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八、黄耆
黄耆同黄芪,这味药顾名思义,它就是黄色的。 黄耆的“耆”,名如其字,就是老者的意思,所以这个黄芪呢,可以补长期造成的虚劳。
本经记载,如果你长期吃黄芪的话,是可以健康长寿的。
可助肺气,实皮毛,升清气,泻火气,补虚损五劳,外症痈疽,托毒止痛。 别录称其可治疗女人子脏冷,逐五脏间恶血,止渴,益气,利阴气。 甄权说其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内补。 日华称其壮筋骨,长肌肉,补血,治疗产前产后一切病等等。 元素称其治疗虚劳自汗,补心肺之火,益胃气(灵胎亦言),去诸经止痛。
它是中药里边的气药之王,气虚的时候,就可以吃黄芪。
如果觉得人参、高丽参、红参这类实在太贵的话,那我们就可以来吃黄芪。
毕竟那些参类的都要几万块一斤,实在是很贵,那,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黄芪跟甘草来代替,或者单用黄芪也是可以的。
经方里的“黄芪建中汤”就是可以补气的。
黄芪的治症非常的广,因为它是气药。
其味甘,性微温,无毒。
正如元素及灵胎先辈称,黄芪这位药大补脾脏,当脾胃比较虚的时候,我们要实脾的情况下,就要用到黄芪。
因其色黄,又通利三焦。就像药征所言,主治肌表之水,故能治黄汗和身体麻木不仁。
一般北方的黄芪最好啊,所以我们常听到“北芪”这个名字。
腹部虽然说有大肠、小肠、膀胱,但腹部其实统统都是由脾脏来管理的。
脾气虚的时候,黄芪可以实脾,去湿;而且黄色入脾,正是补脾的良药。
还有,当人的表皮比较虚的时候也可以用,增强皮肤表面的卫气,使邪气不易侵犯身体到内部。
脾主四肢、脾也主肌肉,所以四肢肌肉上面的问题,比如肌肉萎缩啊,身体瘦弱啊。
如果想让自己长肉肉,胖一点,吃黄芪有用,并且还可以变得很有力气。
皮肤表面,通通都是气走的地方。黄芪就入表,所以当你表虚的时候用可以用黄芪。
因为黄芪去湿、强脾的功能特别强。
体现在皮肤表面上的是,比如这个脓疮啊,很久了都没有收口,而且皮肤都凹陷下去了,那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黄芪把它给提上来。 比如背后的褥疮、还有糖尿病这种皮肤长期无法愈合收口的这些情况下,一律都可以用黄芪,非常的好用。
病人使用的时候,那种比较厉害的疮口,玉肌散敷上去的时候,肉眼可见的,也就十分钟,皮肤就发生变化,非常的神奇。
排脓止痛效果特别好,而且还补虚,补肺气,实皮毛。
所以,黄芪用好的话效果惊人,但,现在大部分人们只知道它单纯的补气而已。
如果你买到的黄芪,味道发苦的话,这就是品质不好,不要用这种。
黄芪可用到的地方非常的广,就包括水肿也是一定会用到的,因为它通力三焦嘛,三焦是水道之焉,全身的管道。
我们上面已经了解它可以去湿,所以腹部的积水也都是可以用黄芪的。
黄芪是实脾的峻药,就是去湿、补脾的力量非常强,非常好的药。
整个喉咙这一片是人体的气海,凡是行气的药通通可以用。
所以,像甲状腺啊、扁桃腺啊、或者说里面长肿瘤了,通通都可以开行气的药,而黄芪就是很好的行气药。
之前讲到的木香也是行气很强的药,可以让气机流畅。
女人在怀孕的时候,一定记得,要血旺气衰,孩子在肚子里面才会很安稳。 如果是反过来,气旺血衰的话,就很容易是下胎。
所以孕妇在前九个月的时候,都是血很旺,只有到快要生产的时候,气才会旺,才需要气旺,气越旺,就越容易顺产。
你看,当最后临近预产期的时候,肚子里面的小家伙就会动的很厉害,这就是气渐强的表现。
所以,这个时候,中医就会让产妇的气变得更旺,让生产的时候更顺利一些,多加一些黄芪,孩子就容易出来了。
而且气旺的情况下,骨盆也容易打开,气主开合,这就是使用气药黄芪的时机。
如果会扎针灸的话,要了解准确,合谷穴就是气穴,血海就是血穴,所以对于何时安胎,何时下胎,要掌握好,孩子才能健康,妈妈才能更安心。
前面也稍微提到了一下,黄芪对皮肤好,因为补肺气,而肺主皮毛嘛,所以黄芪对皮肤特别好。
可以经常给自己的爱人啊、妻子啊、或者是孩子吃。
还有特别的,就是当妻子怀孕的时候,每天早上可以让她喝一碗豆浆,豆浆里面加一点点黄芪,再加上一点点蔗糖,有点甜味儿,黄芪放一两钱就可以了。
当宝宝生下来的时候,你就能看到,那皮肤真是雪白雪白的。
(我家宝宝也是这样操作的,不确定她是否本身就白,确实生出来,很白)
人身上的这个阳气,都是从而肾和膀胱出发,走三焦油膜,这是跟黄芪的性是一样的,所以黄芪是三焦的良药。
就刚刚讲到的,积水的时候一定会用到黄芪,它能够透里达表。
身体里面实症产生的水,你可能用不到,可能会用到五苓散啊、猪苓汤。
但是虚症造成的的腹水,肯定会用到黄芪。不仅要用,而且要重用到五钱、一两、甚至二两没有关系。
因为它是黄色的属土,且入土最深,得土之气最盛,土又能治水,是得天独厚的药。
夏天,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人,两个胳肢窝袖子下面,整个都是黄色的,这种,中医里面叫“黄汗”。
这些汗都是从三焦流出来的,黄芪归脾经,通利三焦,所以,黄芪就治疗这种黄汗。
这个含有黄芪的方子在《金匮要略》里有记载,真的是一剂知二剂已,效果奇快,所以,当合适的好药,配以精妙的配伍,才能发挥出药效的极致。
所以,真心感叹,经方真的是我大中国的文化和宝藏。
黄芪的皮,可治疗皮肤表面的表症,就像很多,例如,生姜皮,甘草皮,陈皮等等,中医就是以意来取象。
  五十九、肉苁蓉
吃肉苁蓉,女人容易怀上孩子,皮肤也会特别好。
其味甘,性温;也是一味阳药。
治五劳七伤,养五脏,可祛除痉中的寒气。
肉苁蓉补阳的力量特别的强,可以使阴物,坚硬起来,若还想让精子多一些,可以再搭配,之前讲的菟丝子一起。
其味酸、甘、咸,故可以去除女人腹部的肌瘤、肿瘤,又因咸能软坚,而这味药的咸又偏重,这样才能攻破坚硬的肿瘤。
而淡咸可以润肠通便,如果太咸了就会泻痢。
经方一般开出来的药,要么大咸,要么大苦,要么大酸,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治病嘛,而大多南派的大夫用药都普遍比较温和。
男子可以拿来补阳,比如不举,女子可以用来补阳,可以帮助生孩子,还能治疗血崩。
滋补壮阳的效果特别的好,阳气不足就可以用了,因为阳气虚,所以阴才会慢慢积累,最后变成阴实。
所以说,一般治肿瘤都会用到补阳的药,只有阳气足了,气血才会充足。
所以到最后,救病人的时候都在肝上面下功夫,因为肝一旦伤极,人就彻底完了。
那么治肝,最根本还是要治肾,壮它的阳气,这样,气一通,血脉才会打开来,所以最后,一定要靠阳药。
这样才能发挥出“水生木“的最大用处。
一旦阳药发挥作用,必定会增强主药的功效,这是一大亮点,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他的营养不会去喂食癌症。
中药好就好在这,阳的作用只增强对身体好的营养,所以,阳药是不会积累癌症的发展,而癌症的营养的增加,偏偏是西医里面的纯补剂。
这一点,凡是能看到的有缘读者须格外注意选酌,关于生命,不可大意。
比如,这个维他命,如果吃太多的话,就很容易让女性乳房长出肿块;而男性呢,就会产生肾结石,有很多这样的病人,不用太久,吃两个礼拜,石头就长就出来了。
这些都是补的太过,而在身体内消化不掉,而产生的副产品。
像这样的案例,都是倪师在临床常见不鲜的事情了,令人唏嘘。 所以像西医的维他命之类的,你最好就不要吃了,那些东西才会助长并增加癌症的发展。
女人性冷感就是体内比较寒的结果,这种就可以吃肉苁蓉,因为肉苁蓉是咸味的嘛,大家要知道,男人的“精”跟女人的“经”都是咸味的,因为,它们都是血。
肉苁蓉补肾气,而肾,主大小二便,不仅仅主小便,所以如果说肾有问题,那么大便肯定会出现问题。
所以经方治病的时候,尤其在治肝病的同时,肯定要治大肠,一定要保持大肠的通畅,肾脏就会很好。
这个时候,肾,就不会去花精力去管大便,只要更多的发挥水(肾)生木(肝)的作用就好了。
所以肝脏有问题的时候,肯定会影响到肾脏,这时候必然会开一些通利大便的药。
肉苁蓉,普通使用的话,就开个两钱、四钱都可以,如果自己愿意吃的话,吃到一两,都绝对没有问题,哈哈
平常可以拿来泡酒非常好,比如,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还有黄连,黄连呢,少放一点,就调和一下,因为这苦能坚嘛,特别的好。
  六十、防风
防风也是经方里非常有名的药。 产自蒙古及山西河南等地,根黄白色,入药。 其味甘辛,性温,无毒。
风湿关节炎会用到防风,它可以祛风,其辛甘发散,也是一味阳药,无毒。
风湿关节炎这个“气”通不过去,然后就会痛,所以就要用,这种辛甘发散的药去打开来。
防风可以治疗三十六种不同的风邪,风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呈游走性的,不会固定在哪里。
比如说,头痛位置不固定,一会头前面痛,过了一会跑到了后面,再一会又变成了侧面疼,这种就属于风痛。
如果说,头部只有一个位置在痛,一直是固定位置,那这个位置很可能就是肿瘤或者是血脉被赌到,那这个时候就要用到之前讲到的川芎。
防风也是解毒的药,因为它可以解表、发散,任何有发散性的药都可以解毒。
温馨提示,在现下疫情肆虐的岁月里,大家都可以自己配置一些中药粉放在自己的胸口(檀中穴),就比如那些,辛香发散,味很浓的药,若是再谨慎些,就去找附近的中医大夫咨询一下。
孕妇和孩子要特别注意,谨慎使用,不要伤害到自己。
话说回来,防风可以解乌头、元花、砒霜的毒。
如果上山采药,吃到有毒的蘑菇,中毒了,那就可以用防风来解毒。
防风跟黄芪这两位药是互相制衡,在一起搭配效果尤佳。
防风解表,这个黄芪也是走表去水,如果两个同时用的话,就会起到双重的作用。
有个病人他全身水肿,而且关节还痛,那这个时候就用黄芪和防风搭配在一起互相制衡。
因为黄芪走表非常的快,那么防风加在里面呢,它就会将黄芪拉住,让它的的速度一下子慢下来,不要错过皮肤的每一寸。
肌肉痛的很久的这种,都属于病很深了,这都是一些常年积累下的老病,都可以用这两位药,还想更好的话,就再加点玉竹,玉竹是专门治疗肌肤的好药。
因为是解表的药,所以去皮肤、去肌肉的风、湿、痛;风能貹湿,所以,防风既可以祛风也是去湿的仙药。
著名经方家刘元素也说,防风专治风邪,肌肉的痛、风湿痛都可以用防风。
一钱到八钱都是正常量,一两也是没问题的。
经方中解肌的药方还有《伤寒论》之首的“桂枝汤”,如果用此方打底,加上黄芪,再加防风,这些药下去,真的就会收到“一剂知二级已”的奇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