选择接班人。一些人受亲缘关系、宗族观念影响,喜欢培养“同姓党”、“同业党”,阻碍了优秀人才进入支部书记队伍;“在少数人中选少数人”的选用方式,不利于农村民主进程。一些支部书记没有通过“两推一选”和直选,而是直接召开党员大会推选,出现“群众不选党员选、群众不要党要”的怪象。三湖镇先锋村支部书记在去年换届选举中,在推选村主任时得票率不到20%,却在党员大会上当选为村支书。

    二是培育机制不新。培训次数少,大多由县里统一组织培训,乡、村组织培训的很少,有的村甚至几年不参加培训,导致知识更新不快;培训基地建设太慢,大多数乡镇和村党组织没有将培训制度化、经常化,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培训内容单一,有的培训内容陈旧,教法枯燥。针对性不强。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批农民走进城市闯市场,农民对科技和市场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但一些培训没有针对农民的知识现状和村里的实际情况,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导致力费了,效果不好。

    三是激励机制不佳。留住和吸引人才,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完善激励机制。但目前大多数乡镇仍沿袭传统方式,政治上提要求的多,精神物质奖励的少,村党支部书记积极性不高。第一,待遇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支部书记承担大量的村务工作,所得待遇却偏低。近几年,全县村支部书记人平工资不到3000元,有的村甚至不能兑现当年工资。其二,工作没奔头。干得再好,也就是授予各种荣誉称号,不可能进入公务员队伍,退休后没工资没养老保险。全县有连任村支部书记的近百人,近年来这批人员中的代表已多次就退休金问题上访县政府。其三,人身财产得不到保障。一些村支部书记在工作中秉公办事,难免得罪一些村民。个别低觉悟的村民往牲栏投毒,到田地毁青的现象时有发生。况且全县大部分村都负有外债,个别村甚至高达百万元,经济运转困难;少数村支部书记因早些年垫交各类税费借有外债,弄得妻子儿女埋怨。这些都影响了支部书记积极性的发挥。

    四是管理机制不全。由于《村民自治条例》执行不到位,乡镇对村支部书记职责权限、思想道德、工作行为、财务管理等缺乏刚性约束,使一些村支部书记权力过大,缺乏监督。首先是财务不清。少数村村务不公开,群众意见大。其次是工作纪律不严。有的村支部书记缺乏民主意识,独断专行,把个人意志凌驾于党支部和村委会之上,遇事不和班子成员商量,摸脑袋决策,给村里造成巨大损失。有的村支部书记法制意识淡薄,在批地建房、集体资源和企业出租拍卖、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执法中搞亲亲疏疏,中饱私囊、粗暴执法。

    三、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有一群好的“领头雁”,再通过他们带出一大批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这群“领头雁”就是村干部。

    (一)创新选人方法,拓宽选人渠道,让能人“有位”。就衡阳县而言,一个村最多的有村民达3000余人,最少的也有几百人。要管理好、发展好、建设好一个村,没有一个好的“当家人”是不行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选好用好一个村的当家人,比选好用好一个单位、一个机关的负责人还要重要,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人范围较窄,选人渠道不畅。主要是把目光集中在一个村那一、二十个党员身上。由于过去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环境偏紧,农民入党积极性不高,加上一些村支书观念守旧,不愿发展新党员,造成党员队伍年龄老化、致富能力弱化、观念僵化、思想退化、党员意识淡化,一些本应调整的支书不能被及时调整下来,占着茅坎不拉屎,想调整又没有合适人选,在选举中,也只有矮子里面拔将军了。这种选人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转变选人观念,拓宽选人视野,把真正的党员能人选用到村支书这个岗位上来。

    一是继续推行“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人才。要充分发扬民主,采取组织推荐和群众推荐的办法选举产生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把群众的意见和上级党组织的意图很好地结合,才能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群众公证的带头人。在农村中,往往出现组织认可的党员能人,群众却不“买帐”,群众推选的往往在党员大会上又难得通过。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把选人权交给群众,扩大党组织带头人选拔范围,让群众广泛参与,才能选出群众公认的党支部书记。

    二是实行“下派公选”的办法选用能人。对一些确实选不出党员能人的村和一些经济发展迅速的工业重村、经济重村,上级党组织要因势利导,采取从县、乡两级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中选派党员干部职工下村任职。同时要大胆尝试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打破身份、地域界限,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可以引导党员大学生、党员机关企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参加公开招考,并将这部分人纳入县委管理的人才范畴。县财政可以采取生活补助、发放基本工资等办法解决这部分人的后顾之忧。

    三是实行“高位嫁接”的办法带出能人。对一些落后村或经济较发展、人才较匿缺的村,采取从党政部门、机关、经剂综合部门、科技部门、邻近经济发展村的党员及乡镇机关选派一批高素质的党员干部下村担任第一支部书记或党建特派员、指导员,帮助村里培养党员能人,带出党员能人。

    (二)创新培训模式,提高人员素质,让能人“有方”。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通过教育培训,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内因),使他们更好地发挥内在潜力,健康地成长为优秀支部书记。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治村有方、致富有方”的能人。然而,过去传统的培训方法、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已不合时宜,农村党支部书记难以接受,从而走入年年培训,年年依旧,“现鸟夹秧”的怪圈。只有适应新形势,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使教育培训,真正成为他们“加油充电”的过程。

    一是创新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要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有丰富和鲜活性。既要有理论培训,又要有实用技术培训;既要有思想观念、形势分析报告的教育培训,又要有新科技、新知识的培训,在针对他们“双带”能力方面,要针对他们致富愿望强烈而无致富技术和门路这个关键进行培训;在针对他们作为一个村、一个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这个角色,加强对他们进行“服务能力、发展经济能力、依法管理村级事务能力的”培训。从而,切实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 ”(双带)能力和执政能力。

    二是创新培训形式。在培训形式上,要灵活多样,不能搞固定模式。传统的“三会一课”从一定程度上讲,已不适应当前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而要根据不同村、不同需要的党员或支书,开展集中培训与“吃单餐”、“吃点菜”、“吃套餐”相结合。要通过现场参观、跟班学习,上门辅导、基地实习等形式,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是创新培训方法。要采取走出去,把他们送到高校、农科部门学习深造等方法;要采取请进来,把外地的专家、内行请进来,对他们进行现身说法,实地指导。

    (三)创新管理机制,强化激励约束,让能人“有劲”。

    新农村建设大潮波浪壮阔,要想让农村党支部书记在浪潮中“龙腾大海”,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来激励和制约。

    一要转变传统的干部管理观念,把农村党支部书记纳入国家干部的管理范畴。全县国家干部总数有3.3万余人,这3万余人,其中有80%以上是靠县财政和政府职能、职权“吃饭”,这批国家干部(工作人员)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吃闲饭”的。而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不足1000人(衡阳县是一个大县),这批村党支部书记管理一个村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事务,关系一方平安稳定、一方经济发展、一方社会进步。而他们却不能享受党和政府的同等待遇,不能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这在权力与义务,职责与待遇上是不对称的,是不公平的。他们是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因此,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一并管理,同等对待。而实际上,农村税费改革后,全面取消农业税、特产税,他们的报酬待遇也不可能再从农民头上去摊派,已经实行中央转移支付发放工资。只是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定。

    二要建立激励保障机制,解决后顾之忧。要鼓励农村党员能人担任党支部书记,除正常的评选优秀支部书记、推荐出席上级表彰等形式外,还要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如乡镇干部在严格控编消化富余人员,衡阳县乡镇已有5年未新进人员,目前,乡镇干部人才断层现象已开始出现,过不久,这种现象更会凸现。可以采取公开招考的办法,从村干部中直接招考乡镇干部,如今的公开招考已经在身份、地域方面不作限制,针对乡镇干部这个特殊的干部群体,可以在年龄、学历方面适当放宽条件,在村干部、特别是优秀支部书记中公开选录乡镇公务员。要建立保障机制,解决村支部书记后顾之忧。目前,衡阳县的村支部书记离岗、卸任后,待遇没有保障,有的为村里、为党和政府辛苦一辈子,到头来无房子、无折子(存款)、无面子,只捏着一把纸条子(贷钱上缴或历年欠发的工资欠条),落得个病壳子。因此,要加大对农村支部书记退职卸任后的保障力度,要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让他们有想头、有奔头,在职在位时有干头,有劲头。

    三要建立约束机制,规范行为。如今90%以上的村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很容易出现“家长制”、“一言堂”、“村霸王”的现象。要建立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民主议事等。要建立任职目标考核制,让他们干有规划。要对他们在任职期间定好目标规划,年年考核,奖优罚劣。

    (四)创新成长载体,提供发展平台,让能人“有为”。人才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经历是曲折而又丰富的,需要多岗位、多环境、多平台的磨砺。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成长也是如此。因此,要为他们创新成长载体,多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从而使他们大显身手,更有作为。

    一要创建农村新的经济组织。要因势利导,立足县情、乡情、村情,创建一些新的农村经济组织,如专业协会、经济股份合作社、中介服务组织、技术服务组织等。由农民自己组建,党组织和政府引导,农村党支部书记可以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创办者。通过这些新的农村经济组织这个载体,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才能,带领群众闯市场,抵御市场风险,寻找市场空间,从而既服务群众又发家致富。

    二要创建各类示范基地。要根据地方特色,由农村支部书记创办各类示范基地。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基地,带动群众,从而形成基地+农民+公司(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让农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基地的创办示范人、群众致富的带路人、市场经济的领航人。

    三要创建农村党员服务中心。县委组织部门要创建党员服务中心,把农村党支部书记全部纳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既可使他们为全县农村党员、群众服务,又能使他们得到服务中心的服务。服务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些扶贫帮困、技术培训、参加考察、座谈交流等活动,使他们的能力、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全文共11876字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