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孙行悟空 2023-01-07 发布于贵州

本文转自:鹰潭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了部署,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努力在以下方面推进:

1.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乡村“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是第一位的。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才能让农民增收致富、才能让农村留得住人。要做强做大种养业。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不断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要树立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导向。立足整个县域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带动作用,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正确把握工商资本在发展乡村产业中的作用定位,设置好“红绿灯”,加强全过程监管,引导工商资本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与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2.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以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引领,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防汛抗旱、数字乡村等设施建设,优先安排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建设项目。要坚持不懈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传承好历史记忆,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要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加快填平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适应农村人口结构和社会形态变化,加大县乡村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和统筹配置力度,推动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分级解决不同问题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强调的是,乡村建设主要是解决“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问题,不是要另起炉灶搞新村建设,更不能违背农民意愿搞大规模村庄撤并、赶农民上楼。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改善,要加强乡村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软件”上下功夫。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式,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和引导,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结合农村受众,增加更多具有农耕农趣农味、充满正能量、形式多样接地气、深受农民欢迎的文化产品供给。要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明确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找准实际推动的具体抓手和载体,划清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的界限,坚决反对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以及坚决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新风。

4.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乡村治理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和农村社会稳定安宁。必须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坚定不移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各类乡村组织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健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发挥县级在乡村治理中领导指挥和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整合乡镇审批、服务、执法等各方面力量,提高为农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村级组织基础作用,增强村级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创新乡村治理方法,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推行乡村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等模式。

5.要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但离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的要求还有差距,农村道路、供水、能源、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够健全,人居环境条件还需持续改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要逐步实现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一要使农村住房建设质量稳步提高,生产生活便利化程度进一步完善。二要使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县乡村统筹配置、合理布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三要使农村环境生态宜居,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四要使乡村风貌更具特色,突出乡土特征、文化特质、地域特点,既能留得住青山绿水,又保留乡风乡韵、乡景乡味,让人记得住乡愁。

(作者系鹰潭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