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笔录25

 缠绵168 2023-01-07 发布于广西

-------------------------------------------------------------

倪师讲授笔录(对应原文附后):

第十一篇五藏别论

第一节男女水肿之别、奇恒之府

五藏别论,第87页,这五藏别论。五脏别论第十一。
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这个方式啊,有的人脑髓为脏,有的人肠胃为脏,会以为腑,敢问方士,你继续问他,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大家都说就是这样子,黄帝没错,那到底谁说得是对?脏腑的定义,有人说脑髓是脏腑,岐伯就回答了,定义统一下来,因为过去方式很多嘛,方式啊。岐伯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者,地气之所生也。诸位注意,所谓地气之所生的时候,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这就不单单是我们给它下了定义,岐伯下了定义,我们知道他是地气所生,我们知道他是阴,也是藏而不泻,才是正常,藏而不泻,这叫奇恒之府。这个里面就包含了,我们整段,包含我们的治疗的方法。如果他藏而泻,或者是不藏都有问题。比如说脑袋里面,脑里面长东西了,长脑瘤了,它就不藏,他就不藏了,因为营养输不进去了,那这个营养该进去脑部进不去以后就变成脑积水了,里面长东西了。所以说你看它一句话下来,我们临症上看的话,就很明显了,他代表它的意义是什么,意义就是说本来是脑要用来收藏的,那现在里面长东西了,不藏了,就出血了。所以很多人出意外,就车祸一撞,撞到脑袋,撞到脑袋以后呢,整个头肿起来的,里面有瘀血,瘀血就是实症,就是里面有积水在里面。那男人女人是反的,女人呢,如果撞了头肿起来,这个非常非常的危险,男人撞到头,头肿起来,萎气,不容易死,救得回来。但女人脚肿,因为男人女人是反的,女人呢,脚肿还好,头肿不行,男人呢,头肿没有关系,脚肿不行,反的,阴阳正好是相反的。

第二节脏腑排泻与满实

大家先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我们慢慢会介绍,你看很多太太们,将来大家当医生的时候,临症你看她的脚水肿,你问她肿多长时间了,她说40多年,40年都肿在那边了,还活得好好的,女人。男人脚肿不行啊,你看那个男人脚一肿起来,危险了,大限要到了,有的活不过六个月,很危险的。所以我们就看脑积水,脑部受伤,一看是男的,这个很好治,这我来,这我来。看到那个女的,“老师你在哪?”当你了解以后呢,我们以后会有些药,药也分阴阳,中药分阴阳。哪些是阳药,哪些是阴药,那我们用阳药去攻他怎么样,你要知道这个病是在阴还是在阳嘛,所以这个奇恒之府,同属于阴。阴的本性是收藏而不宣泻的才对。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个呢,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就是消化系统,宣泻而不收藏,你如果说你是这个不泻,这个就是便秘了。所以一个人小便不好。怎么不好?两天没小便,那吓死人,两天没小便很危险的。对不对?便秘,我一个礼拜都不上厕所,对不对?那个胀,应该泻而不藏,现在藏在里面了,都要要命的,跟臓的性正好相反的。这个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那如果我们的食物消化以后,还包括我们的脏腑里面的浊气,统统会累积到肠胃里面去,肠子里面去排掉。所以肠胃里面的东西,不单单是食物的残渣,还有五脏里面的东西也会从这个肠胃来排。
画图,比如说这是中膈、横膈,这是肺,我们大家都知道了,现在都了解了,因为针灸都很熟了嘛。肺跟大肠呢是表里,表里,因为肠子,大肠呢是阳,是腑,是阳,所以大肠呢主的是表,肺主的是里,是表里的关系。所以说,当你肺里面有,脏里面本身是藏而不泻,是不是?那现在有东西在里面了,不管是有水还是有痰什么东西。我们就攻它的时候它会进入大肠,所以它会进入腑的系统,宣泻出去。就好像我们攻肝脏,肝脏呢,是木,大肠是金,金和木之间的关系是这样子,这是横膈,金,木头在这边,这是大肠是这样子。除了说,一个胆,肝脏代谢物经过胆,排到十二指肠那边到小肠帮助消化之外。肝脏的下方呢跟大肠还有一个血管是连到的,全身上下就这个血管没有少阳,没有少阳就是没有枢,没有那个瓣膜。我们的血管都有瓣膜,那个血过去就不给你回来了。所以血不会逆走,只能往前走,不可以退回来,正常是这样子,而这个没有办法。所以它允许,当你肺吸气的时候,肺气下降的时候,金来克木,金克木,一压,肝那边的血就从这个血管进入大肠,在大肠周围。那大肠得到这个血,有力量啊,手得到血有办法握,脚得到血能走路。那大肠得到肝脏的血就有力量排大便了嘛,这是两个木,中间一个木,上面一个金,下面一个金,这边一个木,被两个夹到了。所以这个金和木之间互相牵制的一个关系。在这个条件之下的时候,肝脏里面的浊物,我们可以利用大肠怎么样?清出来。所以中医我们治症,我们治肝,一定会去治大肠。大肠不治的话,肝里边的浊没有办法代谢出来,没有办法代谢出来,这个浊物会一直往心脏跑。正常的,清肝呢,是清,清就是肝要保证提供心脏非常好品质的血和适量的血,这是清嘛。那血很浊,很脏,又大量下去,心脏受不了了,就会出问题。这是一个基本上的概念。我们对脏腑的泻和藏的观念。
这个不能久留,疏泻者。魄门呢,就是肛门,亦为五臓使,水谷不得久藏,不可以藏在肛门里面,都是五脏中的大使一样,能够宣泻的这个地方。所以我们治脏病的时候,我们常常病人呢会有宣泻,就从大便排,这是我们宣泻的管道,把我们脏里面累积的实,累积的东西呢清掉。所以腑的消化系统是满,而不能实(口误)。对不起,脏是精气,藏精的所脏,五脏的精气所在,是满而不能实。实,为什么要这样子?我们这样讲好了,精就是完美无缺,纯营养,纯好的东西,就是越纯好、完美无缺,你不需要再过滤了,所以他可以藏而不泻,就藏在里面也不会坏,就是精髓的精。那藏精而不泻,所以内脏是满而不能实,如果说精里面有浊物在里面的时候,这个浊物不管是毒素还是什么停在里面的话,就会造成实。所以精是满,不能实。满和实定义不一样的,你如果摸他的脉,一摸他是满的脉,就好像水管里面充水一样,很饱,摸摸,嗯,很饱,水很多。那个你把同样水管里面的水同样地挤,你放到冰冻里面,那个水管冰起来硬梆梆的,那就是实。所以我们脏可以满不可以实,因为脏是藏精气之所在。那腑呢,反过来,是浊物之所在,很多脏东西都在腑里面,绝对是可以实,脏东西可以实,可以有浊物在里面,但是不能满,意思就是说随时要宣泻掉,新的东西要取代旧的东西要排泄掉,不可以胀满在里面,这是常态,脏和腑的。所以通过这段就可以了解到,所谓的奇恒之府,在内经的定义里面呢,被列为阴,是藏而不泻,所谓阴藏而不泻,就是精气之所在,不能有浊物在里面的,那你想,有浊物,我们怎么去清他嘛,就是这样的。所以水谷入口,到胃的时候,停在胃里面胃是实,肠里面没有东西,还在胃里面咀嚼,等它咀嚼完了以后,食物到小肠里面之后,变成肠是实的,胃是虚的,这是腑的关系,所以说实而不满,满而不实。这是对脏腑下的定义,还有奇恒之府所下的定义。

第三节气口、胃

89页,黄帝就问岐伯,气口何以独主五臓?为什么我们手上的这个脉,气口,可以诊测五藏呢?岐伯就开始回答了,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臓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这怎么解释呢?好。手上的脉在这个地方,在我们念针灸的时候,它是不是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地方,对不对?是肺经的地方。那手太阴肺经呢,是金经,金的经。那我们是脾胃呢,是土,土是不是生金,由于土能够生金,所以土的那个精气在肺上面的时候,就会表现在肺的气脉上面。这是肺的气脉。所以肺的气脉在这个地方,由于它是由脾土,胃气化生而来的。所以它可以代表五脏的脏气的所在,这是岐伯的解释。那从这个地方,我们从光是你手上的脉,我们就可以诊断五脏的气脉的兴衰。
我们看第89页,黄帝说为什么气口独主五藏。从气口一个脉,可以查到五脏呢,岐伯就说,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我们讲气和味,气就是阳,味讲的就是阴,讲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酸苦甘辛咸五味。那五味入口以后藏在胃里面,来养五藏,五藏的脏器从这里来。那气口也就是太阴。所以说五脏六腑的气味皆出于胃,源头来自于胃,变见于气口。所以五气入鼻呢,我们天的五气入鼻,这个天气的这个春夏秋冬这种节气的,也藏于心肺中间。所以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所以鼻子呢,可以管,从这里可以知道,肺管鼻子,鼻子有问题在肺上面。所以说,岐伯说,凡是治病必察其下。我们要看他的大小便其形如何,再看他的脉其形如何,然后再仔细观察病人的情志,病人容易动怒,病人容易神怯,有时候很怕,很担心,很忧。这个时候呢,就可以查到他病的所在。那你如果这个病人呢,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就是感觉有神鬼怎么样的。
还有怕针,怕针灸的,也不可以跟他说中医有多好、多巧,还有病不许你治,这种就不要治了,岐伯这样讲的,不是我们这样说对不对。我们常常有遇到病人很好玩,那老太太来,吃药,她说我不能煮药,我们家邻居闻到药味他会反抗,其实就是你不想吃嘛,她故意说我们家邻居闻不了药味。那你不要吃汤药,我们开丸给你,她说不行啊,丸药我吞不下去,那开胶囊,胶囊我更吞不下去,那药粉好了,药粉太苦了。那我们帮你扎针好了,我不喜欢针灸。那你来干嘛,都有啊。真的会遇到。那你来干嘛?她想想对啊,我来干嘛?那个病人来就是让医生宠一宠他们,老太太嘛,来看看医生,她觉得安心,至少我看了一下医生,这种人都有,什么人都有。由于中国的古书,千年传下来,太久了,所以说很多有时候它有的断章残篇,有的失落了,前面突然讲到这个气口五脉,然后又讲到病人跟医病之间的关系,有一点不太搭嘎,我们没有办法,因为传下来就是这样的,因为中间散失了一些。

************************************

原文: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