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通谱 | 湖北省宜昌市文氏族谱序

 文氏家族 2023-01-07 发布于湖南

中华文氏宗亲网

www.wxzqw.cn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宜昌《文氏族谱》序

所谓族谱,就是宗族或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族谱在往昔,可说家喻户晓,比比皆是。然当今之世,却无修谱习俗,旷日持久,别提新谱少之又少,就连旧谱也愈来愈稀。而人名不讲究派字的情况亦越来越多。倘或问及祖宗,恐怕大多仅知其祖父辈了。我就是芸芸众生的一个代表。我知晓祖父辈的名字,但上推前辈呢?就无所知也未过问。我曾听闻本门有二十派,而且可以琅琅上口,但要准确写出来,就只好摇首了。我明知犬子属“家”字派,却也名之为“文雅君”。如我辈者,不乏其人。

时至千禧之年,我已年过三十六。原本未尝见闻任何族谱的我,不虞近期偶觅得两本文氏旧谱,寻祖追宗,追根溯源,总算对本门祖先有底了。那两本《文门谱略》,一系高湖文汇荣珍藏,一系文畈文斌宜购存,虽说陈旧有损,却也护惜不错,族系固明晰,也重点记载了先贤文安之的生平事迹。我本注重家门,现又供职宜昌市地方志办公室从事编辑工作,得此便利,遂油然思起重修族谱,于是复印留存旧谱,随即着手整理,希冀继承先贤之修业,成就今日之族谱,让子孙后代了解“家史”,不忘根本,知其先人,进而承前启后,光宗耀祖。如此,就善莫大焉了。

我既有心修谱,故而特别地查阅了有关文氏资料,加以佐证综合,以期信实完善些。我确信本门实乃文天祥之后,因此撰就“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文,略述文天祥的抗元与文安之的抗清。对这二位杰出人物,作为文氏,我们更应由衷敬仰,引以为荣。再旁征博引,我们也应该知道古代文氏在雁门郡有名声威望,故以雁门为文氏郡望源地。本宗族祠堂即命名为“雁门堂”。雁门郡系出姜姓,乃许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候国,在今河南许昌东)开国君文叔之后,别为文氏。越有文种,魏有文聘。又宋初讳敬,改为文。文彦博、文天祥,其先皆敬氏。

古代有将本姓代表人物的典型事迹嵌作楹联以事彰扬的习俗。文氏的代表楹联有:一、抚国附民(文种),专诗说礼(文立);二、竭忠体国(文彦博),尽节勤王(文天祥);三、比文风于邹鲁,标逸致于吴山(文同);四、擅一时丝竹之奇,兼八法丹青之胜(文征明)。旧《文氏宗谱》中也附有二幅对联:一、信国家声远,潞公事业长;二、家声曾继文山后,事业还期越相时。另还有“信国家声今未坠,潞公事业古维新”和“圣德醍醐新气象,文山忠义旧家风”等联。这些对联是文姓祖宗在历史上的优秀事迹,千百年来传为美谈佳话。凡文姓人家可任择一副作门联。可以这样说,文姓素以“文”著称,比如春秋时的越国大夫文种,足智多谋,曾辅佐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而吞吴”;北宋画家文兴可(文同)“胸有成竹”扬名天下,宰相潞国公文彦博功名不朽;明画家文征明是“明四家”之一,文天祥(文山)更是声名远播,既官居相位,又显赫文坛。这都是文门的光辉。本文章转载自中华文氏宗亲网。至于以“武”出名者,大约要算三国时的魏将文聘了。凡此,不再赘言。


(南明宰相文安之)

下面,我来简介一下旧《文氏宗谱》。

其一,谱序云:“两仪既定,三才攸分,人于其间,渺然有身,是身虽微,祖宗生之,子孙承之,族属联之……尝考礼大传云,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而收族之道,莫若辑谱。夫族之有谱也,所以明其世序,纪其行事。世序明,则支派以分,尊卑以别;行事纪,则祖德不没,宗功不湮,且亲疏无所混淆,远近无不有所联属,是谱之所重且大哉。愿谱例以三年一修,三十年为一世,一生之中,生者卒者迁徙远宦者,不知凡几。使不重加纂修,世序必至于紊乱,行事必至于轶失,而且亲疏莫能别,远近无所联,势必至于彼此不相识,有若路人然,敬宗收族之所谓何以必三十年一修也。我文氏之谱,前自四川大竹县因兵燹遗失,以后康熙己巳年有斐公(即文德斐)从江西显始祖创至光字派,竟谱叶耳。近代修祠睦族,谱族居其一,余(不知其名)尝与族人叹息,此事不意于咸丰四年,宏藻公以叔倡率其事……既有宗祠,而谱之欲续愈不容缓……旧谱稿至今数十年,合之三十年一修且过远矣,于光绪三十六年庚子岁后裔组绪纂修至汇字派,其子孙繁衍逾十倍于前,其迁徙远宦他若失亡难考者又逾十倍,虽欲纂修不亦难乎?然及今不修,将见面愈生齿愈繁,前无所记后无所存焉,是以义不容辞,责无所诿,故搜讨不辞其烦,奔走不惮厥劳,自始祖以及族类,凡尊卑老幼,伯仲雁行……俱以为纂修之本,若今之续修,深藉乎先人创始之力耳”。本文章转载自中华文氏宗亲网。(后又从文畈四组文智宜所保存的《文姓族谱》中印证,康熙己已年熙典创谱至光字派,继有宏藻与叔显增暨堂弟宏举、堂侄纪绪诸公为之续。光绪二十六年庚子组绪公又重修。)

继而是“祠规”、“家法”,今不时兴,故从略。另有一“序”,乃儒学王廉邦于光绪二十年孟春吉日所撰,序言云:“从来源远者流必长,积厚者光自远,凡事皆然,而人其最著也。我邑文公古大人号铁庵,明季万历辛酉科护选亚元,任戍捷赴琼林入南宫,由翰林历膺十四升勋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督师川秦燕晋楚豫调度,督勋恢剿各路兵马钱粮,特赐尚方剑,又赐蟒玉金章,文渊阁大学士、史兵二部尚书兼礼部尚书……此真名门旺族,世所罕有。他日诸贤裔,效先哲之所为,又必蛟腾凤起,克绍前徽于无尽矣。”(金玉之良言,后辈当自勉)本文章转载自中华文氏宗亲网。

其二,开篇即载文安之“辛酉科乡试第二,会试第七选馆第十四”,历经十四任至尚书职官表,接着较为详尽地辑录了他的生平、家世及多种封荫诰书之类。

关于文安之的记载,前一本旧谱是归入“文门谱略”之中。“文门谱略”是宗谱的主体,族系分支都脉胳清楚,上自江西始祖,下至光字派为一修,后俱续载了文祖绍这一支的后代。所不同的是,上自江西始祖后,一说“一世祖,一说“二世祖”;下自光字派后,一本较为详尽地延至郁字派乃至宜字派,而另一本简略地止于郁字派。个中间有排行、名字不一样,且辈份参差不齐者。总而言之,大同小异,无关宏旨。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前仆后继”,继而“尊祖敬宗,敬宗收族”。


(作者文正宜)

最后补充说一下参阅的《文姓族谱》,此谱书法堪称大手笔,目睹之下令人心旷神怡,其内容无出《文门谱略》左右,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祖绍为发派之祖,其子则为一世祖,故而收族较齐整,续谱更贴近。谱志云:“民国戊寅之春,族长郁灿,字锦堂,年逾七秩,观感之暇,计其未入谱者又经四派,生者娶者亡者,何下千百,若不从而续之,尝以为上不足以对先人,下不足以纪后昆,较诸视敦本之事为迂阔,而漠不关心者为何如也。特命堂弟郁轩录之,惟望后之来者勿以易而轻之,勿以难而不之,以竟其志也,斯可矣。”由是纠族人续修,郁华、汇泰、汇丰、汇成等均参与考校辑录,精诚所至,终于是年仲冬月成谱。

正是因为有先贤们的艰苦创业,后来人才得窥列祖列宗的前后根源。“间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文氏源远流长,文门根深叶茂。人非草木,谁能忘情?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有何理由不“连根接源”呢!

祖先们开辟了道路,我们就应该走下去,而且要随着的时代的步伐越走越新,越走越好。让我们团结奋斗,继承先辈遗业,争取更大光荣吧!

文门后生正宜书于二000年阳春三月

作者:文正宜,《夷陵文氏族谱》主编、宜昌市文安之研究会会长。

备注:《夷陵文氏族谱》,1册,不分卷,2006年6月文正宜续修。始迁祖文显,明初由江西吉安迁至夷陵鸦鹊岭镇文畈。有谱序、传、世系表等。族谱中记载了明末宰相文安之的事迹。宜昌市地方志办公室文正宜家藏,并有清光绪版和民国版《夷陵文氏族谱》各一套。

编辑:文四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