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之一个时代的结束(六十一)

 新用户10734tIE 2023-01-07 发布于浙江
孙皓得知晋王浑率大军南下,即命丞相张悌统率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兵三万,渡江迎战,以阻止晋军渡江。当时沈莹认为应该集中兵力防守长江(采石)等待晋军前来决战,若能打败晋军,即可阻止晋军渡江,如若渡过江去与晋军决战,不幸失败,大势必将去矣。但张悌其实已经非常的悲观,认为东吴即将灭亡,这是人人早已看清的事实,晋兵一至,众人心中必然恐惧,若坐等敌人前来,恐怕部队早逃散了。不如晋大军未到,渡江与其决战,或许还有希望获胜。如若战败身亡,为国牺牲,也就死而无憾了。假如我能战胜,北方的敌人逃走,我军声威便会大震,那时迎击西来之敌,定能制胜敌人。
张悌军渡江后,正遇王浑部将城阳都尉张乔率七千兵马赶到,张悌军随即将张乔军包围,张乔兵微势弱,便闭寨请降。副军师诸葛靓认为,张乔是以假投降行缓兵之计,建议屠杀张乔及其兵众,一旦留其在后,必会成为后患。但张悌却主张放过他们,于是接受张乔投降后,率兵继续前进,随即与王浑主力部队之司马孙畴和扬州刺史周浚军列阵相对。
吴将沈莹首先率领五千精锐向晋军攻击,三次冲击均未奏效,反而被晋军斩首二将,不得不退兵。晋军则乘吴军退兵混乱之机,以将军薛胜、蒋班率军追杀,吴军大败。此时,伪降之张乔军又从背后杀来,吴军溃败而逃。诸葛靓见大势已去,收集败兵数百逃回江南。期间诸葛靓亲自前往邀请张梯同行说:"天下存亡自有定数,是你一个人能改变的了吗?为何在此等死呢?"张悌却坚持要以身殉国,不肯逃走,与沈莹、孙震力战而死,吴军三万多人,被斩近八千人,余皆逃散,晋军胜利推进至江边。
此时,扬州别驾何恽建议说:"张悌率东吴三万精兵,被我歼灭,吴国上下震惊,现龙骧将军王浚已攻下武昌,所向皆克,吴已呈土崩瓦解之势,我军应速渡江,直捣建业"但王浑听到这一建议后,则认为司马炎是让他与王浚,司马伷,汇合之后再渡长江,若私自行动这是违背君命,即使作战获胜,也难以获赏。但若失败,必获重罪。于是,王浑坚持按原诏令,就地等待王浚军地到达,何恽再次向王浑建议说,将军身为上将,当见机而进,岂有事事等待诏命之理。王浑仍不听从。
这时益州刺史王浚以八万水军从蜀出兵,兵不血刃,无坚不摧,夏口、武昌的吴军,无人敢抗拒。只有吾彦坚守建平,晋军大批兵力攻打而不能攻下,只能绕道而行。进入西陵峡,遇到了吾颜设置的拦江铁锁和暗置江中的铁锥。由于此前羊祜擒获吴国间谍,得知上述情况,王浚已做了几十个大木筏,令善水士兵乘筏先行,铁锥刺到筏上都被筏带去。又做火炬,灌上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铁锁,就点起火炬,将铁锁熔化烧断,于是战船通行无阻。
按司马炎的诏令,王浚进建平以后需受杜预指挥调遣,到秣陵后受安东将军王浑调度。杜预十分尊重王浚,对诸将帅说:"如果王浚攻下建平,则可顺流长驱东下,威名显赫,不应受我的制约。如果不能攻下建平,那么也没有理由去调度他了。"杜预没有利用自己职务给对方制造任何困难,还在王浚攻下西陵后去信表示慰问。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杜预一样的胸怀,指挥调遣水军的王浑,怕王浚夺得头功,王浚将到秣陵时,令王浚暂停,到自己军中商量事情,但是灭吴战争是历史性的机会和功劳,王浚也不想失去这样的头功,回报王浑说:"风大,船不能停。"
当进至距建业五十里时,孙皓才派遣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一万前往迎击,但吴军此时已成惊弓之鸟,张象的部队一望见晋军的旌旗,王浚的兵甲布满长江,便不战而降。
另外,之前孙皓派往交趾征讨郭马的将军陶浚,在行至武昌时,听到晋军大举进攻的消息,便停止去交趾,返回建业。孙皓便授其符节,命其率军二万,迎击晋军,陶浚信誓旦旦,认为晋国水军,不可一击,吴国大船可撞击之。但是吴国普通士兵,认知远在陶浚之上,此时的晋国水军实力远超吴国,于是二万军队出兵前夜便逃散一空。(史上少有哈)
而孙皓的舅舅司徒何值、建威将军孙宴等交出印信符节,前往王浑军前投降。孙皓见自己内部已分崩离析,便采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人的计策,分别派遣使者送信给王浑、王浚、司马伷,请求降服,企图挑唆三人互相争功,引起晋军内部分裂。使者先把印玺送给司马伷。而王浚统率水军进入建业时,孙皓反绑双手、拉着棺木,前往王浚军门投降。移交了吴国户籍档案,吴国人口250万,兵力30万。
在投降之前孙皓才悔恨自己,不修德行,愧对社稷百姓,给群臣留下自责书,广发劝降书信给臣僚。至此,280年5月1日,东吴政权宣告灭亡,三国时代结束。而王浚也因此被列为古代名将。
胜利消息传来,司马炎喜极而涕:"此羊太傅(羊祜)之功也,惜其不亲见之耳!"而未参与战事的骠骑将军孙秀(吴国宗室因孙皓迫害而降晋)向南而哭:当年孙策创立的基业,今败于孙皓,悠悠苍天哉。
孙皓的后宫众人开始抢夺财物,而王浚带领的益州军开始在建业城抢劫。这个时候王浑后悔至极,想要攻打王浚。眼看着灭蜀之战时钟会的闹剧开始上演,王浚手下何攀劝王浚把孙皓等人送给王浑,给了王浑很大的面子,而扬州别驾何恽也送信说,若论先后,我们实在是后至之师,现在却要争功,我认为是不足取的行为。一场内乱在双方下属的劝解下化解了,但是政治的斗争还没完。
王浚向朝廷上表说王浚违背诏命,不受自己调度,对王浚进行诬告,要将王浚用槛车征召回京,司马炎还是比较清醒的,不许,但是下诏指责了王浚,不听上级调度。王浑又向司马炎上呈,说是王浚军得了东吴的宝物,而有关部门在王浑的授予下又奏,王浚烧毁贼船一百三十五艘,应下令交付廷尉追究责任。王浚向司马炎上诉。司马炎再次下诏说:不要追究了,王浚灭吴有功,一点小错不足以掩盖他的大功。拜王浚为辅国大将军,领步兵校尉职务。
此后王浚又多次被有关部门上奏弹劾,仪仗超标等小事,王浚也是很委屈,每次进见司马炎时,总要陈说自己征伐的劳苦,及被诬告冤屈,愤愤不平,甚至退出时不向晋武帝告辞。司马炎每次都宽恕他。后来王浚听了亲戚范通的劝解低调了一点,反而得到了同僚的肯定,此后王浚寿终正寝。
吴国灭亡后,原建平太守,吾彦归降西晋,司马炎出于对他的信任,曾任命他为金城太守, 敦煌太守,雁门太守。交州刺史陶璜死后,吾彦出任南中都督、交州刺史。死于任内。
杜预继续镇守襄阳,杜预反对天下安定就要废弃军备的观点,他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任职期间,始终没有放松部队的训练。杜预把荆州军队的防卫重点集中到了对付当地少数民族方面。在荆州,杜预兴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开凿了从扬口到巴陵的运河一万余里,既解决了长江的排洪问题,又改善了荆州南北间的漕运。杜预的政绩,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赞扬,百姓称他为"杜父"。
孙皓到了洛阳,司马炎举行了盛大的受降仪,司马炎指着座位说,这个位置等候你多时了,孙皓也不客气,回答说:臣在南方也为你设置了座位。场面显得很尴尬,于是贾充站出来说:"听说阁下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面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孙皓说:"有做为臣子却弑杀他的国君以及奸险狡诈不忠的人,就对他用这种刑罚。"这是在讽刺贾充杀害曹髦。司马炎倒也没有为难孙皓,被赐为归命侯。之后,孙皓便在洛阳居住。
孙皓死后,滕皇后亲自为他写了哀悼文,文章甚是悲痛凄楚。
诸葛靓本是父亲诸葛诞反叛时为求吴国援助而留在吴国的人质,吴国灭国之后,诸葛靓逃到了琅琊王司马伷家里,因为他的姐姐是琅琊王妃,司马炎知道诸葛靓必定在姐姐那里,前去见他,诸葛靓逃到厕所里始终不肯露面。司马炎说:"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交情吗?"诸葛靓这才出来流涕说:"我实在是又愧又恨。"司马炎也没有为难诸葛靓,后再召为侍中,但没有接受,始终不肯为晋官,仍因晋室与他有杀父之仇而终身不面向洛阳方向而坐。
其他的人该封官地封官,该赏赐地赏赐,吴国的大部分官员也继续留在原任成为晋朝官员。
此后历史走进了晋朝,最后以明朝才子杨慎的诗为结束。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上篇:

三国之灭吴之战(六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