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2岁养老院院长和院子里的老人们

 千面凡君 2023-01-07 发布于广东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384位真人故事
如果48岁的时候,让你一个人去照顾28个孤寡老人,你会怎么选择?
很多网友会说,我不会去,忙乎了半辈子了,孩子长大了,终于有自己的时间了,干点什么不好,为啥去伺候人呢?
不瞒你说,我曾经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实中,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是的,我去照顾那28个老人,去当了养老院的院长。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我这一干就是十几年。从一个养老服务行业的门外汉,逐渐干到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光锦旗就收到200多个。
十多年过去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不仅仅是因为获得过这么多的荣誉,而是因为在我从事这项服务工作中,我获得了人生的价值感,让我的人生不虚此行。
(给行动不便的老人穿衣服)
01
1960年,我出生于山东威海荣成,爸爸妈妈都是地道的农民,家里有兄妹四个,我排行老三。
60年代特别穷,喝的都是玉米面、地瓜干。到了夏天的时候,面里生出了小白虫子,也得吃。我害怕不敢吃,但是不吃就饿着,没办法闭着眼睛就往肚子里灌。
吃饭都吃不上,更别说睡觉的舒适性了。我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褥子。睡觉的床铺就是木板上铺一个麻袋,麻袋里装着晒干的玉米叶子,人躺上面直接睡觉,床单啥的都没有。现在想想都感觉浑身痒痒。
直到我出嫁的时候,妈妈才给我做了一床褥子,我愣是不知道如何用。妈妈给我说了一遍,我才知道床上应该铺褥子而不是麻袋。
(以前用的麻袋比这个还粗糙)
除了吃穿住行,当时我们学习也没有条件。那个年代没有铅笔,我们都用石灰笔在硬板上写字。可我家太穷了,连硬板都没有,但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要完成的。
那时候每家每户都有盛尿的罐子。这种罐子是在窑洞里烧制出来的,没有亮光,类似现在的泥盆,特别容易碎。
那时候,人们用扁担挑着尿罐去地里浇地,很容易在半路上摔碎,变成一片一片的。我就去捡那些大块的碎片,在上面写字,然后交给老师看。如今想想那个味,都有点恶心,但是当时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碎瓦片支撑起了我的小学作业)
到了初中以后,我家的日子稍微好转,因为两个哥哥都辍学回家干活挣工分了。
虽说日子好了一点,也没好多少。上学的时候依然是吃不好,穿不好,不过让我高兴的是,妈妈用破旧的褂子裤子改了一个小布包,我天天斜挎着上学校。包里除了书,还有一包地瓜干。中午不回家,就用地瓜干来充饥。
那时候的地瓜干和现在的不一样,是生地瓜干放锅里煮了,再晾干。到了夏天和玉米面一样,会生白虫子,让人难以下咽。
那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过节,妈妈会给我一个拳头大小的馒头。手里拿着馒头,出了家门口我就开始吃,路没走一半,馒头早已经进了肚子。
读书读到高二,我就不念了。妈妈觉得女孩子读书多少没多少用处,早晚要出嫁,要干活挣工分。于是,17岁,我就下学进了生产队。
(那个年代的地瓜干,如今看着都难以下咽)
02
生产队里的活我什么也不会干,但是每一天都会给你分任务。大家来抓阄,抓到哪一片地,那就是你的责任范围,一天要干完,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活。活就是包干的,今天你干不完,明天你继续干,还要加上新的活。
刚下生产队时,我连怎么拿锄头都不会,锄草都把庄稼锄掉,吓得我赶紧把苗再插到土里,可没过多久就蔫了。镰刀也不会用,经常割到手,最后是分没挣到,还在大会上被点名批评。
大庭观众之下被批评,太丢人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掌握干活的技术,不能有下一次了。
我大哥在生产队的猪场喂猪,他忙完之后,就来帮我干活,边干边教我怎么拿锄头,锄草的时候怎么使劲,靠近庄稼的时候要如何使用锄头等等。在他把手的教导下,我很快掌握了干活的技巧。
(生产队收麦子的情景)
后来,生产队没有了,改为包产到户了。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生活条件慢慢好转。
起初,大队里组织妇女编制篮子,用玉米或者小麦麦秸编。当时我学得特别快,编的质量也好,后来大队队长就让我当管理员。
我不编篮子了,而是专门去验收她们的产品,然后送到收货的地方。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管理能力开始得到一步步的锻炼。
(编的篮子)
干了大约两年,村里开始组织村民绣花,我又开始学习绣花。这一次,我又是因为绣得又快又好,被评选为管理员。
我天天忙的不亦乐乎,收了大家伙的产品,跟着个拖拉机上收货的地方,等着对方验收。然后把不合格的带回来,告诉村民如何改正。
在大队工作的时候,我和我老公建立了感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老公是同村的,从小就认识,直到工作后才谈恋爱。
他当时在大队放电影,我在大队当管理员,接触的多了,感情就日益浓厚,自然而然的走在了一起。
他家的生活条件比我家强一点,但是也是穷。农村的风俗是结婚成家,就要从父母家分出来。
我们分家的时候,就给了我一个小篓子,里面有一瓶子油和一点面粉。这瓶油要吃一年的,平时都不舍得吃,面粉也是,都要节省着,过节的时候才能奢侈一下。
(如今吃粗粮,吃玉米饼,当年却是稀罕物)
03
但是,奢侈也是给了家里的顶梁柱,自己不舍得吃。我老公放电影很辛苦,一晚上要跑几个村,放片子,每次回到家都很晚了。
他有时凌晨两三点还要起来,把片子送给市里,不能耽误别人用。看着他这么辛苦,我就烙玉米小麦饼给他吃,自己谎称吃完了。
除了让他吃饱,为了挤出更多时间休息,我们攒了270块钱,给他买了一辆二八自行车。这样的话,到处跑也方便,也不用再去借别人的车子了。
1982年的时候,我闺女出生了,四年后又添了儿子。记得当时怀孕的时候,不到分娩的那一刻,都是在地里干活。那个年代也没有孕妇裤,都是平时穿的裤子。
到了孕后期,肚子大了,裤子穿不上,就用两根绳子系上。干活一弯腰,裤子就掉了,只能一手抓着裤子,一个手在那里拔草。现在回忆起来,真像个笑话。
(二八自行车,如今的孩子都没见过)
孩子们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欢乐,也带来了压力。为了让他们生活的更好,我和老公更加努力的工作。老公转行在村里干起了电工,可是我不能再去当管理员了,没时间照顾孩子。
于是,我们花了5000块钱,在海边承包了一片海滩。那个时候海里的东西也多,即使不会干,也能捞出个几百斤海鲜。再加上自己养殖一些,那是稳赚不赔的。
养殖生意做得越来越好,但是为了孩子上学,我们搬到了镇上住,养殖生意也就不再做了。
到了镇上,我就开始找工作。当时盛泉刚建立没几年,里面有建筑公司,铝合金工厂,还有罐头厂。我就在罐头厂工作。每年夏天的时候,厂里收进来很多桃子,晚上,我们要加班把所有的桃子去皮去核。
一口大锅烧开水,我们就把桃子从中间一劈两半,扔进去,放上盐,然后赶紧捞出来。捞出来之后,趁着热乎劲把桃子皮扒下来。
(任何一道美食,都离不开工人的辛苦付出)
那个活真是不好干,桃子上的毛毛整的我经常过敏,干了一年左右,正好公司弄了个食堂,满足员工吃饭的需求。
这时候,公司找到了我,希望我去食堂做饭。本以为一天三顿饭会轻松一些,结果是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
办公大楼的人员吃饭,我要做饭;在外面建筑工地的人回来,我要做饭;公司来了客人,也是我做饭,往往是刚想休息一下,又来人了,一忙就到了晚上十来点。
回到家还没刚睡一会,就要起来和面。有时候人一多,会忙到凌晨两三点,我就在公司凑合一晚上,也不回家了。
(和老人们一起干活)
04
不过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再苦再累也值得。但是也有自己坚持不住的时候,有一年快过年的时候,公司的水管冻住了,没水做饭,我只能从家里挑水。
我挑着水,突然脚一滑,连人带桶摔倒了,水哗哗的流了出来。我听着远处的鞭炮声,心里不是个滋味,特别的委屈。同样是过年,看看人家,看看自己这幅样子。
委屈归委屈,生活还要继续,孩子上大学需要钱,我不能倒下。每次孩子们放假回家,我特别开心,但是临走我就心里发怵,因为他们要带学费。
一学期好几千的学费,还是两个孩子,真让人头疼。一下子拿不出来,就厚着脸皮向亲戚朋友去借,往往是在人家门口踌躇了半天,才敢进去。
孩子们四年下来,我不知道自己在人家门口打了多少转转,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两个孩子都非常争气。
(闲不住的我,哪里有活就去哪里)
大女儿上了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进了中央电视台工作,儿子学的是计算机,在威海老家工作,小日子过得也不错。
随着孩子们长大成人,经济压力也小了,同时公司的效益也日益变好。2004年的时候,公司成立了一个饭庄,我就去饭庄当了经理。三年后,饭庄变成了宾馆,我又变成了宾馆经理。
宾馆生意特别好,附近谁家办婚宴、孩子过生日。老人过大寿都来我们这边。公司的生意越干越红火,老板就想到了办一个养老院。
2008年,盛泉养老院正式成立,请了一个院长,可没多久就有事离开了。这时,老人们都不愿意呆在养老院,想离开。
突然有一天,老总找我谈话,说我这些年无论是饭庄还是宾馆经营的都特别好,董事会一致决定让我来接受养老院院长一职。
(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
我一听,脑子都炸了,这活我干不了啊。自己一家老小还没伺候明白呢,我哪能伺候好那么多的老人呢?再说众口难调,这活不好干啊。我委婉地拒绝了。
当时家里人也是不同意我干院长,毕竟已经48岁的年纪了,还折腾啥。
这次谈话之后,我以为也就没什么事了。可没过两天,领导再次找我谈话,直接告诉我董事会一致决定,就你了,没有人比你更适合这个岗位。
看着领导信任的眼神,我点头答应了,就为了这份信任,我想尝试一把。
于是,2008年底,公司开大会公布我为养老院的院长,我的人生也开始改变。
(帮助老人穿衣服)
05
养老院总共28位老人,无儿无女的21人,有儿有女的7人。我刚开始干也不懂,正好过年了,我就想着自己家都给老人添新衣服,给他们一人买了一套新衣服。
除夕那天,我还买了水果、瓜子、糖块等给他们送去,增添过年的气息,这些老人特别开心。
因为我之前经营宾馆,做饭这方面不用愁。几顿饭下来,他们都爱吃我做的饭菜,慢慢的我和他们都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过年那几天,我索性也不回家了,陪着他们一起过年。我给他们包饺子吃,里面还会放一下硬币,让他们吃到图个好彩头,老人们都特别高兴。晚上,我带着他们在院子里摆上供果,敬天敬地,一起磕头许愿来年更好。
有的老人特别感动,就催我回家,让我回家看看从北京回来的孩子,不用管他们这些老家伙。话听起来很粗糙,但是我感受到了我们彼此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
(晾晒老人的衣服)
过了年,我又开始忙乎了。偌大的养老院,不能只有28个老人,我得去“招生”。我就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跑,动员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来养老院,还要去走访那些退休的老人,建议他们来养老院养老。
那个年代住养老院感觉即使儿女不孝顺,没人想去。我都要苦口婆心的一遍遍地讲述养老院的好处,还给他们聊以后会更好,养老院会考虑大家伙的需求,逐步优化,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一趟两趟,有些老人就接受了,走进了养老院这个大家庭。
老人们多了,照顾老人也是个问题。有些老人高血压,需要每天测量血压,每次都要等医院的人来,这特别耽误时间。我就想着如果我学会了,那不就省事了。
想到这,我骑着车子来到了医院找到了院长,告诉他我的想法。他很支持我,便让一个医生教我如何测量血压。
(照顾生病的老人)
那种老式的血压计,即使学了一遍,我也把握不准。回到家,我就用老公当试验品,一天量上好几次,熟能生巧,我也就掌握了量血压的技术。
为了给老人们最贴心的服务,我把高血压的老人都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每日定时给他们测量血压,记录好数据,然后根据血压让他们吃药。
时间久了,大家对我都很认可。第二年来养老院的人就多了起来,我也不用跑出去招生了。好口碑传出去,就是一个活招牌。
照顾好老人的吃穿住行,看着老人们一天到晚在屋里呆着,我觉得也不是个事,就琢磨着带着他们在院子里活动活动。
可是我是个五音不全,四肢不协调的人,根本不会跳舞,但是为了工作,我也不管了,跳的好看不好看的只要能够带动老人们就可以。
(如今,有专业的老师带领老人们锻炼身体)
06
我找到了一个舞蹈老师,说明了来意,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一点一点地教我跳一些简单的步子。学完之后,我就回家练习,一遍又一遍地练。
第二天,我就招呼两个服务员跟着我学习,学会之后,便鼓动老人们来院子里跳。
刚开始,没有几个老人下来,都觉得不好意思,后来慢慢的大家都习惯了,参加的人也多了。
我买了个收音机,到点了收音机音乐一放,他们自动就下楼来参加。能活动的老人都跟着跳,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就坐在旁边打个竹板助助兴,养老院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老人生病了怎么办?我带他们去。没车,就让老公开车送去,因为老公也是在盛泉工作,我们从来也不计较这些,该做的都去做。
大半夜老人病了,我们直接拉去医院,交押金,办理入院手续,到了天亮再联系他的家属,让他们来照顾。
(帮助老人梳头发)
活着的人怎么都好说,但是养老院避免不了有老人去世。最初整个养老院就我一个人,老年人去世也就只有我一个人来处理。有儿有女的老人还好说,我可以联系对方,无儿无女的老人,全程都需要我来操心办理。
记得第一个老人去世的时候,那位老人有点心梗。中午我给他送去了病号饭,还喂他吃饭。他吃饭时对我说,院长你不用来回跑了,我没事,只是老毛病犯了,放心吧,你赶紧回去休息,我睡一觉就好了。
可我刚回去不久,他对面床铺的老人跑过来喊我,院长,院长快点,谁谁谁不行了。我说怎么不行了,刚才不是好好的,还让我回来休息吗?
我边说边往那边跑去,到了老人身边。他眼睛看着我,我直接吓哭了,我说,大叔你这是怎么了?他看着我不说话,我把胳膊放在他头后面把他扶起来。
(红色衣服是我的工作服,只有老人去世我才会穿白大褂)
没过几分钟,老人就过去了,我一下子慌了,就开始哭,哭累了就想,再哭老人也回不来了,接下来要怎么弄啊?我也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我就想老人去世必须穿寿衣,就去买了一套寿衣。这个大叔一米八的个子,我抱不动,根本不好穿衣服。
实在没办法,我就把他扶起来,趴在我肩上,一个袖子一个袖子地给他穿。正穿着的时候,管民政的一个主任来了,她一推开门就看到一个死尸搭在我的肩膀上,直接吓跑了
我就一个人一边哭,一边给他穿完了衣服,对面的大爷看着我做着这一切,就问我,孙院长,如果那一天我走了,你能不能也给我这样穿?
我说,能,只要我在这干,每一个老人走,我都会让你们穿着体面,干干净净,安详地走。老爷子听了特别高兴。
有时候我回想起这第一次,我心里竟然没有害怕,更多地是一份责任。我是院长,我只能往上冲,如果这事干不了,这养老院也就垮了。后来,他们一看到我穿着白大褂快跑就知道有老人去世了。
(院里的活,只要能搭把手的,我都去干)
07
自己多年的付出,老人们都看在眼里,他们给我送来了锦旗,都有200多个。
我还获得了大大小小很多荣誉,比如荣成市“三八”红旗手、威海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山东省十大孝星、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等等。
我的名声越来越响,很多老人专门来盛泉养老,养老院也越办越大,服务水平也越来越好。
2016年,我家孩子添了孩子,需要我回家帮忙带孩子。结果还没到日期,老人们联名签名,让公司把我叫回来。我心想老人们需要我,我就应该在他们身边,什么事情都要跑在前头。两年后,孩子大了一些,我就返岗了。
(收到的锦旗,都拍照装订成册)
有一次女儿说,妈妈,我和弟弟上高中的时候,别人家的爸爸妈妈每周都会去送好吃有营养的东西,我和弟弟从来没有见过你去送点什么,每天除了加班就是加班。
过节的时候,同学们的妈妈都是一包一包的好吃的送过来。我和弟弟都很尴尬,只能去餐厅吃饭,感觉很可怜。
长大后,我们有了工作,有了家庭,过年的时候好不容易回趟家,你呢?心里挂念着老人,陪着他们过年,家里只有爸爸、弟弟和我。到了初三四才回来,而我们又要返回工作了。
听了孩子的话,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这么多年走下来,我亏欠他们的太多。孩子们常说我一生都奉献给了盛泉,唯独没有给他们。
虽然孩子们抱怨,但是他们还是支持我的。儿子学的是计算机,养老这边有点问题,他是随叫随到,免费服务;老公更别说了,自从我当上了这个院长,大事小事他都是我坚强的后盾。
(荣誉证书一角,几乎每年都有)
我特别感恩自己有这么好的一家人,在我背后支持着我,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可看完孩子再回到养老院,我们开始转变。随着养老院规模的变大,我不可能一单挑,培养合适的接班人成了燃眉之急。
于是,我们开始招人,扩大我们的管理和服务队伍。
关于招人,第一点就是脾气好,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老人,什么样的脾气都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微笑服务,不能和老人置气。即使受了委屈,也要吞到肚子里,不能带着情绪上班。
(给高血压老人测量血压)
08
队伍成立了,还要有个标准。之前我在服务老人的这些年,我也考取了中级护理证。有了队伍,我们就要岗前培训,参加国家的统考,获得相应的证书后才正式上岗执业。
从2018年,我们开始着手建立标准化的服务团队,到如今有了详细的分工。
之前都是我一肩挑,现在有了分管的副院长,把有儿有女的和无儿无女的分开管理。每栋楼有楼长,还有专门的护理部,厨房也有厨师长,还有老年大学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
养老院发展到现在,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服务质量上,依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我这个院长也沾了光,获得了众多的荣誉。
一路走来,特别感谢公司领导多年来对我的信任和培养,给了我这么大的舞台去展示,让我走到了人生半百开始发光发热。同时,也很感谢一直在背后支持我的家人们,没有他们,我也不会走到今天的位置,获得今天的成就。
(如今的盛泉养老服务中心)
10余年来的养老工作,让我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人生所有的苦最终都会化成滋养你的养料。年轻时,我编篮子、绣花、扒桃子皮、做厨师,什么样的苦都吃过。这些苦,最终让我破茧成蝶。如果没有以前的苦,我想我的养老工作不会做的这样好。
人生从来没有最晚的开始。我48岁开始管理养老院,很多人都觉得是瞎折腾,现在看来并不是。
年龄从来就是个数字。现在62岁的我,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老年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